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云麗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新聞媒體報道的傳播效率和速度都得到了很大的加強,在正面報道中,一個不恰當的詞語、一句表述不準確的話都很容易引起網民的議論和傳播,引發巨大的負面效應。通過正面報道來宣傳國家新政策、社會新風向,反映社會的主流思想,給予受眾以正面、向上的影響,是我們新聞工作者的重要目標。本文就新聞采訪中正面報道如何規避負面效應做了以下研究。
關鍵詞:新聞采訪;負面效應;正面報道;生活案例
新聞宣傳要遵循“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優秀的作品鼓舞人”這幾個理念,但是在對新聞采訪的正面報道中,常常會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有的正面報道是“出力不討好”,嚴重的甚至會產生巨大的負面效應。正面報道是為了更好的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以及先進經驗,避免負面效應的產生是我們新聞工作者要積極面對的問題。
一、正面報道中負面效應產生的原因
隨著互聯網和移動端的不斷發展,社會熱點的傳播和轉換越來越快,新聞輿論的不可控因素也越來越多,各級政府部門和新聞媒體對正面報道一直都非常注意,但是時常還是會發生由于正面報道而產生的負面效應事件,負面效應一旦產生,不但處置起來十分困難,涉事單位或個人的名譽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而正面報道中負面效應產生的原因主要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夸大新聞事實
對于正面報道的新聞采訪常常會出現記著對事件的夸大報道,這其中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因素,但最重要的就是記著在采訪的時候沒有對事件進行深層次、多角度的挖掘。例如某位記著所在市級政府對于招商引資工作十分看重,關于招商引資的正面報道也被多家媒體多次引用[1]。其中這位記著在通欄標題非常醒目的位報道了某區政府一個月時間內完成了30億元的招商引資,就是這樣一篇報道引起了全市人民和政府的廣泛關注,一個市區政府在一個月的時間完成30億元的招商引資,確實讓人十分驚訝,最后在市政府責成相關人員調查后發現,是這個區招商引資相關領導在一次會議中要求各級領導在全年度完成30億元的招商引資工作,相關人員將會議材料給了這個記者,記者看錯了時間,在沒有深入了解和挖掘事件情況的基礎上就進行了宣傳,這樣一篇不真實的報道極大了損壞了政府的形象,也對媒體的名譽造成了極大的影響[2]。
(二)正面報道過于片面
在正面報道中不顧整體事實,只對好的方向進行片面報道,通過以點概面、以偏概全的方式進行報道,這樣的情況在對企業發展情況、個人先進的正面報道中常常出現。例如有的記者在報道P2P相關金融企業的時候,片面的宣傳P2P企業的投資回報率高,完全忽略了P2P相關投資在金融風險的巨大,最近一兩年很多P2P相關企業都先后踩雷,有的是老板跑路,有的是資金鏈斷了。這樣的片面的報道很容易誤導受眾,帶來了諸多的社會問題。
(三)正面報道追求獵奇
一些記者在新聞報道中缺乏政治性,錯誤的引導了輿論導向,引發了巨大的負面效應。在前些年廣東出現的小悅悅被撞時間,兩歲的女童小悅悅在路上玩耍的時候被撞到,先后被2輛車碾壓,來往路過的十多個路人看到之后卻沒有進行搶救。有的媒體在報道這個事件的時候,放大了小悅悅被汽車撞倒和碾壓的過程,忽略了后面還有熱心的拾荒老人陳婆婆,熱心的拾荒老人陳婆婆最后雖然沒有能夠挽救小悅悅的生命,但是陳婆婆樸實的行為也讓人十分感動。而這些媒體在報道的時候完全忽略陳婆婆,放大悅悅被撞的過程,殊不知在社會中還有很多人因為見義勇為而受傷甚至是獻出生命。作為新聞工作者要積極宣傳社會的美,激發社會的正能量。
(四)不合時機的正面報道
