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我國各大企業市場都產生了強大的沖擊,市場開始越來越要求技術性專業人才。會計專業也是如此,面臨科技的滲透,會計市場對會計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有很大的要求。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的發展需求,迫切需要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如此,需要對高校會計專業的課堂教學進行改革,本文基于此深入展開。
關鍵詞: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堂教學;改革探究
會計專業作為高職院校中的一門傳統專業,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會計專業人才。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來看存在著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都出現了明顯地落后現象。會計專業是一門對實踐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專業,要求高職院校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僅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宣教還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本文通過對當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堂教學目前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一)是學校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隨著經濟化建程的不斷推進,國有企業得到了良好的發展前景,會計專業開始得到重視成了熱門專業,許多高職院校都普遍開展了會計專業。對于我國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來說,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作為為國家培養人才的專科學校及專業,需要不斷地提高教學質量、完善人才培養方案,結合自身情況對會計專業課程教育進行合理的改革。只有通過合理的改革才能夠不斷地發現自身問題,并積極的改善問題,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不斷提升辦學水平。
(二)會計市場人才供需不平衡
目前在我國的會計人才市場上普遍存在著高端人才短缺的問題,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不夠,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因此,作為培養人才的高職院校迫切地需要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為國家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堂教學的現狀
(一)課程設置不合理
高職院校的傳統教學模式往往注重課堂知識的學習而忽略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而會計專業恰恰是一個注重實踐能力的專業。高校課程設置將大部分的理論知識教學占用了學生的大量時間,而實踐技能往往到大三實習的時候才會有。這種不合理地課程設置會導致學生難以在短暫的實習時間合理地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操作中去,因此出現理論知識豐富但實踐能力欠缺的狀態,對以后的就業有很大的不利影響,使學生難以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而畢業后的會計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較為低下。
(二)課堂教學模式相對落后
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會計專業長期以來大多采用的也是傳統的教學模式,然而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模式和方法并不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受制于高職院校師資力量和硬件設施等方面影響,高職院校的學生較少有機會參加實踐活動的學習,并不能很好地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不僅學生學習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在理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也不能在實踐中去探尋答案,理論與實際教學脫節,致使學生畢業之后走上工作崗位,難以適應現實中的崗位需求。
(三)“雙師型”教師資源匱乏
高校教育資源的匱乏是目前高校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而這一問題在高職院校中更加凸顯。受教學設施和教學條件的限制,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本就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師資力量的匱乏更是難以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教師的綜合能力直接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教師的教學質量。因此,高職院校要舍得為教師投資,愿意拿出時間與精力來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手段,提倡教師多到企業去實地考察,鼓勵教師發展為“雙師型”教師,通過自身教學水平的提升來為學生的學習保駕護航,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會計專業人才。
(四)忽視網絡平臺的重要性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各大銀行已經實行信息化辦公,會計專業的發展不斷地更新。這就要求會計專業的教學要合理將現代化的信息網絡平臺融合進入課堂教學中,提高會計電算化的效率。教學過程中要多結合當下最流行的會計軟件實施教學,以免教學與實際不相符,要善于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學,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堂教學改革的對策
(一)結合市場需求優化課程設置
會計專業的課堂教學要結合市場需求變化進行設置,從而便于滿足會計市場的人才需求。首先對課程設置進行優化,合理的課程設計需要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導向前提下,再結合院校專業的自身情況合理化設計學生的在校課程學習。會計專業是一門注重實踐操作技能的課程,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注重知識的輸出而忽略學生實際操作技能能力的培養,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理應將教學和實際操作結合起來。例如在學生學習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之后增設一些銀行實地操作的課程,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體會市場對會計從業人員實際能力的要求。
(二)創新課堂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方式。高職院校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數基礎知識比較薄弱,難以很好地掌握抽象的理論知識,再加上高中升大學學習模式的轉換,因為一些學生的自控力較弱,導致對學習喪失了興趣。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高職院校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要注重課堂氣氛,可以結合實際案例去講解抽象知識,使學生更能夠融入課堂。比如在教授成本控制、生產經營預測決策等內容時,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不僅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還能夠加深學生學習的印象,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加強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為積極培養符合國家需求的專業性人才,需要高職院校加強對師資隊伍的建設。良好的教師綜合水平是確保教學質量的必要前提。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也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高職院校要想對會計專業的課堂教學進行改革,需要對會計專業教師進行實踐技能和理論知識的考核,提高院校整體師資水平,確保教學質量。
(四)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高校大學生面臨著巨大且雜亂的信息網,能夠獲取信息的渠道多種多樣。因而傳統的教學手段僅限于書本知識的教學已經不能夠滿足學生對專業知識的需求。會計專業需要與網絡信息接軌,這種接軌也應當合理化地體現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課堂教學上,才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科技信息的發展。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到教學領域中,采用文字、聲音、圖像的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旨在為我國培養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會計專業作為高校重點專業必須不斷地做出調整以適應市場發展的需求。我國目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具體問題,仍然存在著許多制約人才培養和教學發展的實際問題,只有合理化的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夠提高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學水平。同時上文也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以供參考。會計課堂教學的改革是當下刻不容緩的工作,必須引起廣泛的關注,并積極地將教學改革落實到各大高校,提高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實際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麗芳.“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研究[J].納稅,2017(15):16.
[2]朱燕群.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6):66-67.
[3]杜靜.高職會計信息化教學改革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安徽省高職院校為例[J].當代會計,2017(7):60-62.
[4]李東嬌.“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改革探析[J].江蘇科技信息,2017(20):60-61.
作者簡介:
狄克,貴州銅仁職業技術學院,貴州銅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