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春泉
摘要:對于廣大游子而言,或多或少都會產生“鄉愁”這種情感,《記住鄉愁》是一部大型紀錄片,其以生活故事為依托,以古老村寨為載體。在該節目中,對我國的傳統文化進行了深入的挖掘。本文主要圍繞《記住鄉愁》的文化想象與藝術表達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記住鄉愁;文化想象;藝術表達
2015年元旦期間,央視推出了大型的系列紀錄片《記住鄉愁》,該紀錄片以鄉愁為情感基礎,聚焦了海內外華人記憶深處的鄉愁,對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價值進行了深入的挖掘。該紀錄片一經問世,便對我國紀錄片行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一、《記住鄉愁》的文化想象
(一)民族是想象的共同體
一種社會共通的價值觀念可以將許多同類人群聚集在一起,甚至可以聚集成一個民族共同體。所謂民族共同體,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就對其作出了深刻的闡釋,他表示民族其實是一種想象的政治共同體。他指出民族這個“想象的共同體”一開始使通過文字或者閱讀來想象的。在18世紀初期,民族則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想象的,一種是小說,另一種是報紙,隨著時代的發展,想象的構建方式也有了較大的改變,逐漸以電視或者電影等構建一種全新的文化想象圖景。而紀錄片乃是影像最初的形式,具有較強的紀實性。
在《記住鄉愁》這期節目中,前面二季主要是以關注古老村落的狀態,以尋找傳統文化基因為宗旨,將我國一些地區的傳統村落的優美環境展現了出來,對當地人文景觀以及民風民俗等進行了展現[1]。在《記住鄉愁》的前二季中,節目通過從傳承多年的村規民約著手,對當地的民族文化精髓進行了挖掘,通過節目來為觀眾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二)少數民族風情與文化習俗想象
在《記住鄉愁》這一紀錄片中,其中貴州四集就是通過后期剪輯將少數民族的風情很好的展示給觀眾。例如,在節目中,有著原生態的音樂舞蹈方面的內容,還拍攝了有關當地的民族習俗的鏡頭,從容為觀眾營造一個別具一格的生活場景。此外,這也為觀眾營造了一種“陌生化”的氛圍。之所以要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對抗人們逐漸鈍化的感覺,使人們能夠用一種純樸的眼光去光照世界,能夠擺脫慣性思維的束縛。在講述貴州的幾集中,片中多次展示了當地較為特殊的文化習俗,例如,在節目中對少數民族的舞蹈進行了記錄。這種記錄方式為觀眾提供了一些“陌生化的”空間,顯示出貴州“民族想象”的神秘感。
1.歌舞文化
貴州省的少數民族數量較多,所以孕育了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而在人們的心目中,少數民族大多能歌善舞。在侗鄉苗寨,寨民就會通過舞蹈來表達生活的美好。故此,在《記住鄉愁》的片中,不管是芭沙還是肇興,都包含了少數民族歌舞內容。因此,在貴州幾集的拍攝中,節目制作人員通過跟蹤實拍的手法,將貴州苗族以及侗族等少數民族歌舞進行了紀錄。這些獨特的歌舞形式勢必能夠吸引廣大觀眾的興趣,能夠增添影片的異域風情,使廣大觀眾心中都能夠產生一種少數民族能歌善舞的文化想象[2]。
2.節日文化
在該節目中,在許多集數中,都會涉及到儀式的呈現,或祭祖、或修祠堂等。在人類學宗教研究領域中,信仰以及儀式是其中的重要范疇,信仰指的是對自然以及個人所存在的信仰假設,而儀式則是表達并實踐這些信念的行為。因此,當紀錄片將這些一場場的儀式通過影像的方式呈現給觀眾時,那么廣大觀眾就會情不自禁的在腦海中構建了一個信念的意象。
二、《記住鄉愁》的藝術表現
(一)故事化的敘事策略
所謂故事化,指的是在堅持紀錄片真實性的前提之下,通過借鑒劇情的結構方式,有意識的設置情境,或者是對人物進行塑造,然后在后期剪輯中,將原先的拍攝次序進行打亂,從而使事件的發生更具有戲劇效果。在《記住鄉愁》貴州四集中,這種故事化的敘事策略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通過優質的選題,跌宕起伏的情節,巧妙的懸念等,使得作品的感染力喲所增強,更能夠激發觀眾的興趣。
(二)平民化的敘事視角
所謂平民化,指的是在節目制作過程中,以一種平民的視角去觀察生活,并且將受眾的意識融入到節目制作之中,這樣所制作的節目才會更受觀眾喜愛。其實也就是要求視頻剪輯工作人員要貼近百姓的日常生活,在節目制作中要盡可能以平民的生活視角去反映老百姓所關心的題材。例如,在《記住鄉愁》這個紀錄片中,選取了上百座古村落進行拍攝,將孝道有方、誠實守信等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平凡的人物故事展現給觀眾。如此方能夠將最感人的“鄉愁”傳遞到觀眾心中。例如,在《芭沙·敬天畏地》這一集中,就講述了苗寨男孩滾拉旺以及寨民滾元亮等人的平凡事跡[3]。
(三)延時攝影手段的運用
紀錄片乃是反映現實生活的真實事件,所以如何將真實的景物更好的表現出來,也需要節目制作者進行思考,除了需要高科技設備的支持,還需對畫面的景別、構圖等進行思考。因此,視覺語言的表達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這部紀錄片中,對延時攝影手段的運用就比較到位,通過對光與影的變換,通過對航拍鏡頭的運用以及通過對表情與動作的特寫鏡頭等,來將人物的性格,村落的美景等更好的表現出來,這樣就使得節目內容更具有觀賞性。
三、結語
綜上,在《記住鄉愁》這部紀錄片中,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進行了深入的挖掘,其通過表現民族的歌舞文化、風俗習慣等,讓觀眾情不自禁的產生了“文化的想象”。此外,通過對一些視覺語言表達方式的有效應用,來提高該節目的觀賞性,從而為觀眾營造一個具有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將這些地區的“鄉愁”特色更好的展示到觀眾,對觀眾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參考文獻:
[1]陳月異.新時期以來我國紀錄片的鄉愁敘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
[2]劉丹陽.集體記憶的激活與重構:紀錄片中的“鄉愁”研究[D].蘇州大學,2017.
[3]王雪營.紀錄片《記住鄉愁》的文化想象與藝術表達[D].貴州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