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
摘 要:在初中階段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加強重視誦讀的環節,這也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環節。本文先就初中語文課堂誦讀教學的價值和現狀簡要闡述,然后具體就誦讀教學的有效措施實施詳細探究,希望有助于實際教學活動的開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誦讀教學;有效性
在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背景下,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就要從多方面考慮,設計完善的教學方案,和新課程標準教學要求相契合。在語文誦讀的教學當中,要充分注重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提高學生的誦讀水平。
一、初中語文課堂誦讀教學的價值和現狀
(一)初中語文課堂誦讀教學的價值
初中時期是學生學習知識和提高能力的黃金時期,在語文課程的教學中,誦讀教學對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誦讀能幫助學生規范普通話中聲韻調,讓學生在語言表達思維能力方面不斷的提升。通過誦讀教學能深化學生對文章內容理解,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通過誦讀也能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等,這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二)初中語文課堂誦讀教學的現狀
從當前初中語文課堂誦讀教學的現狀發現,其中還存在著諸多不足,主要體現為教學理念比較片面和狹隘的功利主義傾向,語文知識的教學注重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和教學的要求,沒有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思維能力。再者,在誦讀教學中,方法過于簡單直接,沒有形成嚴密系統的教學規律,從時空方面來說,占用的時間過短,沒有有效地擴展學生誦讀空間,這就必然會影響學生誦讀能力培養的效果。
二、初中語文課堂誦讀教學的有效措施
提高初中語文課堂誦讀教學的質量,就要充分注重和實際的教學要求相結合,可以從以下幾點加強重視:
誦讀教學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在初中語文誦讀教學中,要充分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誦讀學習的主動積極性。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能夠及時轉變傳統教學的觀念,充分重視學生在誦讀課堂中主體地位的發揮。初中階段的學生個性比較突出,教師在誦讀教學中需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的個性在誦讀課堂中充分地展現出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為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誦讀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注重誦讀情境的營造。在初中語文誦讀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注重教學方法的科學應用,為學生參與到誦讀教學活動中提供動力。傳統的誦讀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當前學生學習的需求,需要教師將情境創設的方法加以科學應用,和語文誦讀教學緊密結合起來,這樣有助于促進學生誦讀質量的提升。通過分角色朗讀的方式,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進入到角色的情境當中,體會個性化的人物語言,這樣對學生理解課文中人物角色的情感就能發揮積極作用。
例如,在初中語文的誦讀教學過程中,選擇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作為誦讀教學的內容,讓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的方式,讓學生對不同的人物性格以及角色的語言先進行分析,然后找到人物的鮮明特點,在課堂上分角色朗讀。能夠對夏洛克以及安東尼奧間的矛盾沖突有充分的理解,對作者的情感抒發也要有充分的認知,通過不同的角色采用不同的口吻表達方式,能夠活躍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趣味性的誦讀活動當中,學習到更多的誦讀技巧。
發揮想象領略誦讀情感。語文誦讀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能夠在誦讀的時候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從誦讀當中來分析和抓住情感,這樣對學生誦讀語感的培養就能起到積極作用。任何文本中都有著自己的情感脈絡,通過誦讀就能理清其中的情感脈絡,在誦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在字里行間找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要點,通過學生馳騁想象力,從語言的交流當中與作者的情感聯系起來,這樣學生更容易理解文本。
如,在學習古詩《錢塘湖春行》的時候,學生在誦讀的時候,就要能夠體會到美景當中所蘊含的情感,這是古詩的妙處,要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從中感受作者潛藏的情感,在培養學生語感的基礎上,讓學生對文學作品能夠有更深的認識和理解。古詩當中的情感有時候并不是直接體現出來的,需要依靠想象力來尋找,初中階段的學生想象力豐富,在古詩的誦讀過程中就能比較容易地感受作者的情感表達。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的語文誦讀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就要將誦讀作為教學的手段,培養學生的語感以及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語文教學的積極作用,希望本文對誦讀教學的相關探究,能夠有助于實際教學。
參考文獻:
[1]周迎春.初中語文誦讀教學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08):16-17.
[2]魏培培.關于初中語文誦讀教學的思考[J].學周刊, 2017(11):31-32.
[3]張小榮.如何提高農村初中古文經典誦讀效果[J].學周刊,2018(09):26-27.
[4]魏培培.關于初中語文誦讀教學的思考[J].學周刊,2017(1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