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祎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提出了“四個自信”、“四個偉大”,深刻闡明了我們黨所處的時代背景與發展方向,表明了我們黨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歷史新階段正在做的事情和將要做的事情,是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綱領。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我們必須深刻把握“四個自信”和“四個偉大”的內在關系,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
關鍵詞:“四個自信”;“四個偉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在關系
一、堅持“四個自信”是我們所處時代環境的必然要求
(一)道路關系著黨的命脈、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
近代以來,維新派和革命派,北洋軍閥和封建復辟,都曾經登上過歷史舞臺。但是只有中國共產黨最終走到了歷史舞臺的中心。這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實現偉大復興、完成偉大夢想的正確道路,是能夠給人民群眾創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正確道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們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重大的成績,完成了從鴉片戰爭時期中華民族備受欺凌的轉變。是我們跟隨中國共產黨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給我們帶來了美好的生活。但是,近些年來一直有宣揚歷史虛無主義的人在刻意地抹黑中國共產黨、詆毀我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試圖從根本上否定社會主義,企圖西化中國。因此,我們必須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二)理論創新是當代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高度重視理論的作用,增強理論自信和戰略定力。”中國共產黨能夠始終保持蓬勃生命力、強大創造力的關鍵,就在于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理論創新。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發展歷程,同時也是我們創立、發展、豐富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歷程。中國共產黨從誕生到不斷發展壯大,中國革命從失敗走向勝利、以及我們現在持續推進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都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指導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論,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正確的、科學的理論。我們要堅持以理論創新帶動實踐創新,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強大的優越性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們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顯示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先進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能夠凝聚人心,匯集力量辦成其他國家辦不成的事。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辦到,就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中國共產黨是受人民群眾衷心擁護的黨,是中國人民發自內心選擇的黨。從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到現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不斷改革,不斷發展,開辟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這些都說明中國共產黨不斷地與時俱進,改革發展,永葆生機和活力。
(四)堅持文化自信就是守護民族的靈魂
文化體現出的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民族的自信體現在中華文化的自信。我們的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就需要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的優秀結晶,我們必須重視弘揚民族精神,發展中華文化。我們要發展和弘揚中華文化就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是我們的根本指導思想。也要根據我國的具體形勢和情況加以完善,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爭取更多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成果不斷涌現出來。文化軟實力已經成為國家實力的重要內容之一,要實現民族復興國家興旺就必須重視文化軟實力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堅定我們的文化自信,提高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推動中華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二、堅持“四個偉大”是我們在新征程中的使命任務
(一)進行偉大斗爭是我們在新時代應對挑戰的需要
要想實現偉大夢想,必須要先進行偉大斗爭。這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內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貫穿事務發展過程的始終,推動著事物的不斷發展。矛盾的存在是斗爭的前提。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史就是不斷戰勝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敢于斗爭、勇于斗爭的歷史。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以來,先后經歷了許多革命和改革,進行了一系列的斗爭和戰斗。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但是在當前,我們仍面臨一系列的矛盾問題:經濟危機、臺獨勢力、恐怖主義、網絡安全、環境污染問題等仍是我們要進行斗爭,要戰勝的問題。進行偉大斗爭就是要接受新征程中發展帶給我們的的挑戰,切實解決好這些矛盾問題。
(二)推進“偉大工程”是中國共產黨加強自身建設的核心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現偉大夢想,必須建設偉大工程。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想取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就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更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黨和國家的發展朝著既定的目標不斷向前推進。目前,中國共產黨黨員總量已經達到8900多萬,從剛成立時的幾十名黨員到如今能夠帶領中國人民走向富裕富強的大黨,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聯系群眾,密切關系群眾,切實維護群眾的根本利益。從反腐倡廉到全面從嚴治黨;從“三嚴三實”到“兩學一做”,這都非常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從嚴管黨治黨的決心和信心。
