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緒貴
摘要:對于企業基層通訊員來講,想要寫出高質量的文稿,就必須要掌握扎實的基本功。在文中主要就針對企業基層通訊員采寫實踐進行探討,為企業基層通訊員的采寫提供支持。
關鍵詞:通訊員;新聞宣傳;寫作技巧;采編方法
自古就有文以輔政、文以載道、文以傳世的說法,可見文字表達的重要性。企業基層通訊員學習掌握新聞宣傳的基本要義、寫作技巧、采編方法、投稿途徑等常識性知識,對提高自身采寫水平、文稿質量等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從新聞的屬性看作品的定位
(一)新聞的活力何在
對新聞寫作的起源來說,從近代開始出現的報刊、報人意味著新聞的真正出現。像近代的《新青年》《大公報》《申報》等等,都是我國早期新聞宣傳的刊物和載體。從甲骨文開始的歷朝歷代、各個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到現代,從奏折、皇帝的圣旨到詩詞歌賦再到新聞寫作,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所以,這個演變過程也是“歷盡千帆”的緣由。對于新聞采寫的理解是:第一,因為新聞寫作是近代才興起的演變出來的寫作方式與寫作題材,新聞宣傳的歷史是非常年輕的。第二,從新聞本身來講,新聞報道講究時效性,第一時間發生的事情,按照新聞記者的基本操守與職業素養,通過運用各種手段,需要在第一時間完成采編。總起來講,新聞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像朝氣蓬勃的少年一樣充滿生機與活力。
(二)新聞是什么
用通俗的話來講,新聞就是新近發生的、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價值的事件。當然,目前還存在著部分具有負面影響的新聞。這一類作品并不符合宣傳和輿論的基本導向,不具有主流性,只能淪為不登大雅之堂的另類。能夠實現對社會輿論的引導,弘揚正氣、具有正能量的才是主流新聞。從新聞的含義我們可以看出,新聞具有時效性,第一時間發生的事情幾天后再報道,從專業的角度來看已然成為了歷史;再一點,新聞具有很強的原則性,具體內容必須以事實為依據,盡管可以適當對內容進行升華提煉,但不能脫離事件的真實性。當然,新聞還具有很多要素。任何事情,只要具有特點,都可以發展成為新聞。新聞界有種很幽默的比喻:“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就是新聞。”
(三)新聞做什么
按照新聞的屬性以及通訊員的職責,應該明確新聞工作開展的方向與目的。就是要善于發現、挖掘日常工作生活中一些積極向上的事件,并加以宣傳引導,成為一種社會時尚。比如醫護人員救死扶傷的感人事跡,這一類的好人好事、典型經驗永遠都不會過時。或者,一些突發事件的報道。在日常傳播過程中新聞擁有眾多的載體。過去主要以紙質、廣播、電視等為載體進行新聞報道。現在,既有傳統的紙質形式,又有當下最流行的網絡媒體形式。所以新聞的載體是非常廣泛的。任何新聞面對龐大的受眾群體所發布傳播的內容,從職業操守來講必須具有正能量。
二、從新聞的要素看結構的搭建
文章在寫作之前,打腹稿、列提綱是非常重要的過程。這決定著文章寫作的總體思路與成敗。同樣,新聞稿的寫作也需要提綱的支撐。同時,文章各級標題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一級標題、二級標題、三級標題都用不同的序號表現,各種符號表現的層次結構一目了然。這是行文寫作規范的最基本條件。
(一)新聞的基本要素
企業基層通訊員都是從學校一步步走到新聞宣傳工作崗位上,語文考試中作文是必考項目,文章的基本要素一定要了如指掌。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是文章最基本的要素。同樣,我們的通訊報道也與這些基本要素密不可分,缺一項就成為一篇不完美的文章。[1]
(二)三段論的應用
三段論是一種格式化。在平時文章的寫作中大多數都習慣于采用三段論的形式。開頭部分稱為導語,內容要言簡意賅;第二部分為文章的主體部分,內容要充實有力;第三部分為文章的結尾部分。從新聞學角度來看,對三段論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就是“虎頭”“豹尾”“豬肚”。當然,文無定法。具體到每一個寫作體例,還要從當時的實際情況出發,采用最適合的寫作方式。
