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芳平
摘要:目的:探討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實施優質護理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行腹腔鏡子宮剔除術的92例患者為對象,根據患者的入院編號對其進行分組,單號者46例歸為對照組,雙號者46例納入觀察組中。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則實施優質護理,分析比較兩組的實施效果。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8.7%、23.9%,患者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5.7%、80.4%,相比對照組,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和護理滿意度均更優,P<0.05。護理后在角色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各生活質量指標評分及總分方面,觀察組患者的評分分值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可取得較為良好的效果,有助于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
關鍵詞:子宮肌瘤;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優質護理
子宮肌瘤是一種常見的婦科良性腫瘤,腹腔鏡剔除術因其創傷小、術后并發癥少、患者恢復快等優點,在臨床上得到了患者及醫生的普遍認可,雖該手術方法具有一定優點,但其始終會對患者造成創傷,且患者多存在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致使應激反應的發生,加大了手術風險,不利于患者術后的恢復[1],為改善患者預后有必要對患者實施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本文納入92例于本院接受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者展開分組對比研究,旨在探討優質護理的實踐效果,具體研究過程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于本院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的92例患者的臨床資料,所選對象入院時段為2017年1月~2018年1月,根據患者的入院編號對其進行分組,單號者46例歸為對照組,雙號者46例納入觀察組中。對照組患者年齡28~57歲,均齡為(40.2±9.3)歲,病程0.5~2年,平均(1.4±0.3)年,肌瘤直徑3~10cm,平均(6.9±1.5)cm;對照組患者年齡26~56歲,均齡為(39.9±9.4)歲,病程0.6~3年,平均(1.6±0.4)年,肌瘤直徑3~12cm,平均(7.1±1.4)cm。對比兩組一般資料未發現明顯差異(P>0.05)。入組患者對本研究均知情,且均為自愿加入,該研究已獲得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婦產科學》[2]中子宮肌瘤的相關診斷標準;符合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手術指征;均為單發子宮肌瘤;無既往腹部手術史。排除標準:不符合納入標準者;合并有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異常者;合并難以控制的糖尿病或高血壓;存在麻醉禁忌癥;患有精神疾病,無法配合護理工作,或者存在溝通障礙者。
1.3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即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向其講解手術相關流程、注意事項等,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
觀察組實施優質護理,具體措施:(1)術前護理:患者入院后向其介紹周圍的環境,使其盡快適應新環境;手術室護理工作者對次日行手術治療的患者進行術前訪視,掌握患者的既往病史,對其病情作出評估,并向患者講解手術流程及其注意事項;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目前的心理狀態,對于存在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的患者給予適當的心理疏導,并列舉一些成功案例,打消患者的疑慮,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手術當日護理人員使用專用床將患者接入手術室等候區,在等候區注意充分保護患者的隱私,并做好交接工作,交接的護理工作者對患者提出的疑問進行耐心解答,進一步消除患者的疑慮。(2)術中護理:進入手術室后,巡回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安全移床,轉移過程中注意患者的安全,移床完成后為患者蓋好被子,注意保暖;麻醉后注意保護好患者的隱私,采用無痛導尿術以減輕患者的不適;術中建立二氧化碳氣腹時為避免其造成術后雙肩肌肉的脹痛,術中協助患者取舒適的功能體位;準備好手術器械,術中準確傳遞手術器械,保證手術安全;術中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若發現異常應及時告知醫生;術中沖洗患者腹腔時應及時更換沖洗液,同時保持沖洗液進出平衡;術中做好保溫措施,避免低體溫的發生。(3)術后護理:術后給予患者低流量吸氧;術后24h內對穿刺部位有無滲血進行嚴密觀察,密切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協助患者取胸膝臥位,以促進二氧化碳的排出;術后48h內患者如果沒有恢復排氣,可給予0.5mg新斯的明肌注;通過放音樂、讓患者讀書等方式分散疼痛注意力,減輕患者疼痛,必要時給予適量鎮痛劑;指導患者合理飲食,補充營養,叮囑其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做好出院指導工作,叮囑患者定期來院復診。
1.4觀察項目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采用本院自制問卷調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情況,行百分制評價標準,其中90~100分為滿意,80~89分為基本滿意,60~79為一般,低于60分為不滿意。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估量表(GQOL-74),從角色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4個方面對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并計算總分,評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佳[3]。
1.5統計學處理
數據用SPSS19.0分析; 用以表示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2組計量數據間比較行t檢驗;%用以表示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2組計數數據間比較行X2檢驗。P<0.05指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方面的對比分析
由表1可知,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較觀察組的明顯要高,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在患者護理滿意度方面的比較
從表2獲知92例患者中對護理工作不滿意者例,其中2例為觀察組患者,其護理滿意度達到了,相比對照組更高,P<0.05,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3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差異
護理后在角色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各生活質量指標評分及總分方面,觀察組患者的評分分值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情況如表3。
3討論
護理干預對保證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手術效果,最大限度地減小手術風險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中實施優質護理的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8.7%,明顯低于實施常規護理對照組的23.9%,患者護理滿意度達到了95.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4%,且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由此可見優質護理相比常規護理更有利于減少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優質護理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在加強基礎護理的同時,將責任制護理落到實處,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滿意的護理服務,使患者心理、生理均處于舒適的狀態。通過優質護理可以使患者更全面、正確地認識自身的病情及手術相關知識,消除患者的疑慮,使其保持積極的心態面對手術,規范化的術前準備工作和術中細節化的護理措施在保證手術順利進行的同時,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手術風險,術后強化護理更有利于促進患者的恢復,提高其生活質量[4]。
綜上所述,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可取得較為良好的效果,有助于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杜曉玲.優質護理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4):235-236.
[2]謝幸,荀文麗.婦產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10-313.
[3]陳慶生,劉海霞,王唐清.優質護理干預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的作用[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5,22(4):486-488.
[4]王夢醒.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圍術期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8,9(8):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