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紹江
初中在孩子求學的生涯中是一個重要的承上啟下階段。孩子正處于人生中絢麗多充滿幻想的美好花季,容易產生兩極分化。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和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學生厭學現象在農村初中教學中越來越嚴重,這種現象在物理學科特別突出。厭學已經成為制約農村基礎教育發展不容忽視的因素,解決學生厭學迫在眉睫。
一.學生厭學的原因
1.基礎知識薄弱,學生承受不了繁重的學習任務
初中階段,特別是進入八年級后,課程增多,課業數量增加,物理學科書上的題比較簡單,但練習冊和期末考試題相對較難,這就對學生在內容的理解以及思維的能力、推理的邏輯性、知識的運用等有較高的要求。這對于留在農村學校讀初中,小學階段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來說, 挑戰是巨大的,越學越難,沒有掌握透徹的知識點越積越多。久而久之,厭學心理悄然而生。
2.缺乏明確的學習目的,學習方法不當
為什么要讀書,為什么要學習物理,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也沒有明確的目標。上一個九年級我接手到一個班,我問物理科代表,你們班八年級有幾個物理科代表?他回答我:一個。我又問:每一個學科都是一個科代表嗎?他回答我,主科每科兩個科代表。難怪他們物理成績 差,在他們心目中,物理只是副科。另外,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進入初中以后,仍然沿用小學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如17年我接手九年級時,一位非常努力的男生跟我講:老師,書上的公式定理我全部都背得,就是做不來題。當然,他的說法有些夸張,但反映了一個問題,他們好多學生還是用小學學習有些學科方法---死記硬背來學習物理,沒有真正理解物理公式和定理,當然做不對題。
3.社會、家庭和學校中不良風氣的影響,滋生了不良的學習習慣
由于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只要上網一搜,所有作業的答案便鋪天蓋地而來。學生對于老師布置的物理作業,只是應付了事,缺乏自己真正的思考。而作業質量如此之“高”,讓更多的學生加入其中,有的學生甚至在考試時趁監考老師 不注意,在考場上也用手機搜起了答案。那些堅持自己思考的學生反而受到越來越多的歧視,在這些不利因素的影響下,也放棄了自己的原則。這些高質量”的作業在糊弄老師的同時,也使自己的學習成績跌向深淵,課堂上開始了聽天書的時代。
4.留守兒童較多、缺少關愛、家庭教育缺失、養成? 教育成為真空
農村學生的父母素質普遍 高,加之又經常外出務工,平時與子女缺乏溝通,對子女疏于管教,造 成親情淡漠,祖輩隔代撫養大多偏于溺愛。沒有父母的督促,使大部分學習自主性 不強的學生越學越差,這些留守兒童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父母的關愛,變得任性,不服從管教,學習態度消極,對物理學習沒有興趣。
5.農村初中生源差,班上甚至整個年級沒有優生
小學畢業后,超過四分之一的學生到城里上中學,幾乎所有的尖子生、優生和部分中上生沒有能留在農村初中就讀,留下來的幾乎全是中等生和差生,學習氛圍可想而知。
二.解決學生對物理厭學的措施
1.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首先,要營造和諧民主的物理課堂教學氛圍。課堂上要不斷鼓勵學生大膽地想,大膽地說,大膽地做;課后提倡學生知識的重要性。再次,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情感和態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與態度,加強課堂調控能力,引導學生跟著老師的教學思路去探究、學習。最后,教師要毫不吝惜自己的贊美,多多表揚 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贊美聲中找到學習的自信。
2.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好學習習慣
(1)要培養課前預習物理教材的習慣,學生在預習完每一節后,試著提煉一下重點內容,歸納出知識要點,并加以整理,針對自己看不懂的知識點,學生可在課堂上著重聽老師的講解,使聽課變得更有效率。
(2)培養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對于作業,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獨立、認真地完成。
(3)培養學生收集錯題的習慣。實踐證明“錯誤往往是正確的先道”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探究這些錯誤形成的原因和過程,尋求預防及糾正錯誤的方法,使學生吸取教訓,減少類似的錯誤。
3.對學生進行學習物理目的教育
跟學生講清學習物理的重要性,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來進行教育:一是要升普高的學生,中考物理總分為105分,可以說物理成績對升普高是舉足輕重;二是讀普高考大學,如初中物理沒有學好,高中不選物理,高考選專業,一半多的專業與你無緣;即使不讀普高,人總要在社會上生活,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運用也是相當普遍的。
4.用心去關愛每一個學生,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愛
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無處不在,讓學生在教師的愛中感受溫暖,從而喜歡物理這門學科,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的關愛可以是學生不舒服時一句溫暖的問候,也可以是學生犯錯誤時循循善誘的教 導,更可以是學生委屈時耐心的開導。對于留守的孩子,教師可以多抽一些時間和他們聊聊天,盡可能地讀懂他們的內心世界,在他們需要關愛時給他們及時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