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奕璠



摘 要:莫什科夫斯基是西方浪漫主義時期出生于波蘭的作曲家并且還是非常優秀演奏家、指揮家。在他的一生中創作了許多不同風格并且賦予了豐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的作品,特別是他的鋼琴曲創作,這首《西班牙隨想曲》就是他西班牙異國風情的代表作,極具獨特魅力且富有浪漫主義的美好情懷。本文通過對莫什科夫斯基《西班牙隨想曲》的創作風格、技法分析和演奏的難點處理進行深入的研究,為我們在理解和演奏莫什科夫斯基作品的過程中提供一些參考和啟發。
關鍵詞:莫什科夫斯基;西班牙隨想曲;創作風格;技法分析;演奏分析
一、莫什科夫斯基《西班牙隨想曲》的創作風格
(一)音樂性和技術性的結合
莫什科夫斯基是一位浪漫主義中后期波蘭籍杰出的鋼琴演奏家、鋼琴教育家以及指揮家和作曲家。他的演奏風格華麗而不流于嘩眾取寵,這是一位音樂家而不是鍵盤上花拳繡腿的雜技演員,所以稱得上是一位真正的音樂家。這首作品作曲家運用嫻熟的技巧創作出的旋律優美典雅而且還獨具創新性,不但感到輕松歡快并且呈現了西班牙的熱鬧情景,仿佛身臨其境。因此,他創作的作品都具有鮮明的特性,包含著不同的題材不同的風格,在感染力和表現力上也是極具魅力。
作曲家將音樂性的聲部和技術性的聲部緊密結合。在技術性上運用了大量的輪指、雙音、音階、密集型和弦、快速的和弦連接、遠距離的音程跳躍、快速的八度連接等等。音樂性上基于作家本身的個人喜好和需求,在情感、情結和情緒的驅使下表達出的富有西班牙民族風情的特性節奏,以及各種模仿西班牙音樂文化想要傳達的特定的音樂情景和氣氛。
(二)戲劇性力度對比的收縮與高潮
所謂戲劇性簡單來說就是在假定的情境中通過外在的直觀表達把人物的內心活動表現出來。在鋼琴作品中戲劇性的表現需要依附在充滿矛盾對比的樂句中。力度、速度上的強烈變化也可以展現戲劇性的旋律發展,以此體現出作品帶給人們的激情感受和心靈上的影響。
這首作品帶來的音樂效果絕對不是簡單而直白的,而是跌宕起伏有著力度層次的變化和布局,在作品中體現出收放自如的完美轉換,極弱的收縮和極強的高潮賦予作品戲劇性和浪漫性。作品中沒有復雜的結構,重點的戲劇性力度的對比貫穿整個作品,成為整首樂曲在表現西班牙風情和演奏力度的變化上的主線。促成整首作品富有戲劇性情節的傳達和引人入勝的感染力。
樂曲的最開始引子部分在f(強)的力度下進行強有力的單音輪指,隨后減弱進入主題部分,由p(弱)的力度開始主題的演奏,主題在右手的單音輪指重復中和八度大跳中層層遞升不斷發展,最后推入高潮。樂曲進行到中斷部分的高潮,力度對比在ff(很強)的力度和p(弱)的力度中形成強烈的對比。張弛有度的變換和安排,情緒鮮明的力度對比表現出樂曲的強大的感染力和表現力。
演奏進行到Meno mosso(稍轉慢)部分,一直持續在p(弱)的力度上進行,表現出柔和、輕快的旋律發展,此時的力度展現出明顯的收縮和自由松弛,樂曲在此呈現出另一番景象。情緒隨著力度的轉換而改變增加了音樂的張力。主題再現時力度變化為moltop(非常弱),與之前的開始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旋律進行到此由熱烈漸漸轉入非常輕柔,像是中場休息預示著后續高潮的到來,同樣主題的出現帶來不同的感受更是增加了音樂的層次感,以及戲劇性方面的演繹。
