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明路
【摘? 要】我校是2002年新建的一所農村小學,來自銀南八縣移民村莊,建校以來,學校堅持“育品優學生,培品位教師,建特色學校”的辦學理念,《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注重教育內涵發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我們借著“教育強鎮”的東風,圍繞校園文化建設這一主題,大力開展特色教育,優化校園文化環境,以“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明德項目學校)為抓手,為學生創建快樂成長的樂園,為教師搭建專業發展的理想舞臺,從此教師和孩子們的文化生活注入了新的內涵,校園充滿了靈動的生機,用師生的成長帶動學校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摸索;師生成長;素質教育
一、立足現狀,摸索新路
在轟轟烈烈開展特色教育,優化校園文化的大背景下,我們茫然了,因為這是移民學校,建校遲,生源又來自寧南八縣,習慣各有不同,連最起碼的養成教育都很困難,更何談特色教育了。在一次偶然的機遇中,使我茅塞頓開,駐臺辦事處的同志來我校調研項目學校,其中談到現代教育與中華博大精深文化的繼承問題,學校是培養人的場所。作為學校教育的組織者,如果不能及時補充知識、更新觀念,豐厚自己的學識底蘊,就很難肩負起傳承人類文明的歷史使命。
二、明確活動目的,使活動永駐校園
(一)明確活動目的
通過誦讀經典,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格素質,提高德育效能,培育具有民族精神,高尚道德、聰明才智、承擔起振興中華重任的創新人才,進一步讓我們的民族文化在我們這一代身上得到繼承,并發揚光大,使同學們能夠更快、更好地接受到中華經典的熏陶。
(二)活動階段具體方法
1.通過會議和專題培訓,向教師宣傳經典誦讀活動對于學生全面發展,特別是對于學生提高語文素養,培養人文精神,培養合格公民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并征詢廣大教師的實際意見和建議。使全體教師認識到這項活動不僅僅是班主任和語文教師的事,更是全體教師應盡的職責。2.營造氛圍,做好環境布置,校門口和學校主要通道懸掛宣傳標語(明德教學樓外墻用噴繪裝裱),班級出黑板報、墻報,讓校園的墻壁、黑板、充滿濃烈的書香,營造良好的語言文字氛圍。生動活潑的宣傳活動,使學生在趣味盎然中走進古詩文博大精深的絢爛世界。3.向家長印發《告家長書》,并在全體學生家長會上作專題介紹,闡述實施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活動對于師生共同成長的重要意義,讓廣大家長切身感受誦讀活動的無限魅力。4.每天利用10分鐘早讀時間誦讀詩文。各班策劃組織形式多樣的誦讀活動,如誦讀表演、知識小競賽、詩文接龍等,讓孩子們暢游在中華古詩詞的海洋里吟唱著,誦讀著,快樂著。
(三)創造讀書條件
讀書需要必備的書籍、場所和時間等條件,為了滿足師生讀書的需要,學校根據實際,加大各項投入,積極創造良好的讀書條件。開放閱覽室,讓學生有一個相對固定的集中讀書場所,學校專門開設了閱覽室,每天下午課外活動,學生可以輪流去翻閱各種報紙雜志和書籍。
三、以賽促讀,促進活動鞏固提高
1.積極開展“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將新課標里小學生必背古詩八十首,用圖文并茂的宣傳圖片張掛在每一層的教學樓中,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校園中的文化氛圍和藝術魅力,賦予校園建筑豐富的文化內涵,真正達到環境育人的效果,使學生在求知、求美、求樂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2.實施“省、捐、讀、說、記”的“五個一”工程。省,即節省零花錢,每學期買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捐,即捐獻一本心愛的書籍到“圖書角”,豐富班級圖書資源;讀,即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每周閱讀一本自己喜愛的書籍;說,即每月一次主題班隊會,交流讀書心得;記,即每人一本讀書筆記,摘抄讀書筆記、制作填寫讀書卡。3.進行各項讀書活動成果展示。我們從學生中間搜集優秀習作整理裝訂成冊,每學期開學后,學生假期的讀書體會,手抄報,繪畫、書法作品收集起來評獎,并利用展板和墻報的形式,分別在校園和各班展出優秀作品,特別優秀的制作成電子稿件,上傳到學校網站發表;根據年級和班級的特點,開展了賽詩會,舉辦讀書演講、講故事、朗誦比賽、征文比賽等。4.舉辦教師讀書成果比賽。要求教師課余撰寫教學隨想,對教學隨想錄,要求要源于課堂,源于生活,源于校園,源于自己的工作實際。學校將每學期進行一次教學隨想評比,每學年舉行一次教師教學論文比賽,以“賽”促“學”,使全體教師在活動中能對自己的工作和學習進行總結和提高,不斷促進教育教學工作。5.開展經典詩文班級評比活動。各班開辟經典詩文宣傳專欄,要求教室后的墻報上每期必須有“書香”內容,可以是讀后感、好書推薦,也可以是學生自主創作的小詩、習作。6.及時總結、評比、表彰。學校及時對讀書活動進行總結評比和表彰,對各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實行獎勵,對教師的論文進行評比、頒獎,將教師論文結集刊印,并向各級教育刊物推薦發表。
四、師生共同成長,素質教育初見端倪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弊x書活動的深入開展,豐富了學生課余生活,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增長了學生的才干,也發展了學生的個性,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社會和家長的一致好評;學校的小記者承擔起領導和嘉賓前來指導、參觀的接待任務,他們像模像樣地采訪和如數家珍的介紹令來者贊嘆不已。教師方面也是碩果累累:短短一年多時間,我校教師有4人次參加市、區優質課比賽獲獎;教師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6篇,起到了很好地展示和宣傳效果。我們深知,知識的海洋遼闊無邊,求學的道路永無止境,但我們堅信,只要勤于澆灌、精心培育,芬芳的書香必將長盈校園,校園文化之花必將越開越美、香飄萬家。
參考文獻:
[1]李國平.生活化校本課程的建構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8(11).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