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武菊 郭敏
摘要:急性胰腺炎的發病原因較多,治療棘手,并發癥多,在2016年1月—2018年8月,對113例中西醫結合治療病人進行加強護理及用藥后的觀察,96例病人都治愈出院,17例癥狀消失,病情好轉無并發癥發生,病人要求出院。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胰腺炎,觀察,護理
急性胰腺炎臨床上有單純水腫型和出血壞死型兩種。主要臨床表現是突然發作的上腹部劇痛、惡心、嘔吐、血清淀粉酶升高。出血壞死型較少見,但病情嚴重,可伴有休克膠膜炎等表現[1]。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和發癥原理:在生理情況下胰腺所分泌的消化酶大多均以酶原形式存在,且因胰腺內兼有酶的抑制物存在故無消化作用。胰酶原進入十二指腸后,受到腸激酶和膽汁的作用,轉變成有活性珠胰腺酶,始對食物起消化作用。
1 臨床資料:
本科2016年1—2018年8 月共收治急性胰腺胰腺患者113例。其中男例96例,女,17例年齡25-65歲。都以上劇烈癥痛。入院有上腹壓痛,無肌緊張和反跳痛67例,壓痛、肌緊張34例;壓痛、肌緊張反跳痛7例,腸嗚音減弱或消失的5例。病因不同。膽道疾病的53例;高脂血癥的46例;肝功能異常的14例。病程:上腹痛1—20多小時入院。
2 中藥治療方法
2.1中藥“清胰湯”(組成:柴胡、大黃、枳實、白芍、厚樸、木香)。根據不同病因在此基礎上加減。水煎后口服,每劑兩天,每天3次。每次劑量根據病人情況而定,一般為20ml—200ml。
2.2中藥:“清胰湯”水煎好后加芒硝保留灌腸。對于腸鳴音異常排氣排便不暢腹脹便秘無腸梗阻者在行胃腸減壓,靜脈補充營養等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口服中藥和中藥保留灌腸。
3 護理觀察方法
3.1口服中藥護理觀察方法
3.1.1對未行胃腸腸減壓的病人,協助病人用20ml空針吸取中藥20ml注入口中其服下,先從小劑量開始多次服務。服藥后,主點觀察腹痛、腹脹是否減輕或加生,有無惡心、嘔吐。如果腹痛、腹脹減輕或不加重,有無惡心、嘔吐等不適,一般每次服藥間隔2小時,劑量在前一次的服藥的基礎上多增加5ml,24小時后就已達到570ml量將近全天藥量。如有不適或腹痛、腹脹加重,就把間隔時間延長到腹痛、腹脹不適緩解后再接原劑量20ml服用。在此期間可遵醫囑使用止痛鎮靜藥,同時,安慰病人,使其放松,避免產生緊張恐懼心理,間接減輕腹痛等不適,從而減少或抑制胰液分泌。逐漸過渡到每次服200ml,每日3次。
3.1.2 對行胃腸減壓的病人,則直接從胃管內注藥。注藥前先用20ml空針抽吸胃液以確認胃管在胃內后,在向胃注入20ml溫開水,然后將其抽出,最后注入20ml中藥,注入中藥后夾閉胃管約1.5-2小時,再打開胃管引流。觀察重點:腹痛、腹脹、惡心、嘔吐情況,如無腹痛、腹脹、惡心、嘔吐或減輕,2小時后打開引流,并觀察引流液量、色、性狀;引流后再次注藥,間隔時間2小時,每次劑量在前一次的基礎上增加5ml每次。如果注藥后腹痛、腹脹等不適加重,就立即打開胃管引流,并觀察引流液量、色、性狀,并安慰病人;癥狀緩解后再按原劑量20ml注入。直到達到每次200ml,每日3次。
3.2 中藥灌腸護理觀察方法
中藥保留灌腸的方法是將“清胰湯”水煎好后遵醫囑按灌腸量比例加入適量芒硝溶解,藥溫降到39-41℃后,囑病人排便后,取舒適側臥位,臀部抬高10cm,選擇較細肛管自肛門插入10-15cm,液面距肛門不超過30cm,以50滴/分鐘速度滴入,首次灌入量100ml,灌入過程中密切觀察有無腹痛腹脹或加重等不適,如無腹痛腹脹或加重,再次灌腸的劑量在前一次的基礎上多加30ml,根據病人的病情和耐受情況逐漸加到200ml后維持這一劑量,如有腹痛腹脹或加重等不適,應暫停灌腸并觀察病情好轉后再減少劑量減慢速度灌腸。灌腸后囑病人保持臀部抬高10cm取舒適體位保留1-2小時后再排便,以促進藥物吸收,達到治療目的,排便后取隨意舒適臥位。
3.3 中藥治療的心理護理
行胃腸減壓病人,口服中藥有畏懼感,中藥氣味濃,口感差,這時要以理解同情的態度與病人溝通。急性胰腺炎病人都需要禁食,禁食期間病人對食物的欲望很強烈,要給病人講清楚,禁食期間進食增加胰液分泌,使病情加重,這樣溝通病人容易接受并產生很好的依從性。
不管是直接口服或是胃管內注入中藥,還是中藥灌腸,在用藥前均應告知病人用藥目的和用藥后可能產生的不適或癥狀及注意事項和配合要點,并告知產生不適或癥狀加重都是可以采取相應措施是其緩解的。以此讓病人有一定的心理準備,減少緊張恐懼的心理,增加治愈疾病的信心。
4 結果與討論
4.1 治愈標準[2]
4.1.1 治愈:血、尿淀粉酶正常,無黃疸,腹痛腹脹完全緩解,無腹部體征。
4.1.2 好轉:黃疸減退,血、尿淀粉酶異常,腹痛腹脹明顯緩解,腹部體征輕微。
4.1.3 無效:血、尿淀粉酶無下降,腹痛腹脹無緩解,腹部體征無減輕。
4.2 結果
對113例病人進行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并加強護理及用藥后的觀察,96例病人都治愈出院,17例癥狀消失,病情好轉無并發癥發生,病人要求出院。
4.3 討論
急性胰腺炎的發病原因較多,治療棘手,并發癥多,而且發病機理并未完全闡明,治療對策仍有許多爭議[3]。我科針對病人的具體情況,用“清胰湯”進行配合治療,對113例急性胰腺炎病人進行禁食,對未行胃腸腸減壓的病人,采用口服方法;對行胃腸減壓的病人,則直接從胃管內注藥。在護理方面,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清胰湯”的用量,113例患者全部存活,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陸再英,鐘南山,謝毅等.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69-475
[2]王介花 馬榮華 范傳玲.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胰腺炎的觀察與護理.中西醫結合中國民間療法,2008,2:43
[3]張敏,李建群.早期重癥胰腺炎手術后雙套管沖洗負壓引流的觀察與護理[J].實用護理雜志[J].2002,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