演奏到快要結束時的整整兩頁篇幅力度變化按順序為ff(很強)、sffz(突出重音)、fff(非常強)足以體現出樂曲進行到最后進入最終的高潮,將情緒也推入到頂點。如此強烈的力度對比使得樂曲充滿了張力和音樂表現力,緊張感也應運而生并展現的毫無保留。
二、莫什科夫斯基《西班牙隨想曲》的技法分析
(一)舞蹈節奏特點——切分節奏
西班牙人向來都是能歌善舞,歌唱和舞蹈的形式也是豐富多彩,不僅自身的舞蹈題材多種多樣,而且不少歐洲國家都采用吸收西班牙的民間歌舞作為創作的源泉。鋼琴家在這時也展現出對西班牙歌舞的偏愛,并且對這個資源加以利用和挖掘。
西班牙的舞蹈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四大類,大部分的舞蹈種類都伴隨著吉他等樂器的伴奏,具有歌唱性,男女在一起翩翩起舞,演繹著異國風情。一般鋼琴家喜歡用舞蹈節奏來創作鋼琴作品,因為舞蹈節奏豐富而多變化能傳達出富有活力的民間舞蹈節奏的律動,更加凸顯民族風格。節奏在舞蹈中具有支撐作用,西班牙的舞蹈正是因為有著特殊的節奏而充滿了吸引力而且節奏非常的復雜,典型的節奏特征為切分節奏(圖1)。
這種節奏特點在全曲中隨處可見,在演奏中這種帶有明顯特征的節奏型,增加了音樂的律動感,以便于傳遞出強烈的感情色彩。不得不說它的出現是這種西班牙風格作品的必須的載體。
(二)波萊羅舞曲的模仿
“波萊羅”又叫“波麗露”(Escuela Bolera)這是西班牙舞蹈中一大類,也是一種舞蹈名稱。它可以一定意義上代表西班牙舞蹈中一方面的風格特點。在舞蹈中舞者利用肢體語言駕馭情緒,用各樣的舞蹈動作達到音樂效果。往往手部動作擊打在強拍上,腳部動作踢在弱拍上,而音樂則是弱位強拍。
作曲家對此資源加以利用,在作品中展現出西班牙人們性格中的熱情似火、放蕩不羈、能歌善舞。波萊羅舞曲起初最早是西班牙民族的一種雙人舞蹈,它起源于安達露西亞的加的斯這一地區,形式上是三部性的原則,節拍上是典型的三拍子,速度一直始終并且一般把三連音放在第一拍之后,情緒歡快輕柔、個性十分鮮明(圖2)。
(三)情感重音的運用
曲中出現了大量的重音記號以及音樂術語比如sffz(強調重音)、marcato(加強的)等等來體現強烈的情緒。傳遞出西班牙風情的驚艷之處,帶來動蕩不安,時而緊張激動的情節,伴隨著熾熱,奔放的舞蹈姿態,把西班牙人的熱情開朗、熱血精神、勇往直前的生命力呈現在觀眾眼前。
這首樂曲中使用了舞曲慣用的三拍子節奏型,三拍子的定義就是每一小節有一個強拍子,兩個弱拍子,也就是強弱弱的規律,具有搖擺,動蕩的特性,常常用來表達不平穩的感情色彩和起伏的情緒。作品中的三拍子有時則體現出重音位置在弱拍上出現,體現出與眾不同的安排,帶給人們節拍節奏上強烈的西班牙風格(圖3)。
(四)吉他音響的模仿
這首作品中涉及到吉他因素,在這里我們首先要了解吉他的最基本的兩種彈奏方法,一種為用手指連續的撥彈一個單音形成旋律線條,這種方法稱為Punteado。第二種為右手是半握著的姿勢,放松手指并從小拇指開始依次從低音向高音輕掃琴弦,這種方法稱為Rasqueado。
這首作品中可以看到作曲家運用了大量的技巧來模仿吉他的效果,本曲開始時就標記了Vivace(活潑的),主題動機由連續的反復奏出同一個音開始,這正是模仿了吉他演奏中的震音或是輪指的技巧,彈奏時每個手指都輪流彈奏同一個音,在這里作曲家采用的是較為常見的西班牙吉他中的六輪指(圖4)。
全曲中還模仿運用了吉他的第二種彈奏技巧Rasqueado。這種技巧用在激烈的段落則體現出西班牙人民的奔放熱情的性格,放在柔美的段落則體現出西班牙女子的柔情和風韻。
