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衛生體制近些年在黨和國家領導下及全社會監督下不斷進行完善,為基層老百姓醫療保障奠定扎實基礎。即便如此,我國醫藥衛生體制仍舊存在些許不足,本文從當下中國醫藥衛生體制存在的問題出發,分析其原因,并針對性 提出相關策略,旨在為相關從業者及監督法提供可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醫藥衛生;問題;體制改革
1 中國醫療體系的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1.1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
我國衛生資源配置方而一自存在著問題,在配置方法上,我國實行以供方為導向的資源配置方式,資源配置主要以床位和人力為主要依據。這種分配辦法,造成了資源配置不合理的惡性循環。哪里醫院多、醫院規模大、人員多,資金就流向哪里,刺激了衛生機構、人員、床位的擴張和膨脹,造成衛生資源過分集中在大城市、大醫院和大設備上。而農村衛生資源貧乏、質量不高的現象卻很普遍,醫療機構房屋破舊,設備簡陋,醫療人員技術水低下。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均,也導致農民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加劇,增加了農民的負擔。
1.2藥價體制虛高
目前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相對滯后,醫藥不分,以藥養醫,嚴重阻礙和影響了醫療保險體制改革和藥品生產流通體制改革。醫院其實掌握著藥品的生殺大權,成為最重要的藥品零售終端。以藥養醫”的藥品價格管理體制是藥品價格虛高的根本原因。
1.3政府投入不足
從我國經濟體制轉軌開始,國家財政投入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便逐年降低,對醫療衛生機構的補助也大幅減少。政府投入不足導致公立醫院產生市場化和趨利化傾向,大多醫院把創收指標層層分解到科室,小病大治、開貴藥、開大方等問題不斷滋生,藥品招標中明扣、暗扣都有,招標藥品價格普遍高于藥店零售價,有的甚至高出幾倍,而最終受害者依然是消費者。
1.4監督與約束機制脆弱,醫德行為失范
我國正處在衛生體制改革的轉軌階段,舊的醫德約束機制失靈,新的醫德約束機制難以一下子建立和完善起來,很容易出現約束與監督斷層。尤其在醫療服務行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后,原有的行政法規和管理制度嚴重滯后,政府資金利用不科學,監管不嚴,衛生管理部門職責不明、定位不科學,患者與社會的監督機制不健全,均難以對醫療行為實施長期有效監管,極大地削弱了對醫療單位、醫務工作者以及醫療行業的內外道德約束力,造成醫德信念削弱,醫德行為失范。
2 對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中的問題的對策
2.1資源配置戰略性調整
首先增加各級財政的轉移支付力度。要加大各級財政對基層衛生機構資金投入的轉移支付力度,把衛生投入的重點放到農村和西部地區去,減少東、中、西部差異和城鄉差異,讓廣大農民真正從中受益;其次,調整政府衛生支出結構。積極研究制定對城鄉基層衛生的財政補償政策,確立合理的補償標準和補償機制;再次,努力構建一個符合農村實際、形式多樣的農民醫療保障制度,采取多種辦醫形式,實行更加開放,優惠的政策和措施,提高衛生服務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2.2制定合理的定價機制
首先,實行全國統一的涵蓋全部藥品的價格上限規制。在藥品定價方法上,取消預留的醫院的利潤空間,實行價格上限規制,制定藥品的最高零售限價。其次,將現有的按廠家、按規格、按劑型、按給藥途徑定價的單一被動的定價方法,改為同一藥品按廠家、按規格、按劑型、按給藥途徑定價和按劑型、按給藥途徑制定單位數量的價格兩種方式并舉的復式定價方法,并以單位數量的定價乘藥品的規格數量計算得出藥品的定價。再次,規范藥品生產流通。完善醫藥產業發展政策和行業發展規劃,嚴格市場準入和藥品注冊審批,大力規范和整頓生產流通秩序,推動醫藥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醫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藥品現代物流和連鎖經營,促進藥品生產、流通企業的整合。從而解決藥價虛高的難題,讓廣大勞動者真正的看得起病。
2.3政府強化自身責任與投入
政府衛生投入不足,多數公共衛生機構仍通過“有償服務”和“以醫養防”維持運行。以藥養醫的現象一自受到社會各界的垢病。因此,要進一步加大政府的衛生投入力度,從根本上解決醫療機構的生存和發展問題。確立政府在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中的主導地位。中央和地方都要大幅度增加衛生投入,逐步提高政府衛生投入占財政總支出比重,提高政府衛生投入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政府投入兼顧醫療服務供方和需方。同時明確要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不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
2.4優化監督機制,突顯約束力作用
醫德醫風是衛生行業的特有問題,涵蓋醫務人員的思想作風、職業道德、法規制度落實和醫療服務水平等諸多內容,要增強醫德規范的強制力,要加強內部的約束能力,首先要進一步樹立和強化法規意識,啟發廣大醫務人員的自覺行為,更好地維護醫德規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其次,要進行系統的醫德規范教育,不但要通過自我學習、正而教育等方式逐步加強對醫德規范的理解和領會,也可通過交談和專題討論等形式。再次,要確保醫德規范教育經常化、制度化,人員、時間、內容、效果“四落實”。健全約束機制還要與行政制度管理相結合。要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比如《醫德規范實施細則》、《醫德規范教育制度》、《廉潔行醫制度》、《藥品價格管理制度》、《專家業余門診管理制度》等等。要進一步完善獎懲規定,切實把各項措施落到實處。一邊改善醫德醫風一邊還要強化監管,確保資金使用到位,要加強政府衛生投入資金分配和醫療衛生機構收支活動的事前審核、事中控制和事后監督,充分發揮會計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機構在財務管理監督中的作用,提高醫療衛生機構財務收支和資金使用情況的透明度。
參考文獻
[1]顏昌武.新中國成立70年來醫療衛生政策的變遷及其內在邏輯[J/OL].行政論壇,2019(05):31-37[2019-10-09].
[2]葉俊.我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改革研究[D].蘇州大學,2016.
[3]胡善聯.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評價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5,8(01):2-7.
[4]周毅.醫療體制改革比較研究[D].浙江大學,2015.
[5]李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J].求是,2013(23):13-17.
作者簡介
胡芳(1986—),女,江西鄱陽,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衛生事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