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娟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缺血性腦卒中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92例缺血性腦卒中康復患者,按照就診順序分為觀察組(n=46)和對照組(n=46),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對比兩組患者恢復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后NIHSS評分、BI評分、MFMA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5.65%顯著高于對照組78.2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護理路徑在缺血性腦卒中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促進患者康復,提高自理能和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缺血性腦卒中;康復護理
缺血性腦卒中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發(fā)病率,且具有較高致死率、致殘率,導致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受到嚴重影響。缺血性腦卒中在實施及時有效治療同時,予以合理康復護理可促進臨床預后的改善,通過科學康復護理干預對于臨床治療具有重要作用[1]。本文選取92例缺血性腦卒中康復患者,探討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如下所示。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92例缺血性腦卒中康復患者,按照就診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6例。患者均符合缺血性腦卒中診斷標準[2]。觀察組中男26例,女20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68.51±2.92)歲;梗死位置:左側(cè)22例,右側(cè)24例。對照組中男27例,女19例;年齡45-77歲,平均年齡(68.35±2.71)歲;梗死位置:左側(cè)21例,右側(cè)25例。兩組基礎資料無顯著對比差異(P>0.05)。患者與家屬均知情同意。研究符合倫理學要求。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包括疾病講解、病情評估、制定常規(guī)康復護理方案,加強與患者溝通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包括:①入院首日對患者進行健康介紹,使之了解醫(yī)療環(huán)境、醫(yī)務人員、康復小組成員等;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實施飲食指導,良肢擺放指導等。針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實施合理心理干預,消除其負性情緒,提高治療信心。②入院2~4d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實施康復護理,包括認知功能、上肢、下肢等方面的康復訓練。通過觀察圖片、數(shù)字等提高記憶力,通過簡單加減法等提高計算能力,通過撿豆子、系鈕扣等提高注意力、協(xié)調(diào)力等。對患者床邊活動進行合理指導,整個康復訓練應將患者耐受性作為標準。③入院5~13d對患者康復效果予以評估,并實施針對性拓展訓練,評估患者認知訓練效果,指導患者呼吸訓練、吞咽功能訓練、咀嚼肌訓練等。④入院14d對患者實施綜合評估,并進行出院指導,指導患者合理用藥,加強日常訓練,定期復診等。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恢復情況,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卒中量表(NIHSS)評估患者卒中恢復情況,分值越高顯示恢復情況越好;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表(MFMA)評估運動功能,分值越高說明運動障礙越輕;BI評定表評估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值越高說明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好[3]。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均通過SPSS20.0處理分析,恢復情況評價指標采取t進行對比驗證,滿意度數(shù)據(jù)采取x2進行對比驗證,P<0.05說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后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NIHSS評分、BI評分、MFMA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患者非常滿意16例,滿意20例,一般6例,不滿意4例,滿意度78.26%;觀察組患者非常滿意21例,滿意23例,一般2例,不滿意0例,滿意度95.65%,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6.133,P<0.05)。
3討論
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需采取合理康復護理,使之運動、認知功能得到有效恢復,預防并發(fā)癥發(fā)生,改善臨床預后。康復護理是否得到良好臨床效果與多種因素有關,例如護理人員水平、醫(yī)院重視程度、患者自身心理狀態(tài)等,因此采用合理方法進行康復護理具有重要作用。臨床護理路徑可使得康復護理更為規(guī)范、標準,提高臨床重視程度,使得患者得到更為合理有效的康復訓練[4]。
經(jīng)研究可知,觀察組患者護理后NIHSS評分、BI評分、MFMA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臨床路徑使得整個護理流程更具有連續(xù)性、針對性,有效提高臨床護理質(zhì)量,使得護理更為開放、精準與規(guī)范,使得護理工作富有計劃性、預見性,能夠有效避免醫(yī)療資源浪費,減少治療費用。臨床護理路徑可與患者每天護理計劃進行有效結合,使之日常護理計劃更具有針對性和預判性,可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病情變化,對于及時有效處理具有明顯促進作用[5]。
總之,臨床護理路徑在缺血性腦卒中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較為明顯,使得患者能夠更為有效及時的康復,恢復日常生活,可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王珊珊,張振香,張艷.社區(qū)腦卒中患者連續(xù)康復護理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12):936-939.
[2]李霞.臨床護理路徑在缺血性腦卒中康復中的應用[J].長治醫(yī)學院學報,2015,29(1):54-56.
[3]趙琳,郭兵妹,高元鵬,等.運動想象療法對腦卒中患者上肢遠程康復護理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30):2326-2330.
[4]王圣燕.臨床護理路徑用于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康復護理中的療效研究[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7,8(10):143-144.
[5]曹慧婷.綜合康復護理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運動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29):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