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
摘要:以“薪火傳承”紅色經典為主線,整理“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社會主義曲折發展時期”,的電影音樂,尤其是電影歌曲,以三個時期最具代表性而又廣為流傳的紅色經典作品為主線,梳理音樂背后的故事感人事跡及作曲家的創作歷程。讓我們回顧黨從最初成立到發展壯大的光輝歷程,通過重溫整理電影中的紅色經典,強化革命先驅們的英雄事跡,憶苦思甜從而抒發熱愛黨、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懷;喚起我們年輕一代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關鍵詞:中國電影;紅色經典
上海是電影工業的發源地,電影音樂的發展和上海這座城市有著密切聯系,證據為我們最早的一首電影配樂,由上海音樂學院前教導主任黃自先生創作,他《都市風光配樂曲》便是中國第一部電影音樂配樂,主要描寫南京路上的都市風光。除了電影配樂,電影歌曲當然相當重要,一首好的歌起到提綱接鄰的作用。因此這些作品呈現給廣大觀眾前,作曲家們需要花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最后形成作曲家頭腦的樂思以呈現。那么,中國電影音樂中的紅色經典,今天我們可以歸納為三個階段: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社會主義曲折發展時期。
一、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電影歌曲
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音樂是從建國后一直到1956年這個時期開啟,五六年左右電影音樂出現非常繁榮的局面,特別是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雙百方針出現后,一下涌現很多如《劉胡蘭》、《草原上的人們》、《敖包相會》、《祖國的花朵》、《讓我們蕩起雙槳》等宣傳教育為主的作品,也正是這個時期開啟從“鳳凰于飛”、“夜上海”等娛樂性開始轉向宣傳教育為主的創作轉變時期,出現《鐵道游擊隊》和《上甘嶺》兩部具有標志性的作品,也是電影音樂中最有名的作品。
《鐵道游擊隊》作曲家呂其明也是新四軍老戰士,創作時深入微山湖體驗當兵生活,拍出了革命歷史題材不太常見的形式,鐵路在當時代人來說也較新鮮,整部劇作動力十足,其中一首“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更是唱紅了大江南北,伴奏樂器用的是月琴;歌曲寫作方式也區別于以前的革命歌曲,音樂中有山東民歌的特點,節奏4/4復拍子和4/2進行曲拍,形成風趣幽默、別開生面的景象。后來張照富改編的《鐵道游擊隊》是“紅色”系列圖書之一,旨在喚醒沉睡在人們心中的信仰,通過靈魂的符號彰顯情感的光芒。
另一部電影《上甘嶺》非常著名的影片,56年第一部表現抗美援朝的作品,也是以真實的故事為題材而創作,其中插曲“我的祖國”原名為“一條大河”,后改為“我的祖國”,由喬羽作詞,劉熾作曲,女生獨唱加合唱形式,由著名歌唱家郭蘭英老師首唱,曲風體現了抒情性、易趣性較好的結合,廣受人民群眾喜愛。在這一時期,還有一部具有影響力的電影《草原上的人們》,影片于1953年上映.講述了內蒙古草原牧民與潛藏的敵特分子展開殊死斗爭的故事,本片榮獲1956年度中國文化部優秀故事片三等獎,和1994年全國首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騰龍獎”紀念獎。
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進入到了藝術大發展時期,《萬水千山》、《聶耳》、《五朵金花》、《紅色娘子軍》《地道戰》等電影繁榮時期,如《五朵金花》在香港十天受到9萬人次歡迎。
《冰山上的來客》于1963年由長春電影制片廠 制作發行,反特影片從真假古蘭丹姆與戰士阿米爾的愛情懸念出發,講述了邊疆戰士和楊排長一起與特務假古蘭丹姆斗智斗勇,最終勝利得以重逢的故事。該片曾獲1964年長春電影制片廠“小百花獎”的最佳導演獎,作曲家雷振邦激情奔涌,一口氣創作了“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這首帶有舞曲風格的歌曲,怎樣與革命題材相聯系,作曲家運用民歌最基本的寫作方法,如比喻手法,先講述一件故事,再講情感,歌詞描述了純真的友誼與愛情;插曲“懷念戰友”也非常好聽,運用比興手法,中國古代詩歌中的常用手法,比喻琴弦斷了可以接續,但歌手沒了再也不能唱歌,來比喻懷念戰友的去世。
三、社會主義曲折發展時期的電影音樂
“文革”爆發后,中國的電影事業進入了一個黑暗的時代,電影工作者對拍攝電影也是虛寒喏禁,基本上是發展了八個樣板戲,其中包括了京劇、芭蕾舞劇和交響音樂;直到1970年代中期,故事片拍攝恢復,出現了1974年《向陽院的故事》、《閃閃的紅星》、《創業》等作品,其中“紅星照我去戰斗”、“滿懷深情望北京”等成為了一股清新之風,同時樣板戲中也有一些交響音樂發展的特征。
《閃閃的紅星》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于1974年,是中國兒童電影中最重要的一部紅色電影,講述了1930-1939年土地革命時期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成長故事,其中“紅星歌”是影片的主題曲,影片一開頭就是用木琴演奏,然后出現了這首童聲合唱,三段體,進行曲節奏;“紅星照我去戰斗”原本考慮童聲演唱,可傅庚辰認為已有童聲合唱,需要男高音來表現,于是有了這首歌曲,曲調抒情優美,是男高音歌唱家李雙江首唱;其中還有一首著名 插曲“映山紅”也是《閃閃的紅星》重要的抒情曲,由歌唱家鄧玉華演唱。
歷經歲月的考驗,透過黑白或彩色膠片構成的年代漸行漸遠,透過膠片看到美與苦難一起被煅造,也由此使我們獲得看清自己,回顧歷史的教益力量。歷史由人創造,卻又無時無刻不在以其民族傳統、文化習俗、思想觀念、是非愛憎塑造著后人。經典歌曲至今并沒喪失其藝術與宣傳價值。讓我們重溫經典,為我們當代青年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