作為新聞媒體,宣傳的時機和口徑要與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相統一,要盡量避免那些不合時機的正面報道。例如某地突發嚴重自然災害,當地政府也及時的對受災群眾開展了救災工作,在受災群眾還沒有得到妥善安置的時候,部分媒體就開始大肆對政府的積極工作進行表彰,雖然說政府的救災行動做的很好,但是一邊是還有妥善安置的受災群眾,一邊是對政府救災事件的大肆表彰,很容易讓人產生相關部門還沒有完成救災就開始慶功的錯覺,從而導致負面效應。
二、新聞采訪中正面報道規避負面效應的具體措施
(一)正面報道必須做到深入采訪,杜絕捕風捉影
新聞的生命是事實,只有先有事實,才有之后的新聞報道。要想有效的規避負面效應的產生,首先就要對事件進行深入采訪。在充分了解事件發生的背景、原因、過程、結果和后續影響的基礎上,才能做到有層次、有深度的正面報道。俗話說的好:“欲想得甘泉,井要挖的深”。新聞采訪要想寫出高質量的正面報道,必須進行深入采訪,抓住人物或事件的核心特點和本質,要發揚艱苦耐勞、樂于奉獻的精神要在收集大量新聞素材的基礎上,對于那些片面虛假的素材予以剔除。例如著名記者范長江,在報道登山隊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時候,跟隨登山隊,克服了高原反應和惡劣的風雪天氣,隨著登山隊攀登到5600米高度,才寫下了著名的《英雄登上地球之巔》,這樣的采訪方式正是我們新聞工作者學習的榜樣。
(二)合理拿捏正面報道的度,避免負面效應的產生
作為新聞采訪的正面報道也要講究方式方法,要在報道中掌握好度,以求達到正面報道積極宣傳的目的。例如某記者在報道公安干警抓獲犯罪分子的報道中,在對于公安干警的報道上要在艱苦耐勞、不懼危險的精神上著重介紹,要對公安干警的偵查手段和技術上略微介紹,在對犯罪分子的違法行為危害上進行著重介紹,對犯罪分子犯罪過程不必寫的太過詳實,避免產生教唆人犯罪情況的發生。再例如之前很熱門的農民致富話題,有的記者經常報道某地出現了多少億元村,這樣的報道超過了正面報道的度,首先沒有講明億元村的億元指的是產值還是營業收入,數字的統計是通過怎樣的方式?這樣的報道雖然是正面報道,但是看了之后會產生錯誤的聯想。在對于相關事件報道的時候,應該從農民致富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上出發,通過科學、準確的報道對受眾進行正確的引導[3]。
(三)完善新聞報道流程,加強新聞工作者隊伍建設
很多正面報道的負面效應的產生都是由于新聞報道流程不合格、不嚴密所產生的,通過完善新聞報道的流程,在最大程度上杜絕負面效應的產生。現如今新聞媒體單位對于負面報道的送審制度做的比較完善,對于負面報道的審核也比較嚴格,但是對于正面報道的送審制度卻不夠完善,稿件的內容是否全面、稿件是否很好的把握了度、稿件的內容是否精準,都需要責成專人對其進行審稿。同時我們還要大力加強新聞工作者隊伍的建設,力求培養一支業務能力過硬,思想道德過關的工作隊伍。只有這樣專業并富有正能量的新聞工作隊伍才能準確的抓住新聞的熱點,客觀公正的對事件和人物進行報道,從根本上避免負面效應的產生。
三、總結
新聞采訪中的正面報道是媒體宣傳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新聞媒體的影響力和公信力。做好正面報道是我們新聞工作者必須肩負的責任。因此這就需要我們新聞工作者不斷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通過科學的思維方法,全面并嚴謹的挖掘和分析問題,在采訪報道的過程中把握好正面報道的尺度,在普遍存在的事實當中挑選那些具有代表性和特征鮮明的事實進行正面報道,避免負面效應的產生,發揮正面報道的宣傳效果。總而言之,新聞工作者應該緊跟國家政策和時代潮流的基礎上,積極宣傳社會中的正能量,弘揚正氣,創新高效的完成各項宣傳工作。
參考文獻:
[1]萬生云.中西方災難性事件新聞攝影報道的差異性研究[J].國際新聞界,2016(31):64-65.
[2]趙勛.報社記者績效考核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6.
[3]譚軍波,報社如何建立科學公正的采編考評體系[J].中國新聞傳播學評論,2017 (10):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