(三)文章的點睛之筆
如何運用神來之筆給文章畫龍點睛:
1.題目的制作。日常寫作的文章,基本都是按照題目的核心要義搭建整篇文章體系。通過報紙可以發現,有些新聞題目分為三部分,由引題、主題、副題組成。引題的目的就是為了引出主題,副題的目的就是進一步突出主題,說明主題的核心內容。在題目的制作過程中,掌握好題目的三層構架,才可以有個好的開頭,一旦運用不好,便淪為平淡無奇。
2.標題的凝練。一篇短的文章可以沒有多級標題,但一篇大文章必須要有多級標題的制作。[2]多級標題如何凝練?如章丘逸樂醫養中心最早的廣告語:第一句就是“以醫助養”,這就抓住了醫養結合的根本,如果養老中心沒有醫療作支撐,根本無法實現醫養結合。所以“以醫助養”就是非常凝練的語句。然后就是“以養促醫”,醫養中心的老人可能就是醫院潛在的病員,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養老對醫療的促進與轉換。
3.名言佳句的引用。腹有詩書氣自華。一篇好的文章,如果從頭到尾單純運用陳述性的語言,沒有跌宕起伏,這樣的文章像流水賬一樣索然無味。要想將名言佳句恰到好處的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只能靠平時知識儲量的積累,靠博覽群書的堅持,更要讀好書、讀經典。要懂得一桶水和一瓢水的道理。
三、從新聞的采編看事物的發展
(一)付出等于收獲
借用中醫的“望聞問切”,關于新聞寫作,就是“眼看”“耳聽”“腿跑”“手寫”。“眼看”看什么?看事務、看報、看書,看單位中有沒有新聞點,有沒有新聞素材,用敏銳的眼睛去發現身邊的新聞事件。對于基層通訊員而言,不是缺少新聞,而是缺少發現新聞的眼睛。“耳聽”聽什么?作為新聞通訊員,也要善于用耳朵去發現新聞點。“腿跑”跑什么?作為一個基層通訊員,只有經常到現場,充分接地氣,才可以有更多的素材儲備。最后來看“手寫”,新聞寫作中一定要具有寫的功底,通過手寫把自己的思想認知展現在媒介。[3]
(二)堅持成就夢想
有志者事竟成。一個人只要堅持不懈地追求,就能達到理想的彼岸。一定要學會堅持,不放棄、不言敗,經過堅持的洗禮,必然會走向通往成功的道路。我本人從基層到辦公室工作,一直都沒有放棄新聞稿的寫作,從1988年5月5日第一篇新聞稿在《山東工人報》發表,到2001年最后一篇新聞稿塵封,作為一名半路出家的基層通訊員,有300多篇稿件在各類刊物發表,獲得了《山東工人報》《中國企業報》《山東科技報》的記者證,《淄博日報》《淄博晚報》的特約通訊員證,分別有三篇稿件登上了《企業經營導報》《山東經濟日報》的頭版頭條。
(三)舊聞不新則深
以小見大。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因為我們身處新聞觸角的最基層,不要和知名報社的記者相競爭,要善于抓住身邊的真實事件。要敏于發現凡人俗事的閃光點,以小見大。
以點帶面。作為企業基層通訊員,是社會組織中的微小部分,是很小的一個點,每一個點宣傳一件好的事件或經驗,三點成線,點多了串聯起來便成為面,就有宣傳推廣的社會價值。
以短見長。現在都提倡“光盤行動”,指的是節約糧食。浪費文字也屬于浪費的一種,用10個字可以表述的事件,用11個字就浪費了第11個字。不是字數越多的新聞稿就是越有價值的,真正流傳下來的都是一些短的新聞、短的詩行。
以舊換新。對已失去達不到時效性的事件要改變方式,從多個角度去審視、去思考、去提煉,重新把歷史活化、把歷史激活,新聞不新則深。然后轉變為深入報道,挖掘深層次的內容,這一類的文章可能脫離了時效性,但這也是舊聞變新聞最適用的方式之一。
總之,作為企業基層通訊員,想要寫出優質的文稿,就必須要努力的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文中所提出的方法是筆者在工作中所總結出的經驗,希望可以為廣大的企業基層通訊員提供借鑒,寫出采寫出更加優質的新聞。
參考文獻:
[1]張勇.通訊員采寫新聞“三大步”[J].城市黨報研究,2019(01):50-52.
[2]張立.做通訊員的良師益友——《通訊員郵報》運維記[J].青年記者,2018(30):53-54.
[3]王偉.企業報新聞采寫的重點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0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