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仁永吉
摘要:現在的讀者,更多的是瀏覽者而非閱讀者,面對海量信息,他們往往是有選擇地閱讀。作為新媒體新聞編輯要適應讀者就要轉變為注重用圖片的方式傳達,而非單純文字或文字為主來報道。因此,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電視臺媒體新聞編輯,必須具有新思想、新使命、新作為。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電視臺新聞編輯;編輯質量;提升措施
隨著數字化、網絡化的發展,受眾對新聞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新聞編輯也朝著全媒體方向發展。在此過程中,對傳統媒體形成了沖擊之勢,對新聞編輯的業務能力要求要逐漸提升,所以,要求新聞編輯對此進行深刻認識,并不斷提升編輯能力,為電視傳播行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一、新媒體環境下當前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新聞內容深度不夠
在當今新媒體不斷發展的大環境下,公眾信息傳播速度大幅度加快,通過網絡媒體可以讓受眾在第一時間了解新聞詳情,逐漸形成互聯網媒體、數字電視和移動通信為發展主體的多元化信息傳遞平臺。因為傳統新聞理念的發展或多或少的會對某些電視節目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他們缺乏對新聞內容的拓展和深入,編輯方法較為落后,內容枯燥乏味,無法與大數據時代的發展要求相適應,導致播出的節目缺乏內涵,受眾普遍難以接受。
(二)同質化現象突出
為了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需要,新媒在傳播方式和形式上呈現出多樣化發展趨勢。大量媒體的不斷融入,使得新媒同質化現象突出,甚至在不同媒體平臺上,出現相同內容的新聞,導致受眾出現厭煩心理,會對新聞進行抵觸。
二、新媒體環境下電視臺新聞編輯提升編輯質量的措施
(一)新媒體編輯需具備扎實的文稿加工能力和多媒體加工能力
編輯必須加強對文字、圖片、數據、音頻、視頻等多種表現方式的綜合處理運用,保證文字準確精練、圖片美觀直接、音頻通俗易懂、視頻豐富生動,并且在整個組合的過程中還要進行合理的編排。其次,編輯需擴展視野和增加知識儲備。在數字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較之從前大大加快,社會熱點層出不窮,這就要求編輯縮短各個環節的周期,提升應變能力。媒體信息的內容更加多樣化,這就要求編輯除了具備新聞學、傳播學等基本理論知識,還要跨界精通政治、經濟、歷史、文化、教育、法律等各個領域知識,這樣在編輯工作中才能得心應手,才能在編輯工作過程中較好地定位立場、判斷方向、選擇角度、遵循原則、拿捏分寸、把握技巧,從而發布出準確恰當、規范得體的信息。再次,編輯需要具備思辨眼光和正確的媒體態度,及時抓住熱點新聞事件,展現獨到見解。編輯需要勤筆耕、勤思考、善言志、勇創新,保持審慎和思辨的態度,這樣才能不被復雜多樣的數字媒介所左右,從而合理地使用數字媒介信息,實現信息的共享和傳播。
(二)運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創新新聞編輯模式
融媒體背景下,新聞編輯工作者被要求具備專業的新聞素養、良好的文字駕馭能力、優秀的語言組織能力和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應堅持新聞真實性的原則。在上述前提條件下,我們可以借助現代化技術與傳統媒體進行結合,以此來改進新聞編輯模式。第一,編輯人員在編輯新聞內容時,先核實其內容是否真實有效,傳播形式則可結合傳統媒體的優點。例如,編輯可根據傳統廣播以聲為主、圖片為輔的方式創造獨特的廣播新聞,使讀者可一邊看圖邊,一邊享受廣播帶來的聽覺盛宴,而且可隨時插播即時新聞,以保證新聞的時效性。傳統電視視頻經過技術改造,讀者便可反復回看,從而加深對新聞事實的理解。第二,新聞事實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報道,其傳播效果的差異是非常顯著的。因此,新聞編輯工作者要選擇角度加以編輯,在系列報道中不斷加入新的事實。除了編輯新聞內容,編輯也可加入出行交通情況、氣候情況等內容,讓新聞報道內容更加豐富立體。讀者從一條新聞就能掌握多元化的信息,這不正是融媒體傳播的優勢嗎!
(三)強調新媒體編輯的科學、法律等素養
眾所周知,我們生活在信息時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為大眾傳播科學技術知識已經是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新媒體編輯還需具備科學素養、法律素養等。國際上普遍將科學素養概括為三個組成部分,即了解科學知識、了解科學的研究過程和方法、了解科學技術對社會和個人所產生的影響。編輯作為傳播環節里重要的一環,科學素養的高低決定了編輯的見解和眼光,決定了其呈現給受眾的作品水平與作品質量的高下。這就需要編輯努力提升科學素養,樹立規范意識,培養嚴謹作風。再說到法律素養,新媒體編輯不但要熟悉《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伯爾尼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公約》《世界版權公約》《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等法律,還要掌握《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等有關互聯網層面的法律法規,尤其要熟知包括著作權、肖像權、隱私權、名譽權、新聞控制與新聞自由以及傳播從業人員自律等相關內容的基本法律法規,樹立依法編輯的意識,維護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三、結束語
總之,新聞的編輯人員在具體工作過程中一般會交織重疊使用多種信息組合形式,再通過主觀系統的思維進程,從整體和全局的角度出發,對策劃進行有序化的編輯,從而制作更高層次的策劃。融媒體時代,無論是傳統媒體的編輯,還是新媒體編輯,只有通過有策劃和有分量的傳播,進行理性的變革和創新,才能真正實現對新聞資源的精細加工、深度開發,才有可能在融媒體時代把握傳播主動權。
參考文獻:
[1]李慶.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能力初探[J].今傳媒,2019(01).
[2]余奇洋.受眾需求下電視新聞編輯創新和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8(34).
[3]石偉.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以及能力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