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萌 王霜 龍嬌
摘要:銀廣夏事件是我國資本市場上最廣為人知的造假事件。“銀廣夏陷阱”事件給我國的資本市場敲響了一記警鐘,會計舞弊行為因為其廣泛的影響性和嚴重的危害性而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關注。這也給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獨立性,公正性提出了新的挑戰。
關鍵詞:會計舞弊;銀廣夏事件;報表作假
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財務舞弊已經成為全球性的焦點問題。我國的上市公司的財務欺詐事件一直不斷發生,自從上世紀90年代直到目前,上市公司的財務舞弊事件此起彼伏。此種情況下,審計中對舞弊就需要愈加關注,而從理論上探討財務報表審計中對舞弊的考慮更是至關重要。
銀廣夏事件是我國資本市場上最廣為人知的造假事件
2001年8月,《財經》雜志發表《銀廣夏陷阱》一文,銀廣夏虛構財務報表事件被曝光,在股票市場掀起了軒然大波。銀廣夏方面實行緊急停牌,復牌后連續出現15個跌停板,價位跌落到每股6.35元,流通市值減少到17.8億元,將近68億元的流通市值消失。6萬股民深陷水深火熱之中。許多金融機構被拖累:中國經濟開發信托公司深陷泥潭,大量持有銀廣夏股票的大成基金、景宏基金、景福基金等遭受重創。深圳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因為銀廣夏虛假財務報表簽署無保留意見而付出了昂貴的代價。
庭審記錄揭穿事件真相:天津廣夏董事長董博受銀廣夏財務總監丁功民指使虛增利潤,從1999年到2001年初,先是虛構原材料提供方購入原材料,偽造銷售發票、銀行進賬單等票據,并指使職工偽造了產品生產記錄;進而偽造出口銷售合同同、出口報關單等產品售出記錄;后又為完善造假程序,通過虛報銷售收入從國稅局領購增值稅專用發票500份,指使職員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290份后以銷售貨款沒有全部回籠為由逃過了國稅局的審查。2001年5月,又向上海金爾頓投資公司借款1.5億元,以銷售回款的名義作為利潤上交銀廣夏公司。據董博當庭供述,財務造假中需要的部分單據和銀行工作都是其電腦制作而成的。至此,銀廣夏事件是企業借助會計舞弊,謀取經濟、社會不正當利益的故意犯罪行為。
在銀廣夏事件中有三類負責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1)銀廣夏事件的當事人,首先是直接當事人和知情人,都應承擔責任,包括法律責任;
(2)對銀廣夏的財務報告給予審計的中介機構及相關的責任人員,因為他們喪失了基本的職業道德,為上市公司制造發布虛假信息提供了方便,沒有把好第一道關。光靠證監會來維護市場秩序是絕對不夠的;
(3)與銀廣夏相勾結的大投資者、莊家。他們兩三年來一直在操縱這家公司,使其很快成為上市公司10強企業,造謠惑眾 。
通過分析,在整個案件中的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的過失之處如下。
1.注冊會計師編制銀廣夏合并報表時,未抵消與子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也未按股權協議的比例合并子公司,從而虛增巨額資產和利潤。這違反了《獨立審計實務公告第5號——合并會計報表審計的特殊考慮》。相關證據是銀廣夏的各種原始報表及原始憑證,中天勤編制的合并報表和審計報告。從這些資料的內容,可以發現虛構巨額資產和利潤的事實。而作為專業的會計人員竟然沒有發現這一重大事實。
2. 注冊會計師未能有效執行應收賬款函證程序,明知銀廣夏公司及天津廣夏公司的財會報告可能虛假,卻未實施有效的詢證、認證及核查程序,而委托天津廣夏公司代替審計人員向銀行、海關等單位進行詢證。如對于無法執行函證程序的應收賬款,審計人員在運用替代程序時,未取得海關報關單、運單、提單等外部證據,僅根據公司內部證據便確認公司應收賬款,這顯然是違反獨立審計準則的。實施函證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對被函證者的選擇、詢證函的編制和寄發以及回函保持控制,這是注冊會計師的一項基本常識。作為一個專業的審計人員如果連這種最基本的審計常識都不遵循。
3. 對于不符合國家稅法規定的異常增值稅及所得稅政策披露情況,審計人員沒有予以應有關注。在收集了真假兩種海關報關單后未予以必要關注; 對于境外銷售合同的行文不符合一般商業慣例的情況,未能予以關注;未收集或嚴格審查重要的法律文件;未關注重大不良資產;存在以預審代替年審,未貫徹三級復核制度等重大審計程序缺陷,只進行了兩級復核,卻仍為銀廣夏公司出具了1999、2002年度―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這違反了多項準則的相關條款。在這些情形下,注冊會計師只要加以合理適當的關注或注意,便可發現各種原始憑證或文件存在不真實之處,但卻沒有盡到應有的職業謹慎。
編制銀廣夏合并報表時,未能抵銷與子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也未按股權協議的比例合并子公司,從而虛增巨額資產和利潤。注冊會計師未能有效執行應收賬款函證程序。注冊會計師未能有效執行分析性測試程序。審計人員普遍缺乏外貿業務知識,不具備專業勝任能力。對于不符合國家稅法規定的異常增值稅及所得稅政策披露情況,審計人員沒有予以應有關注。導致管理舞弊審計失敗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管理舞弊審計方法的不完善。因此,我認為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對管理舞弊審計方法進行改善。
(一)審計人員應當保持適當的職業質疑
專業質疑態度是指審計人員以質疑的思維方式評價所獲取證據的有效性,并對相互矛盾的證據, 以及引起對文件記錄或責任方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產生懷疑的證據保持警覺。審計人員無論在審計計劃階段還是實施階段,都必須保持必要的職業質疑。所以,審計師在進行審計時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在銀廣夏事件中,審計人員缺乏質疑的態度。銀廣夏合并報表時,未能抵銷與子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也未按股權協議的比例合并子公司,從而虛增巨額資產和利潤。注冊會計師未能有效執行應收賬款函證程序。以上種種情況的出現,導致了銀廣夏管理舞弊的發生。
(二)充分利用分析性復合程序
分析性復合程序是通過研究不同數據之間的內在關系,對財務信息做出評價。注冊會計師應從行業、會計、財務和前景等多角度分析和研究比較被審計單位財務數據、重要的比率或趨勢,發現異常變動和意外波動,以便找出存在較高錯報風險的領域。本文通過對銀廣夏三年數據的計算對比,從而發現銀廣夏虛增利潤的真相。
參考文獻:
[1] 徐屹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失真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01期.
[2] 林雙全,邱保生,應對獨立審計失敗的問題策略問題分析[J]. 現代審計與經濟.2008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