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
摘要:策劃、編輯是出版企業的核心人力資源,其素質決定著出版產品的質量和出版企業的整體績效。策劃編輯不僅要進行選題、組稿等常規工作,還要對選題的實施過程和結果進行監控和指導。因此,對策劃編輯的素質要求是全方位的,策劃編輯的勝任力特征模型應從意識、知識、能力、特質等四個維度進行剖析和構建。
關鍵詞:圖書;策劃;編輯;勝任力
出版產業是內容產業,推動內容產業發展的關鍵就是人,是有內容創造力的人,進而是有能力經營這個創造過程的人。從這個意義上講,有強烈的創新意識、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的策劃編輯是出版社的核心競爭力[1]。在我國,缺乏針對圖書策劃編輯培養的系統和環境,各出版社始終面臨著優秀策劃編輯培養的瓶頸問題。本文重點分析圖書策劃編輯的崗位特質、素質要求、成長階段,為年輕編輯的成長給予提示,并對出版社自覺的培養策劃編輯給予參考。
一、圖書編輯理念
1從“工匠型”向“經營型”轉變
在傳統的圖書編、印、發工作中,編輯只負責組織選題、加工文稿,主要充當文稿加工整理的“工匠”角色。如今圖書市場已從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這時圖書編輯的策劃,在圖書選題申報之前就已經開始。要考慮圖書的賣點、市場定位、讀者定位、市場調研、市場預測分析、圖書裝幀形式、用紙、定價、成本核算、宣傳營銷戰略等一系列的問題。此時編輯加工文稿已成為編輯工作的一部分,編輯的作用體現在圖書生產的各個環節。編輯要策劃全年的圖書生產計劃,要時刻關注市場營銷的動向,要找準恰當的讀者群,要構思每種圖書的整體包裝效果,要核算單位品種的投入產出……總之,今天的圖書編輯應該是圖書生產的直接經營者。
2從幕后的“做嫁衣者”到臺前的圖書合伙人
編輯一直以來被稱為“為他人做嫁衣的人”,這除了表明編輯尊重作者的美德外,從另外一個角度則反映了編輯角色的從屬性和非創造性。這主要是受編輯是“工匠型”角色的影響。市場經濟的到來,讓更多的人意識到圖書的表現力與圖書的內容具有同等價值,圖書變化的新格局凸現了編輯創新的增值效果。一樣的劇本,在不同的導演手中,根據其對作品的理解,選用不同的演員,運用不同的燈光、背景等表現手法,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同樣,一本圖書在編輯按照自己的編輯理念,對其進行定位、包裝、制作等精心設計后,會升華出一種全新的生命力。書稿除了體現作者的思想情感外,也傾注著編輯的精神追求、知性、悟性。
3從追求“學者化”理念到追求“圖書策劃人”理念
編輯雖然是個傳統的職業,但它卻一直不被視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編輯學也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才出現的。過去編輯的最高理念是由編輯進而成為作者。“學者化”是編輯推崇的理想境界和成功歸宿。可編輯的職責主要不是研究學問,而是傳承與普及知識,是作者與讀者、研究與市場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在圖書市場的競爭中,編輯逐漸覺悟到自身的價值與角色的歸屬。對今天的編輯而言,特別是在圖書市場激烈的“眼球”爭奪戰中,策劃一本深受讀者喜愛的圖書日益成為編輯工作的核心與重點,“圖書策劃人”的作用也逐漸被認可,成為一名成功的“圖書策劃人”已成為編輯追求的最高理念。
二、圖書策劃的能力
1 練好“身手”
這里的“身手”就是編輯的基本職業素養和技能了。這里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編輯的基本能力,這部分能力主要是指編輯對書稿的編輯加工的能力等。對教輔編輯而言,教輔圖書涉及對各科教材知識的解讀和拓展,需要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因此,教輔編輯不僅要具備基本的編輯知識,還要掌握專業知識,即與教材相關的知識。知識面既廣又要專,既要精通專業又要博學多才。另一部分則是編輯經驗的積累。編輯的一部分能力必須要在經年累月的工作中積累起來,除了一般的基礎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是經驗的積累,如:對書稿的整體把握,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適應現在的市場需求,書出版后是否適用于學生或老師,是否具有出版的價值等等。因此,在平時工作中,編輯既要做好基礎知識的積累又要做好能力的積累,知識積累主要靠記錄,養成記錄工作筆記的習慣,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下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經驗積累的要訣是善于總結自己工作中的經驗,善于吸取別人的經驗,多聽多看多想。好“身手”是做一名優秀編輯的基礎,有了好的基礎,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編輯。
2 更新“腦力”
有了好的“身手”,打下了好的基礎之后呢,還要有好的“腦力”。這里的“腦力”可以說是能力,包含選題策劃、突破創新等各方面能力。如今的教輔圖書的出版已不像十年前了,坐在編輯室里就能閉門造車。如今教輔圖書競爭日趨激烈,許多民營的書商來勢洶洶,教輔圖書市場同質化現象嚴重,要做出好的教輔圖書,就必須和一般圖書一樣要“走出去”和“引進來”。“現在的教輔大都千篇一律,從版式到內容上枯燥無趣。筆者有一次參加北京國際書展,在書展上看到國外很多出版社出的教育類的書籍,相當有趣。不再是條條框框的版式,也沒有枯燥無味的文字,很多很難懂的知識都用有趣味的彩色漫畫或圖表的形式表現出來,整本書色彩豐富、版式生動、內容新奇有趣。筆者覺得這才是優秀的教育圖書,讓孩子有學習的動力,這就是“引進來”。
3 保持好“心”
這里的“心”更多指的是心態和心境。筆者從事編輯工作數年,在這過程中,經常遇到各種問題,有時候稿子任務重、壓力大,心情煩躁不安,往往在這種情況下編出來的稿子會出現問題。一是心要清明。筆者曾聽同事提起,多年前到農村學校去做調研時,一名老師拉著她的手說,買書的錢都是同學們一分一分省吃儉用省下來的,請一定要做好書,做好的教輔。心不靜不能做好書,煩躁的心態下做出來的書也有如砂紙――粗糙不堪。做編輯也有如修行,要坐得住,坐得平,一顆心清清靜靜,全心思放在教輔書的編輯出版工作上。三是要清醒。心要清醒,了解編輯工作的價值,不計較得失。做教輔編輯要保持一顆清醒的心,首先要熱愛這份工作,有熱愛才有會工作的動力。第二我們追求的不是名譽,我們做的雖然是默默無聞的工作,卻肩負著家長的希望、學生的前途、中國的未來,責任重大。
三、結語
以上都是做策劃和編輯要保持好的良好心態和工作能力,看上去似乎沒什么差別,卻又存在著些微不同。只有保持好了心態,有一顆好“心”,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輔編輯。如果把要有好的“腦力”當作做優秀編輯的核心競爭力,那有一顆好“心”則是必要條件,是出版好書的前提和保證。
參考文獻
[1]林明.教輔圖書編輯前期策劃談[J].新聞前哨,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