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兵
摘要:傳統新聞模式正在伴隨著自媒體的發展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作為傳統媒體中的一員,電臺新聞也悄然迎接著巨變,電臺新聞記者不僅有傳統媒體記者對新聞發布的嚴謹性,同樣處在新聞接觸前沿,接受的媒體融合沖擊也最大,對于電臺新聞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即從媒體融合的角度闡述電臺新聞記者的轉型。
關鍵詞:電臺新聞記者;自媒體;媒體融合;電臺新聞記者轉型
電臺新聞記者要想在自媒體發展的階段不被嚴重的沖擊到,保持現在的新聞媒體地位,就需要認真的去了解,去學習現代媒體的發展規律,還有媒體融合階段新媒體的實際形態,從實際出發,對比之前的電臺新聞工作性質及媒體融合條件下的媒體工作性質,尋找出兩者之間的結合點及區分點,然后對現有的工作模式進行改變,以適應時代對電臺新聞媒體記者的新需求,作為電臺新聞記者紀要有傳統媒體的資源優勢,平臺優勢,雖然媒體融合是一個大趨勢,但還需要很長一段路要走,電臺新聞媒體完全可借助自身的優勢,利用互聯網的便利條件,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價值區域,并且鎖定價值聽眾,借助互聯網發展更快更穩。
一、電臺新聞記者的優勢
(一)對新聞的敏感度
電臺新聞記者作為傳統媒體中的一員,都是經歷了殘酷的新聞媒體的學習及鍛煉才成長起來的,對新聞發生的敏感度是新媒體成員所不能及的,并且有良好的新聞發布視角,同時對新聞的把控能力較好,新聞一經發生就能迅速進行相應,并且利用自身的遍布各地的新聞記者可以快速達到新聞發生現場,拿到第一手的新聞采訪資料,所有材料都真是可靠。采訪的過程也是電臺新聞記者的必須課程,對于每一位現場采訪記者來說,可以有效利用新聞發生的狀態,及被采訪者的回答判斷新聞的熱點,迅速找到新聞的切題點,使讀者能夠達到共鳴。而新媒體人因為沒有這方面的優勢,和傳統電臺媒體沒有可比性。
(二)新聞的真實性較高
在媒體融合的時代,涌現出一大批自媒體從業者,這些從業者都是靠自己的電腦前對網上的信息進行加工改造后,從新進行編輯發布到新媒體的平臺供讀者閱讀,這就對信息的來源需要進行鑒定,不一定拿到的就是真實的新聞源,而作為傳統媒體的電臺新聞記者因為自身的制度約束,也包含職業素養,發布的新聞都是經過自身現場拍攝及采訪得到的內容,并沒有對新聞內容進行二次的深加工過程,所以真實性是很可靠的,這樣的新聞也會得到發布平臺及讀者的支持,站在讀者的角度,都需要閱讀到新聞是真實可靠,真實發生的,這樣才具備新聞的基本要素。
(三)新聞的時效性
新聞之所以稱之為“新聞”,就體現在給讀者提供的內容是“新”的,而這樣的優勢僅僅傳統媒體才具有,因為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傳統媒體遍布全國各地都有駐地記者,并且擁有當地政府資源,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取到新聞來源及實際發生地,并且在新聞采訪時會有當地政府給予的支持,這樣拿到的新聞材料才具備“新”,這樣的新聞材料也是在新聞發布之前看不到的,可以稱之為獨家報道。所以具備時效性的新聞也是讀者獲取資源的第一手資料,這樣的新聞材料肯定能夠吸引到讀者。
二、對媒體融合階段對電臺媒體記者的建議
(一)電臺媒體記者要轉變觀念
媒體融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帶動了各行各業進行深刻的變革,傳統媒體進行新聞傳播主要依靠報紙及電視,廣播進行傳播,可是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更多的是借助移動終端設備進行新聞的獲取,因此對電視及報紙的需要呈直線的下降趨勢,人們不再依靠單獨的方式獲取咨詢,在移動互聯網端通過各種新聞資訊類軟件就可以獲取到最新新聞資訊,每天信息呈爆炸性的發生,所以假如電臺媒體記者不轉變觀念,不加入移動互聯網端進行資訊傳播,那么對于讀者來說,根本沒有機會看到電臺媒體記者發布的新聞,更不要談讀者粘性的問題,恐怕面臨的后果就是要被時代的發展所淘汰。
(二)電臺媒體記者利用自媒體的平臺
互聯網時代催生了很多資訊類的平臺,這些資訊類平臺大多數都擁有自己的忠實用戶,作為電臺媒體,要做的并不是創造一個新的自身平臺,而是要充分利用已有大量用戶的資訊類平臺,在這類平臺上,找到忠實的讀者,并服務好這類讀者,因為大量的資訊類平臺都有推薦功能,一旦新聞夠新,夠及時,就有機會被平臺推薦至首頁,進而被更多的用戶看到,并且有機會獲取到新的讀者,這對于電臺媒體來講,是一個嶄新的模式,并且可以節省大量的宣傳費用,把更多的資金用于有價值新聞的發掘上。
(三)電臺媒體記者要內容創新
自媒體的發展必然分走很大部分傳統媒體的流量,自媒體從業者雖然沒有新聞的確切來源,但卻可以對新聞進行深加工已達到引起讀者共鳴的目的,這一點需要電臺媒體記者進行警惕,現代讀者已經不僅僅滿足于獲取咨詢,而是選擇性閱讀自身感興趣的新聞,所以引發讀者的共鳴至關重要,這是鎖定讀者的制勝法寶,所以電臺媒體記者要進行內容的創新,以留存讀者。
三、結束語
新媒體融合的時代,是新聞媒體快速發展的時代,對傳統媒體的沖擊很大,但互聯網的發展對傳統媒體既是挑戰,更是機遇,傳統媒體的優勢借助上互聯網的對于咨詢的快速傳播,完全可以有更好的發展。需要傳統媒體的從業者從中找準機會,找到貼入點,這樣就可以在時代的發展中,搭上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快車,取得更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周萍.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臺記者如何進行角色轉型[J].新聞傳播,2017 (10):141.
[2]陳慶順.探析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記者的轉型[J].新聞研究導刊,2017 (8):173.
[3]孫云龍.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臺民主新聞的轉型分析[J].記者搖籃,2017 (7):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