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芳
摘 要: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位置,也是難點內容,在教學實踐活動中,一般存在害怕寫作文和討厭寫作文的問題,學生創作出來的作品大多是拼湊而成,缺少新意。基于這一情況,教師應全面調動學生的寫作自主性,激發寫作興趣,改善寫作狀況。
關鍵詞:觀察日記;小學生;起步作文
小學是學習作文的初始階段,它不僅是看圖說話和寫話的拓展,而且是作文訓練的基礎。在起步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通過闖關游戲學會寫作文,在課前合理引導,在寫作過程中積極模仿訓練,在寫后科學改評。借助魅力課堂,讓學生輕松寫作,進而增強寫作能力。
一、激發寫作興趣
興趣關乎著學習的好壞,若能激發和提升寫作興趣,那么作文教學便成功了一半。首先,認真觀察。正式寫作前,應帶領學生認真觀察生活,發揮引導性作用。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組織學生觀察圖畫及事物,再依照要求進行寫作。只有充滿興趣,才能寫出完整、務實的作品。其次,親身實踐。可以設計游戲,也可以安排外出參觀等活動,只有讓學生親身參與,才能樂此不彼。因為這些活動能夠增長學生的閱歷,提升認識能力,所以,最終創作的文章也井然有序,新穎生動,并蘊藏生活氣息。其三,把握時機。由于時間、地點和環境因素的作用,寫作興趣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而教師應把握寫作時機。無論是課間難忘的場面,還是運動場上激烈的表演,都能成為寫作良機,教師可抓住這一時機,讓學生進行創作,也可在講讀課文的環節進行補寫或者敘寫。
二、引導學生表達
作文教學一定要遵循由說至寫、不斷深入的原則。學生只有學會表達,才能更好地創作。課本的編寫存在清晰的意圖,各單元所附語文園地也都要求先進行口語交際,隨后寫作。為規避和控制學生的負擔,無需提前告知作文訓練,從口語交際著手,引導學生交流、互動,學會正確表達。以觀察日記為例,指導學生學會事物觀察方法。
其一,展示事物,刺激求知欲。教師展示小花貓與玫瑰花等事物,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觀察。
其二,全面介紹,歸納方法。指導學生交流匯報成果,氣氛異常活躍。教師借此總結觀察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耳朵聽,用手摸,用口嘗,用腦袋想。
在此種輕松、自在的環境中,全體學生積極表達,不僅能夠清晰表達,而且十分順暢。為此,暢談作文能夠強化口語表達,激發會話興趣,促進后期的寫作。
三、主動模仿訓練
因小學生知識儲備、語言積累和生活閱歷有限,而這會制約語言表達,降低了習作水平。模仿是開展創造活動的第一步,不僅是學習的主要途徑之一,而且是學習的原始形式,經由原始的模仿,不斷學會創造。
以《觀察日記》為例,待學生明確事物觀察方法以后,要求學生利用觀察寶典所介紹的方法描述狗。小動物狗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基于此來教會學生如何正確描寫所觀察事物。
其一,完成例文。我有一只寵物狗,它全身長著______的毛,兩邊的耳朵像______,______的眼睛,______的牙齒。圓嘟嘟的身體下有______的腿,嗅覺十分靈敏,一旦察覺到異常,跑起來如風一般。
其二,總結寫法。經由例文,引導學生掌握生動、形象的描寫手法。既要明確事物的特點,也應遵循一定的順序。
其三,豐富例文。以日子的形式,為例文添加開頭和結尾。
其四,模仿訓練。利用上述寫法,通過多媒體展示小鸚鵡,引導學生進行仿寫。
上述由簡至繁、逐步深入的訓練方式,使得學生愿意并擅長寫作文。
四、科學評改
以往的作文批改以教師為主,教師先批改,然后講評,最后由學生修改。絕大多數學生僅僅關注教師的評語和分數,不注重作文的修改。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作文水平的提升。新課標中清晰明確,應引導學生經由自改與互改,實現取長補短,一起提升寫作水平。
以《觀察日期》教學為例,學生創作出《小鸚鵡》以后,設計闖關標準,要求學生朗讀個人作品,剩余學生充當評委。為幫助學生成功攻克關卡,設計以下訓練活動:
其一,自批與互批。指導學生從字詞句與修辭等層面著手修改。將自批與互批全面整合到一起,通過自批明確自身的問題,經由互批彰顯個人才能,增強自信心,同時,將個人作品與其他同學的作品形成對比,找出優缺點。完成修改后再次創作,這可有效調動創造自主性,大幅提升創作水平。
其二,展示作品。為攻克關卡,學生踴躍朗讀個人作品,其余學生認真傾聽,主動表達個人意見,有些認為描寫鸚鵡外貌需遵循特定的順序,有些認為比喻不合理,有些認為應增添鸚鵡叫聲描寫。在上述發言中,重申了事物描寫手段,這在無形之中提升了寫作水平。
其三,總結評價。當本堂課即將結束時,公布優秀“小作家”與“評委”,并頒發對應的獎勵。
在本節有趣、神秘的課堂中,輕松、高效地完成寫作教學。
五、結束語
上述各環節不僅獨立,而且相互制約,語文教師應嚴抓各個環節,盡可能創造優越的條件,經由實踐訓練不斷增強作文能力,提高寫作的積極性,為學生創建輕松的寫作氛圍,使其真正愛上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