(三)“偉大事業”給我們指明了新時期的方向和任務
偉大夢想的實現離不開偉大事業的完成,夢想需要我們不斷地奮斗拼搏才能夠實現。偉大事業是我們黨和人民群眾不懈努力、矢志奮斗取得的重大成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們黨始終把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作為奮斗目標,這也是人民群眾熱愛黨、擁護黨、追隨黨的原因。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人民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好、生活條件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目前,要繼續推進我們的偉大事業,離不開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這是我們新時代國家發展的重要任務。
(四)偉大夢想是我們新時代的奮斗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首次闡釋了“中國夢”的概念。他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從鴉片戰爭開始,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幾千年來封閉的大門,擊碎了清政府“天朝上國”的美夢,中國人民從此陷入了沉痛的苦難之中。無數先輩為了救亡圖存,嘗試過各種方案、走過不同的道路相繼失敗,中華民族依舊是被弱肉強食。直到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帶來了根本性的變化。實現共產主義是中國共產黨成立時就定下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因此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了數十年的艱苦卓絕斗爭。到現在我們的國家日益繁榮昌盛,人民群眾的生活日益幸福美滿,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長期以來矢志奮斗的成果。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是我國目前的社會主要矛盾。在新的時期,新的歷史背景下,我們要針對這些新的情況、新的問題和新的變化,想出新的方法,找到新的思路,接受新的挑戰。確保我們黨始終能夠得到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和衷心擁護,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最終完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三、“四個自信”和“四個偉大”的內在關系
(一)只有堅持道路自信,才能進行好偉大斗爭
當前,我們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因此我們進行偉大斗爭的方式和方法也與以往革命年代不同。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進行偉大斗爭要充分發揮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智慧。用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來進行創新和創造,要制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和規劃,積極應對困難與挑戰。目前,我們面臨著意識形態領域的威脅,一些民粹主義、民族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等錯誤思潮紛紛企圖侵蝕中國文化。只有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堅持我們的道路自信,增強自身的定力和毅力。面對外部環境的威脅和挑戰,要時刻保持警醒。旗幟引領方向,道路決定命運。我們要堅定道路自信,就是要增強自身定力,正本清源、激濁揚清,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形勢,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有自己的主見,不走歪路、不走邪路。對于社會上錯亂復雜、良莠不齊的各種信息,我們要堅定道路自信,保持頭腦清晰和冷靜。不被錯誤信息所誤導,不被各種各樣的誘惑所擊倒。要立場堅定旗幟鮮明的地址和反對各種錯誤思潮。
(二)只有堅持理論自信,才能建設好偉大工程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通過堅持打“虎”拍“蠅”獵“狐”,反“四風”、轉作風,黨內的良好風氣日益興盛,社會面貌大為好轉,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取得新成效。目前,做好黨的建設仍然存在著一些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全面從嚴治黨是我們要一以貫之進行下去的,加強黨風黨紀建設不僅需要我們嚴于律己,自覺遵守黨紀黨規,更需要我們以堅定地信念樹立理論自信,不斷地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切實加強理論學習和理想信念教育,維護好我們信仰的基石,補充好精神需要養分,緊跟黨的腳步。
(三)只有堅持制度自信,才能規劃好偉大事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特別明顯的制度優勢和中國特色,是當代中國發展繁榮的根本制度保證。新中國成立以來,70年的風雨歷程和社會主義建設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認同。但是,仍有一些具體的制度還不夠完善,相關的內容還不夠健全。這就需要我們把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讓大家能夠切實感受到哦們的制度是在不斷地發展完善的。這樣才能夠讓人民群眾滿意,讓他們放心。
(四)只有堅持文化自信,才能實現好偉大夢想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繁榮則國家強大。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在歷史的長河中延續至今,說明了中華文化的頑強生存力。但是,近些年來由于外來文化的影響,社會上逐漸出現了一些崇洋媚外的不良現象。我們要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中華文化的力量。只有自強自立自信,才能夠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國家的繁榮興旺不是靠一代人的努力就能夠實現的,需要幾代人甚至數代人的努力奮斗。我們實行一帶一路戰略,就是要復興絲綢之路,以此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帶一路戰略把沿線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緊密聯系在了一起,促進了沿線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更多的國家可以學習了解中國文化,可以享受中國經濟發展紅利,可以和中國一起互惠共贏。中國的發展進步帶來了新的四大發明:網購、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這些都極大便利的人們的生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也讓外國人感受到了中國發展帶來的變化和進步。只有堅持我們的文化自信,提高民族自豪感,這樣才能夠繼續矢志奮斗,弘揚創新精神,迸發出創造活力。中華民族必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以利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國的改革和發展必將為世界的繁榮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