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超
摘 要:自上個世紀西洋聲樂演唱技法傳入中國以來,中國民族聲樂在民族性與科學性、扎根傳統與吸收西洋唱法優勢相結合的理念下發展。一代又一代專家學者對民族聲樂的人才培養、教育教學理論研究進行著積極的探索。由許紅霞編著,蘇州大學出版社于2018年8月出版的《中國民族聲樂教學案例研究》,集理論性與實踐性一體,內容詳實、邏輯清晰,將聲樂教學實例與理論解析相結合,不僅為聲樂教師、研究者提供參考范本,同時也豐富了中國民族聲樂教育教學的理論內容。
關鍵詞:民族聲樂;教學;案例
中國民族聲樂藝術源遠流長,從古代的戲曲藝術,到上個世紀中國民族聲樂借鑒吸收西洋美聲唱法的優長,聲樂演唱與教學理論伴隨時代審美的改變向前發展,涌現出一批卓有成就的聲樂歌唱家和聲樂教育家。近年來,中國音樂金鐘獎、文華獎,全國聲樂歌劇展演賽,各地音樂節,音樂文化周等活動,共同呈現中國民族聲樂歌唱、表演藝術的魅力與精彩。在民族文化熱潮不斷興起的今天,對于民族聲樂教學從教育理論、演唱技能等方面的剖析不斷深入,總結以往民族聲樂教學的成功經驗、開拓民族聲樂教學模式,有助于高校培養更多的民族聲樂人才。
隨著大數據網絡模式與平臺、多元文化傳播手段等現代傳媒的發展,民族聲樂學習與研究的手段更加豐富,教學實踐視頻的廣泛傳播開拓了廣大學者的學術視野也帶來了廣闊的思考空間,案例分析具有典型性,有助于提高高校聲樂教師的理論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國民族聲樂教學案例研究》一書圍繞民族聲樂歌唱家許紅霞博士論文的研究內容展開,有效探索民族聲樂教育教學方法,促進民族聲樂教學內涵式發展,具有廣泛的學術價值。
本書將實地專訪材料作為寫作基礎,以中國音樂學院金鐵霖、朱以為、馬淑明、董華,上海音樂學院常留柱、星海音樂學院陳肖容以及周貴珠、余開基、劉輝,著名歌唱家東方歌舞團李谷一,中央民族樂團姜家鏘、海政文工團宋祖英,總政歌舞團王麗達等一系列活躍在中國民族聲樂舞臺上、一線聲樂教學課堂上的歌唱家、教育家為訪談對象,高校聲樂教師、理論研究者、聲樂學習者通過閱讀,會對民族聲樂教學、演唱的理論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本書對民族聲樂教育教學展開了深入的解析,體現了以下特點:
一、案例分析具有真實性,有助于師生切身感受教學情境
聲樂教學案例分析具有真實性、實用性的特點,是對聲樂教學過程的真實再現,有助于師生切身感受教學情境、促進課堂語言交流,實現師生良好互動。本書注重理論的闡發與實踐應用的平衡,結構框架合理、思路清晰。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流程的展示,緊扣案例分析與理論的挖掘,運用客觀的學術觀點對教學現象進行理性的反思。本書首先對中國民族聲樂教學的歷史變遷與研究現狀進行了梳理,從第2章到第4章,分別例舉了中國音樂學院代表性民族聲樂教學實例、中國各地音樂院校代表性民族聲樂教學實例、音樂團體代表性民族聲樂教學實例。在民族聲樂教育教學理念、教學背景和效果的描述上進行了動態的、宏觀的與微觀的把握,對理論部分共性與個性進行了深刻的解讀,力圖揭示民族聲樂教學的規律性特征。行文中包括聲樂演唱方法與教育學理論的闡述、有對中西方聲樂教學的比較研究內容,也論述了中國民族聲樂教學理論的建構與中國民族聲樂教學實踐的價值。文章從具體案例的解析上升到理論的架構與總結,全書寫作脈絡清晰,語言自然流暢。
二、學術視野寬廣,內容具代表性和前沿性
本書探討的相關問題具有很強的開放性,涉及的范圍也很廣泛。從民族聲樂教學的基本理念到聲樂教學的若干原則,從聲樂教學策略到高師聲樂教學目標的明確,從演唱技巧的運用到作品風格的把握。作者本人具有優秀的演唱技能,聲樂概念闡述準確,演唱技巧方面,論述了中國民族聲樂在口腔共鳴點與西洋唱法的異同、在咬字吐字等語言運用方面、民族聲樂演唱中的呼吸、發聲問題的論述以及中國民族聲樂演唱與中國傳統唱法的京劇演唱技法的比較,提出“對于聲樂教學應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①等觀點,筆者也對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學生個性特征與接受能力的培養等教學觀念的進行了闡述。同時將民族聲樂教學根植于中國傳統歌唱藝術的土壤,教學立足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緊密聯系時代,將民族聲樂置于全球化發展大趨勢的背景下探討,也體現了熱愛民族文化的境界與情懷。
三、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知識點清晰
教學訪談內容部分,分享了被采訪者的學習經歷,工作經歷,這些經歷包括對其本人的教育教學理念產生的影響。訪談中包含著教師聲樂技能的傳授,也包含對表演經驗、塑造人物角色的情感過程的體驗和分享,是歌者思想、內心情感的表達。對教學過程的忠實記錄,語言表述準確,努力將抽象的教學原理與理論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充分體現了本書實用性強的特點,為聲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了解決思路。文中還對具體的發聲練習例舉了譜例,對發聲方法進行了詳細的解析,細致描述被采訪者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心得體會,體現著辯證思維方式下的規律性探索,滲透著理論的挖掘和反思。
總之,教學案例解讀有助于推進高校聲樂教師對教學過程的多維度思考,能給教師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供更多幫助。
注釋:
① 許紅霞.中國民族聲樂教學案例研究[M].蘇州大學出版社,2018.
[參考文獻]
[1] 金鐵霖.金鐵霖聲樂教學文集[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4.
[2] 方瓊.對中國民族聲樂唱法之“法”的多重感悟—寫在上海音樂學院民族聲樂專業成立60年之際[J].人民音樂,2019,05.
[3] 李繼超.淺析大學聲樂教育的理論體系—《評聲樂基礎(第3版)》[J].中國高校科技,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