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圍繞“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研究內容頗為活躍,本文將對“課程思政”的本體教育價值、高等教育內涵等進行分析,希望對今后學者們的相關研究起到一定鋪墊作用。
關鍵詞:課程思政;價值;內涵
一、前言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發展教育事業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在我國新的發展形勢下,長期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同時黨對教育事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深刻領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神內涵、履行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
二、“課程思政”的本體教育價值
“課程思政”作為一種創新的教育理念,彰顯了一種全程性、系統性的課程改革目標。教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通過將與課程有連帶關系的思政要素點自然地融匯于教學當中,使所有課程都能最大程度發揮其育人作用,逐步形成一個完整的、深刻廣泛的育人體系。“課程思政”在全國各級學校的推進,對于提升學生社會主義新時代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人文素養等有著重大的引領作用、跨時代的價值。
“課程思政”在進行過程中,可以豐富原有課程的教學內容,使得各個學科內容更具深度和廣度。作為人師,“傳道”永遠是第一位的,習近平總書記也說過,務必幫學生們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立德樹人”宗旨,說到關鍵,教育的核心也是在于“育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的優秀傳統美德融匯于所有教學當中,將育人目標始終貫穿于課程教育的全過程,“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地方式澆灌祖國的未來,讓他們在黨的溫暖光輝下茁壯成長。同時,在改革教學方法上,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課堂,授課氛圍變得更加有溫度,所學知識變得更加有韻味。過去的各級教學中,往往只注重本門課所涉及的技能知識,傳授方式上比較單一,缺少豐富的載體,其實課程本身的育人功能才是課程知識相得益彰的最佳伴侶。“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實施,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不僅“學高為師”,還要真正做到“身正為范”。在課程教學的過程進行中,使用合適的手段和方式將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聯系起來,以身作責,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人格修養感染學生,教化學生。要多關注學生的上課情感反應,用教師淵博的學識、風趣的話語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體會教師的親和力、感受文化的力量,讓知識傳遞與情感體驗在完美地融合中產生共鳴,讓學生傾心于課堂、鐘情于知識。
三、“課程思政”的高等教育內涵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這其實就是當今“課程思政”的內涵總目標。教育的全過程中,將課程資源、科學技術轉化為育人的能量,將“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有機結合統一,實現構建全員、全課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在新時代的今天,國際化與中國特色的融合碰撞中,高等教育正高速發展,教育工作者必須牢牢把握“高舉什么旗幟、堅持什么方向、辦什么樣的大學”等系列根本性問題。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課程思政”與專業知識緊密結合的新課程體系,就是我們高等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方向、核心要求。在信息化與“大數據”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大學生學習能力強、知識水平高、信息收獲渠道廣泛,對個人發展的個性化要求也相對很高,我國傳統課程教育中的人文教化、思想培養等方式逐漸面臨著西方化的思維、異體型的觀念、潮流式的文化等帶來的巨大沖擊和挑戰。長久以來,高校專業課教師重科研、輕教學的思想影響,導致很多教師不能適時提高自己的政治覺悟、人文情懷,更不能爐火純青地將專業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有機的結合,還有很多教師認為育人工作只是應該思想政治理論課相關教師、學生輔導員承擔的,與自己毫無關系。由此看來,“課程思政”的高等教育內涵,在高校教師和學生中的傳播和推行,是十分迫切的。
四、小結
“課程思政”的價值內涵表明,教育發展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宗旨,進行中國教育課程方式的改革創新,全面開創中國特色教育的新局面。我國的“課程思政”作為一項創新教育系統工程,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教師應該善于挖掘蘊含于課程中的隱性知識元素,科學有效地發掘這些優秀的育人資源,是推行“課程思政”的關鍵所在。同時,鼓勵各級教育工作者積極探索研究“課程思政”的教育體系,教育規范,對“課程思政”的實施條件、實施方法、效果評價等也是今后要研究的艱巨任務。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譚曉爽.課程思政的價值內涵與實踐路徑探析[N].中國文明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思政講堂,2018-5-17.
[3]于冠華,李敬強.課程思政的價值與實現路徑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8(21).
[4]韓憲洲.深刻認識“課程思政”的時代價值[N].中國文明網-理論中國,2019-8-18.
[5]劉洋.上海市“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形成的整理研究[J].內蒙古教育,2019(12).
[6]百度百科.課程思政[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課程思政,2019-10-26.
作者簡介:劉洋,男,海歸博士,東華理工大學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是外語教育、外國文學、中外文化比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