摘 要: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初中學習科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健康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本文就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策略進行簡要論述.
關鍵詞:道德和法治;教學策略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人心,新思品教學大綱也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使學生融入思品教學過程.我結合教學實踐,就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問題進行初步的實踐探索.
一.傳統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夠靈活.初中道德與法治本身就是一門偏理論的學科,過于抽象的知識不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沉悶的教學方式更是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教師用純理論的講解讓學生去死記硬背,學生的認識流于表面,根本無法深刻理解,更不用提靈活運用和應用于生活實踐,無法實現本學科教學的根本目的.
(二)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薄弱.
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有一定的學習意識,并且對個體學習行為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調控,但是由于他們本身思想的不成熟,很多情況下還是欠缺興趣指導.由于學科知識內容的單調乏味,初中階段的學生又處于思維高度活躍的階段,難以對課程學習投入興趣,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參與感不強.并且受傳統長期應試觀念的影響,在學生的思想觀念里,要把學習的經歷和重點都放到主課上,道德與法治是“副科”,屬于不重要的學習科目,到臨考前讀讀背背就可以解決,導致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出現敷衍、蒙混過關的現象時有發生.如果這種情況得不到改善,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素質教育和核心素養能力的培養都無從談起.
(三).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拓展不足。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理論知識缺乏足夠的事例來支持.我們當前的社會環境形勢,歷史發展的進程和速度,政府的政策法規和重大新聞事件等方面的課文知識沒有進行足夠的講解,學生接受的知識不充足,領悟和理解也就跟不上,很難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教師要學會理論聯系實際,從課外內容中深化學生對課本理論的理解,從課本理論的學習指導生活實踐,避免學生成為一個只會讀死書的書呆子.學習本來就是來源于實踐,最后又指導于實踐.照本宣科的死板和脫離實際的理論空談都不會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也就無從談起高效課堂的構建和學生能力培養的問題.
二.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課堂教學的策略
(一)積極創新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傳統的教學模式極大地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不高.教師應該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的年齡階段,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發揮課堂主體的作用.比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讓學生以小組合作探討的方式參與進來,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聲色光影的技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采用演講比賽或辯論會等方式進行教學。例如,在進行“學習新天地”的教學過程中,一開始可以安排古人重視學習的視頻資料給學生觀看,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通過他們勤奮、刻苦、尊師重道的事例引發我們對學習問題的思考,結合實際生活,明確學習的廣義概念,幫助學生學習的意義.在“享受學習”的教學環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舉辦“學習是苦大于樂,還是樂大于苦”的辯論會,讓學生結合自身經驗來增強“享受學習”的理解感悟能力,明確學習的意義,珍惜學習的機會。教學手段的靈活創新能把學生所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學生的生活經歷、社會感悟有機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思想的進步和成熟,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積極開展調查研究活動,豐富學生思維認知.實踐出真知,學生的思維更容易在生活實踐中獲得發展和進步,在實踐生活中豐富學生的思維認知是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手段,親身的感觸和經歷達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教學目標,也有利于學生明確對道德與法治進行學習的意義.比如在進行“生活需要法律”的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觀察我們日常生活的環境里存在著哪些法律法規,它們為我們生活的井然有序提供了哪些保證,明確法律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道德可以對人的行為進行引導,但是沒有強制力,而法律是由國家權力機關做保障的,它對人們的生活加以規范和調整,我們的生活需要法律,它為我們的生活保駕護航.
(三)努力豐富教學資源.實現學生知識深化.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是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聯系在一起的,我們的教學目標也是為了更好地指導生活實踐,因而教師要努力豐富教學資源,從多角度、多層次幫助學生深化理解本學科的知識理論.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社會的變化發展的情況,進行具有實效的開發研究比如在進行“親情之愛”的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從構建和諧家庭的問題入手,提供相應的教育資料,拓寬學生的思維角度,豐富學生從家庭意義和構建全方位的認知范圍.
參考文獻
[1]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提升學生法治素養的小探[J].郭新清.課程教育研究.2019(10)
[2]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基于教學結構優化的探討[J].郭一峰.文理導航(上旬).2017(06)
作者簡介;
李曉燕,1968年12月24日,女,吉林梨樹,吉林省四平市鐵西區十家堡鎮中學,中教一級,研究方向:培養創造性思維,提高解決問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