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摘 要:雙語教學是當前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所研究的重點問題之一,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應,我們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步地提升,同時也反映了我們正不斷在國際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本文就將研究的重點放在了中英雙語教學環境下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所存有的問題,并為問題的有效解決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有效提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教學水平。
關鍵詞:雙語環境;語文課程;教學問題;對策
引言
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確立了基礎教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戰略地位,調整和改革了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雙語教學以英語應用為目標,實現語言形式與學科內容的統一,既學習了語言的形式也習得了學科的內容,適應了當今社會對人才培養的新需求。如今很多國家都在發展雙語教學,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也興起了雙語教學。語文課程是基礎教育階段最重要的一門課程。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世界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對促進學生精神成長至關重要。語文課程堅持育人為本,能力為重,通過語文課程讓學生獲得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逐漸提高適應社會生存和發展的能力。
1 雙語教學環境下語文課程教學的問題
1.1缺乏明確的語文教學目標
高中階段的語文課程目標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并且高中各個學段的具體目標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關于語文教學的任務較為籠統的說法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說得具體些,語文教學就是培養學生規范掌握和應用母語,語文課的根本任務在于教會學生正確掌握和運用語言文字。它既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也要求學生具有聽說讀寫的應用能力。以典范的文本為例,加強方法指導,提高學生閱讀和表達的能力。
1.2中英文的學習時間分配不均
很多學校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在中英文教學中對教學時間分配得不夠均勻。很多學校通常是將教學的時間向語文課程教學傾斜,英語教學并沒有十分充分的教學時間。在這一時間配比上,很多學生也對英語以及語文的學習產生了自己的看法。很多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很難完成較為繁重的英語學習,這也就使得很多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沒有了學習的興趣。同時,在這種混亂的時間分配中,學生對語文的學習也是處于一種忙亂的狀態,對學生的語文學習也產生了一些比較負面的影響。
2 雙語教學環境下語文課程教學問題的對策
2.1根據學生的需求開設課程
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程度、各學段的雙語課程標準,雙語教學條件和國家或地區特征等因素,制定適合各個學段的雙語教材。每個階段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活動聯系在一起,學習興趣從不分化到逐漸分化,逐漸掌握書面語并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雙語課程的選擇應根據這個階段學生的主要特點,以活動課程和潛在課程為切入點,基于學生的直接體驗,適當選擇安排雙語綜合課程,將漢英雙語融入學生的整個學校生活中,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培養良好的漢英雙語意識。
2.2雙語教學環境下語文教學評價與管理的建議
首先,改革課堂教學評價方式,激勵教師優化課堂教學,使雙語教學真正落到實處。課堂教學改革的內容主要包括教育觀念、課堂教學結構、課堂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等幾方面的問題。評價一堂課的好壞不僅僅在于教師講的是否精彩、教師主導地位是否發揮,而且還在于學生學習是否主動、學生主體地位是否落實。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要看教師講解內容的深度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比較充分的獨立思考和組織語言的時間,對回答不準或不對的補充、訂正。提問要精當,富有啟發性、層次性,體現出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其次,重視教學過程管理,建立教學質量監控制度。既著眼于學生知識的掌握,更注重其態度與能力的培養。另外,開展豐富的雙語教育科研活動也是十分必要的。建立專家和一線雙語老師為核心的研究實體,組建雙語教育科研網絡,形成科研機制。探索雙語教學大綱和發展目標、雙語教學課程設計、評價標準等,加強雙語教學理論的研究和探索。
2.3雙語教學環境下語文教學實施的建議
雙語教學實施模式可分為:漢語為主、英語滲透的模式,在課堂教學中以母語為主要媒介語,用中英文分別表示出關鍵詞,使學生可簡單接觸英語;漢英相互滲透和整合的模式(可用于其他學科),在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學語言的漢語和英語并重,不分主次,互為主體。教師講課時交替使用中文和英文,讓學生學會如何用英語表達中文內容??茖W組織課堂教學,營造充分的語言環境;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循序漸進地滲入雙語課堂教學。課堂語言的滲入分三個階段:以漢語為主的滲入初期,以英語和漢語交替使用的滲入中期,和以英語完全滲入的時期。除課堂教學外,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交際環境中營造逐步導入、不斷豐富的雙語環境。在雙語學科教學實施過程中:首先是以學生為中心原則,其次是以激發興趣為原則,第三是習得和學得相結合原則。在雙語教學實施中應注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背景和理解能力控制語言的輸入量和輸入深度;注意組織教學,避免課堂失控。學生為活動主體的雙語綜合課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如果課堂控制不當,極易造成課堂秩序的失控。正確看待學生的錯誤,控制糾錯的時機和頻率。有學者對全英語教學中的學生學習過程進行研究后發現:在全英文環境中,學生會不斷地用情景、語言知識或者對世界的已有知識去猜測英文意義,并進行不斷的修改。
3 結束語
雙語環境下的語文教學所涉及的內容較多,語文教師則需要從教學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不斷整合周圍的教學資源。同時,教師也需要不斷對自身的教學進行反思,思考教學過程中所存有的問題,為問題的有效解決提出相應的對策。語文教師也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這樣才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打造更多高效的學習課堂。
參考文獻
[1]李紅.小學語文雙語教學中的問題及探討[C]//2018年“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研究”研討會論文集.2018.
[2]李桂平.淺論雙語教學環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J].絲路視野,2017(31):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