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潤豐
摘要:近年來社會不斷進步,科學技術水平不斷發展,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進入了大數據時代,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都已經離不開多媒體了。這種電子產品的應用,新時代媒體競爭越來越劇烈,隨著加劇的媒介競爭和我國文化體制的深入改革,新聞編輯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出來,對相關的新聞編輯者的素質要求也有所改變。為了適應新媒體時代下的時代潮流,新聞編輯工作除了要具有傳統的編輯素質外,還需要具有一定的創造能力,有新的編輯能力的素養。本文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對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管理做出簡要的探究。
關鍵詞:網絡媒體;新聞編輯;管理措施
一、網絡媒體興起背景下新聞編輯現存的問題
(一)報道過多的負面新聞,不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和傳統的新聞相比,在網絡媒體信息背景下的新聞編輯有著獨特的特點,網絡媒體背景下對新聞的要求更高,因為網絡的便捷,新聞傳播的速度比較快,所以網絡媒體背景下的新聞一定要有很高的實效性,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新聞進行分析并處理。但是隨著網絡媒體的興起,網絡上會經常出現一些負面的新聞,這非常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網絡媒體上出現了一些虛假的新聞,破壞了新聞采寫秩序。
我們所說的虛假的新聞不一定是全部不正確的新聞,而是沒有真實的反應事情的原委的新聞,帶有一些虛假的成分在里面。在網絡媒體沒有興起之前,虛假新聞就已經存在,不論是在國外還是國內,不論是中央還是地方一些新聞的報道都很可能有虛假新聞的出現。網絡媒體興起,虛假新聞更加猖獗,但是互聯網和虛假新聞之間不能畫等號,他們沒有必然的聯系。由于網絡的影響一天天的增加,網絡新聞的瀏覽者越來越多,網絡的平臺逐漸成為了虛假新聞的發放地點。從社區的論壇,博客再到QQ,微信,微博,網絡上的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新聞的發布者,這就為虛假新聞的產生埋下了種子。然后一些傳統媒體敷衍了事的從網絡媒體中取得相應的新聞素材,沒有加以思考的就復制粘貼過來,然后網絡媒體有迅速的轉載,把原來的虛假新聞又放大了一倍甚至好幾倍。
二、對網絡媒體下新聞編輯的管理
(一)增強網絡媒體人的社會責任感。
目前,我國針對網絡媒體的管理必須采取“積極發展”“趨利避害”的態度。首先,堅決抵制網絡媒體人的低級趣味,以發揚新聞編輯原本的權威性與務實性。與此同時,要求每一位網絡媒體人從自身做起,維護良好的網絡環境。其次,政府部門應集中組建一批媒體骨干網站,明確各自的責任,以此形成聯系政府與群眾的管理網絡,正確引導輿論導向,從而遏制網絡中的不正之風。再次,要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并積極利用網絡媒體弘揚優秀的文化思想,讓正義之風吹向國家的每一個角落,并以此對青少年進行正確的引導,促進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人格,避免青少年誤入歧途。
(二)建立網絡媒體新聞編輯的培訓制度
就網絡媒體新聞編輯而言,除了需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外,良好的道德修養亦極為重要。唯有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才能不越道德的邊界,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對于網絡信息的傳播,要做到真實客觀,讓受眾接收最真實且全面的網絡信息。此外,政府相關部門也要加強對網絡媒體的管理,對于網絡媒體新聞編輯,除了要定期考核外,還應該要求其參與正規的專業培訓,并在培訓過程中,就他們日常的工作情況進行抽查,包括如何收集信息資料等。簡言之,即通過建立正規化的工作流程與體系,確保網絡環境的健康。
(三)切實規范網絡媒體新聞編輯工作流程
制定科學、合理的工作流程能讓網絡媒體新聞編輯的日常工作更為規范化,以保證網絡環境不再混亂。而這一工作流程規范的主要內容包括如何進行新聞資料的采集、新聞資料如何編輯以及其他特定的工作程序等。此外,還要針對新聞事實建立科學、完善的核準制度,建立相應的合作媒體評估體系,以判定新聞的價值與原則。
(四)提升網絡媒體新聞編輯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就新聞事件而言,突發性事件往往最具新聞價值,因而不少新聞網站都想盡快掌握第一手信息,以提升人氣,所以一旦發生突發事件,網絡媒體往往會投人大部分的組織力量。但并非每一家網絡媒體都能做到針對突發性事件,在最短的時間內派出得力干將。對此,網絡媒體需在平日里加強對用于攻堅的“先頭部隊”的專項培養,通過日常磨練提升對突發性事件的處理能力,保障專題報道的效率。
(五)增強網絡媒體新聞編輯的把關水平
網絡媒體之所以能從眾多媒體中脫穎而出,關鍵在于其對“軟新聞”的運用。所謂的“軟新聞”,通常是指那些富有趣味性、人情味的新聞。不可否認,“軟新聞”的運用對網站瀏覽量的提升有巨大幫助,但“軟新聞”終究只能作為“硬新聞”的“佐料”,所以不能單純地去迎合受眾的“求軟心理”。
(六)實行網絡媒體新聞編輯管理全覆蓋
2015年,我國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針對目前國內的新聞網站正式推出了新聞記者證制度,該制度將新聞網站的記者也納入了記者證的管理范疇,為從事網站新聞采編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也進行了約束。然而,目前我國尚未形成與網站新聞編輯人員有關的專項法律。因此,針對這部分的缺失還需要及時完善,做好對網絡編輯人員的日常管理工作,積極建立科學、完善的長效機制,加快網絡媒體新聞編輯人員資質認證體系的建設,進而向社會進行公示,并鼓勵大眾共同參與對網絡媒體新聞編輯人員的監督工作。
結束語
網絡媒體的到來,很快的超過了電視電臺報紙等主流媒體,而且它的潛力會遠遠的大于傳統媒體。網絡媒體沒有時間地點的限制,而且非常便捷,覆蓋范圍比較廣,內容豐富多彩,這些是傳統媒體沒有的。在網絡媒體背景下,新聞編輯工作者一定要背負起它的社會責任,正確的傳播有利于社會良性發展的新聞,如果新聞編輯人員所報道的新聞和社會進步的步伐相悖,那就違背了新聞真實的本質,不能承擔起社會責任。對于新聞編輯者來說,網絡媒體的新聞編輯是一個網絡新聞的守護者,只有新聞編輯的嚴格把關,才能讓網絡環境更好的發展,所以對新聞編輯的管理一定要更加的嚴格化和規范化。
參考文獻:
[1]謝鼎新,尹召凱.大數據時代網絡媒體經營對策研究[J].編輯之友,2016(4):39-42.
[2]喻軍華.新時期網絡媒體背景下新聞編輯的管理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7,8(12):296.
[3]王趙鈺.網絡媒體興起背景下對新聞編輯的管理[J].青春歲月,2016(11):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