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綜合類院校美術專業版畫創作課程中出現的問題,著重闡述其解決方法以及如何引導學生拓寬思路、確定主題、張揚個性,創作出具有藝術感染力的版畫作品。
關鍵詞:綜合類;課程;創新;社會實踐
綜合類院校和專業美術院校有著一定的區別,從組成形式上看,綜合類院校所包含的專業課程、發展方向較為多元化,而專業美術院校則致力于培養更加專業的高素質藝術人才。自我們沈陽大學美術學院建立版畫專業以來至今十二年了,作為版畫專業的課程它填補了沈陽大學美術學院在專業內容上的空白,為使我們的藝術教學從相對集中于國畫、油畫的現狀逐步走向多元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目前版畫專業已開設了銅版、絲網版、水印木刻工作室,因此版畫專業的課程建設也在逐漸的發展和完善。以下論述是本人長期從事版畫教學的經驗和積累,針對我院版畫專業學生在初次接觸版畫創作時出現的問題,以此來反映綜合類院校目前面臨的課程現狀。
綜合類院校和專業美術院校課程設置有所不同,這也是影響版畫創作教學的主要方面。目前綜合類院校教學偏重培養綜合素質能力,強調訓練基本功,這就造成在總體課程設置中,側重學生的專業基礎課訓練,創作能力培養相對不足的現象。縱觀國內綜合類院校美術專業的教學大綱,基本都是一、二年級課程設置均為基礎課,以素描、水彩為主。三年級基礎課又被占去了一部分,還有藝術考察等,這樣就導致版畫創作課程部分很吃緊,雖然同學們進入不同的工作室,但是版畫技法還停留在初淺狀態,四年級又面臨畢業的一系列問題,找工作、考研出國、寫畢業論文,搞畢業創作等接踵而至,忙的不可開交。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重專業基礎技能訓練、輕創作意識培養的嚴重偏差。所以說,在畢業創作中,學生創作意識淡薄是必然的。
因此,在加大版畫創作課程比重的前提下:
1.比如一年級的課程設置我們要全面介紹版畫知識,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手段,使學生近距離直觀地了解和接觸版畫,提高課程效率。利用光盤、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結合經典作品觀摩(幻燈片、畫冊、范畫)介紹版畫的概況,除講授必要的傳統版畫技法,還要通過了解版畫的起源、形成、發展、現狀、未來等問題,形成對其感性認識,培養興趣,提高認知程度并有一定的鑒賞能力。通過學習版畫的制作方法,提高自身動手實踐能力,掌握材料、工具、技法的運用。并且版畫技法這種靈活多變的藝術處理手段是其他畫種所不可比擬的。
2.二年級的課程主要體現我們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上進行了改革和調整,比如四年級的構圖課程可以調整到二年級課程設置里面,即二年級下學期學生們就可以進入工作室,建立教學互動機制即導師工作室制度,強調版畫創作教學中的互動性,隨時了解學生對教學的反應和想法,根據學生對教學的階段性反饋,在課程整體連慣的前提下對課程隨機調整。最大限度鍛練學生的動手能力,根據版畫制作中獨有的技術性、操作性、實驗性的特點,強調參與,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求學生在學習全程中保持與版畫的近距離接觸,互教互學,重點培養學生在版畫學習中的主動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增強教學效果。即把創作和教學的關系拉近,將創作中的經驗、心得、體會直接、快速應用于教學,以改變綜合類院校藝術教育中藝術創作與技法教學兩線相對疏遠的狀況,提高教學質量。
3.三年級時就注重開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意志力和技術水平也得到了加強和鍛煉,鼓勵學生與時俱進,順時求變,讓學生充分體會藝術創作中創新的重要性。創作的主題與內容立足于歷史內涵的根基去順應時代的發展,在所學所用的技法、材料之外,派生出新的邊緣技法和材料,了解到版畫所具備的廣闊的創造空間和創作的“冒險精神”,而這個“冒險”的過程是復雜的、多樣的,學生創作都需要自己獨立動手創作作品,版畫的制版和印刷兩大塊,都需要學生有精湛的技藝和較強的整合能力才能完成。觀念、媒材、技法、展示形式是版畫存在的基本要素,其共同支撐賦予版畫以生命,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學生動腦親自去制作,可以說作品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藝術家是否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獨特的思維方式。
4.四年級時畢業創作是四年學習的匯報總結,也是學生運用所學到的知識,進行一次藝術實踐和綜合能力的集中展示。這個時候學生搞起畢業創作就顯得從容,畢業論文可以根據畢業創作以及社會實踐相結合,而且我們還可以借助綜合類院校優點打造版畫教學與社會實踐平臺,構建學校與企業合作平臺,為學生在校期間提供實習平臺。比如:絲網版畫工作室可以與印刷設計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社會對絲網印刷在設計領域的應用人才需求較大。一方面學生可以借助在校學習的先進理念提升企業競爭力,另一方面學生借助企業平臺技能得到展示。其三聘請社會實踐兼職教師拓寬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社會適應能力,拓寬教學內容,從而拓寬了版畫專業畢業生就業方向。
美術學院版畫專業的課程建設及教學是教改的一項重要內容,版畫創作教學的改革和反映出來的教學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們對以上課程的思考和探究,并為專業今后的發展邁上新的臺階進行了有價值的嘗試。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的改革都源于教學思路的整合,目的就是要適應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需要,對于受教的學生來說,不僅了解了版畫的相關知識,消除了知識盲點,重要的是更全面地認識繪畫藝術,提高了對藝術的感悟力,從版畫所具有的材質美、形式美,進一步體味到當代藝術與時代同步的具有文化針對性的精神內涵。從教學的思路引導落實到學生動腦動手實踐創作,貫徹版畫主題,發揚版畫的藝術價值與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吳工.湘西地區普通高校美術教育專業版畫教學現狀透視[J].美術大觀,2012(05):183.
[2]王巖.新時期高校版畫專業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07):103-104.
[3]劉承川.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版畫教學的基本原則[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5(06):119-120.
作者簡介:
任志鵬(1979.8—),男,漢族,籍貫:遼寧沈陽人,沈陽大學美術學院,講師,碩士學位,專業:版畫,研究方向:銅版畫研究
(作者單位:沈陽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