全曲中大量的出現分解和弦的彈奏方式,由十六音符組成的分解和弦是對西班牙吉他音響的另一種模仿。在演奏過程中要注意手指的技能,做到每一個動作盡可能的幅度要小,靈敏的彈奏。
三、莫什科夫斯基《西班牙隨想曲》的演奏難點處理
(一)快速的連續和弦演奏
整首曲子看似簡單并沒有像李斯特的作品中用大量的高難度技巧來展現樂曲的華麗和輝煌。莫什科夫斯基用相對簡短的技術體現他作品中對于技巧的設計,使得技巧和旋律的配合相得益彰。在這首樂曲中遇到的技術難點是快速的連續和弦演奏技巧,對于演奏者的演奏水平有著高要求。連續的和弦演奏并不會構成演奏上具有難度的阻礙,但是在演奏中快速的進行之間的連接和配合就為這一技巧增加了挑戰性。
在練習中腰部背部作為整個身體的中間部位,在彈琴中必須作為主要發力點,由此發力向上推給大臂,大臂傳遞給小臂,最后到達的是手指尖。此時的手腕是放松的,手掌是整個力量最后的支撐。這樣的方法為快速的連續和弦彈奏做到了力量上的準備。在此過程中應不斷的結合著慢練,把每一個音都非常慢的彈奏清楚,并且達到左右手均勻的配合,只有慢速的不斷練習才能保證在快速中不會出現彈奏不勻均,和弦的音色不夠通透等問題。這首曲子中結尾處整篇都是這種技巧,在這里還需要充沛的情感貫穿在其中,并且配合著讓人看似不費力但是力量要一直支撐到最后一個和弦的結束。
(二)華彩片段的演奏
整首樂曲為了避免出現平淡無奇的感受,華彩片段的出現和一些華麗的技巧在這里顯得非常重要。華彩段也就是放在樂曲的結尾處帶有即興性質輝煌的演奏。在這里演奏者可以在技術和情感的基礎上進行即興的展示演奏技巧。可以自由的加入更多的個人情感和理解。
這首樂曲的華彩段占據了結尾整整一頁的篇幅,足以看出作曲家對此的重視程度,希望通過華彩展現最后的高潮。在彈奏過程中,由于速度定位是急板,音樂術語是輝煌的,此后的力度是fff(非常強),最后還有accel(加速)。這一系列在短時間內不斷上升的力量和高要求的演奏技術,需要整個身體、后背、手臂、手掌還包括腳部踏板、體內氣息、心里的情緒等高度配合一鼓作氣支撐到最后。在練習中需要快速和慢速交替練習,保證每個和弦的顆粒感還有速度的要求。左手的單音作為主要的旋律與右手和弦在配合演奏中要清晰的凸顯出來。耳朵要靈敏,演奏中注意用耳朵來聽自己彈奏出的聲音,練習中把聲音錄下來聽就可以不斷改進演奏上的問題。再利用鍛煉出的嫻熟技巧來支撐作品中西班牙熱鬧輝煌的場面以此帶給人們震撼的感受。
四、結語
這首作品是作曲家早期的作品,在那時引起了一時的轟動,成為了音樂會中經常進行演奏的曲目之一。作品中對西班牙的舞蹈和樂器進行了大量的模仿,還包含了成熟的技巧、熱烈的情感、浪漫主義音樂的氣息和西班牙獨特的民間語匯。
通過對該作品的剖析,大致分析了《西班牙隨想曲》的創作特征和風格,并且將其融入到實際的演奏中,為了讓演奏技法能夠更加貼切的為音樂內容而服務。希望能夠拓寬我們對于鋼琴演奏的知識面,以及對更多優秀作品的了解。
[參考文獻]
[1] 孔德富.“情”之所至—從情結、情致與情緒析莫什科夫斯基《西班牙隨想曲》[J].藝術研究,2016,02:212-214.
[2] 依音.被忽視的音樂魁寶:莫什科夫斯基《E大調鋼琴協奏曲》[J].視聽藝術,1999,02:78-79.
[3] 楊流芳.莫什科夫斯基《西班牙舞曲》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
[4] 呂瑤.西班牙鋼琴音樂的民族特性[D].東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