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飛
摘要:梳理美、歐、俄等國家高校國防教育保障機制情況,拓展探索高校國防教育機制和內容,對比我國普通高校國防教育保障機制現狀,得出有益見解。
關鍵詞:高校;國防教育;機制
國內外有關“國防教育”的稱謂不是很統一,有的稱“國家情感教育”、有的稱“愛國主義教育”,有的稱“愛國情感教育”,還有的稱“軍事愛國主義教育”等等。但無論稱謂如何,其內容大致相同,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教育、軍事基本技能訓練、軍事思想理論等。從保障機制上看,一般包含立法、組織結構、宣教途徑、經費層面等。
一、國外普通高校國防教育保障機制狀況
(一)美國
在國防教育保障機制上,美國普通高校是整個體系的重要組成。如哈弗大學國際事務中心、哥倫比亞大學戰爭與和平研究所、喬治墩大學有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等主導國防教育宣講和軍事技術研究。國防部和陸海空軍種部統一屬理后備軍官訓練團,負責高校軍訓,培養未來軍官。訓練團總計531個,其中陸軍315個,空軍153個,海軍63個。國防部由主要負責人與預備役事務助理部長領導。課程設置,高校學制為四年。一二年級以儀表、法紀、地形學等基本素養和輕武器操練為主;三四年級涉獵戰斗、戰術指揮協同及行管等。假期,輔以集訓和專題教育。
除此,美國有軍地兩用校,稱為“民間軍事學院”,學生畢業時可軍地雙向選擇。如弗吉尼亞軍事學院。
美國很早就用“法”來保障國防教育。如1958年制定《國防教育法》,被認為是“美國教育史上劃時代的文獻”。同時,美國注重媒體宣傳。如在重要儀式上唱國歌;行政機構和多數私人家庭懸掛國旗;手工制品體現美國元素;好萊塢電影展現愛國主義;針對青年人,通過活動免費派送國旗;規定11月11日為愛國日等。
社會調查顯示,約四分之三的美國人會對國家感到自豪。50%的美國家庭會用國旗裝飾房屋。15%-20%的司機會在私家車上裝飾小國旗。而90%的人在國歌唱響時有自豪感。
總體來說,美國的國防教育保障機制完整嚴密,機制靈活,真正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
(二)歐洲國家
由于歷史原因,大部分歐洲國家國防教育自始至終是以“隱”形式展開的。比如,學校開設歷史課,書中所持立場表明:歷史認知與國防教育之間密切相關。
事實上,歐洲各國國防教育均有“法”可依。如法國教育大綱中明確法定使用官方語言、進行民族文化保護等。
在德國,除直接在軍中服役外,還有多種機制開展國防教育,最普遍的是選擇服務項目,類似我們在學校中給學生開設選修課的方式。比如通過社會志愿者、生態志愿者、健康服務平臺等,招募學生自由選擇,時間跨度一般為一年,比在軍中服役多2個月,有的可帶工薪,然后國家根據考評在上學、就業等方面給予優惠。這些機制能幫助學生成功進入社會化,自覺地關注社會問題,并在自身情感中培育責任和觀念。歐洲的國防教育保障機制體現的是法外“融”情。
(三)俄羅斯
國防教育是俄羅斯人民生活當中的最重要力量源泉。俄人認為,很難評估其在保家衛國中的價值。其國防教育保障機制處在國家教育的中心,體現在對國忠誠、犧牲奉獻、履職盡責等行為和認知當中,展現著國家發展中人民的精神氣質等。
俄羅斯的國防教育保障機制起源于17世紀的步兵協同作戰條令中,經過18世紀彼得一世《步兵團指揮法令》改進,明確了軍官教育職責、榜樣激勵作用和各級作戰的獎懲辦法。除高校外,俄很早就開創少年軍校制,培養優秀人才。不可否認,二戰時期,蘇聯取得決定性戰役的勝利,其國防教育保障是重要因素。
進入20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人們認為這與國防教育保障機制不無關聯。所以之后,從2001年起俄羅斯更加重視國防教育,作為國家基本任務之一。
研究認為,俄羅斯的國防教育保障機制是培育英雄式的。如有戰斗的,有文學的,有科技的,還有英雄母親。不僅如此,在城鄉街道,學校、工廠等,很多是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廣場、公園、景點、博物館等標致性地方樹立英雄雕塑;在重大節日、節目活動中,俄羅斯的英雄們會佩戴功勛章出席。甚至青年人結婚,都要到英雄墓碑前敬獻花籃、朗讀贊詩等。所以,不難理解,為什么俄羅斯能用1000年時間創造了最大國土面積版圖;為什么俄羅斯會在經濟十分脆弱的情況下,還能勇斗美國!
俄羅斯的國防教育保障機制不僅是制造英雄式的,而且也能制造耐力式的。二戰中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就是依靠堅韌耐力,最后讓德軍折戟沉沙。生活中,我們常見俄羅斯人會排長隊等候購物,仿佛不是在等候,而是在享受!更神奇的是――有的俄羅斯人會用一輩子時間蓋自己的房子!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未來的俄羅斯走向衰敗,一定不是死于外族入侵,而是死于內部分裂。而如果俄羅斯走向成功,一定是英雄式的回歸和國防教育保障機制發揮著巨大作用!
二、我國普通高校國防教育保障機制現狀
我國從1985年開始在部分高校試行國防教育,經過30年的實踐,取得一些成效。一是基本框架上有“法”可依。如《兵役法》、《國防法》的出臺。二是形成了基本教學保障模式。既軍事理論課與軍事技能訓練相輔相成。三是形成基本組織架構和專業骨干隊伍保障。但是,我國普通高校還沒有形成完備、科學的國防教育保障機制。并且實際操作中,這些保障機制也有很多問題。如長期缺乏統一的管教機構,有些是掛靠在保衛處或學生處,有的與體育教研部門合署辦公,有的被馬列教研部門合并。甚至有些有名無實。這些充分說明:我國高校國防教育保障機制名存實弱。
表現一,課時設置邊緣化
《軍事課教學大綱》規定,軍事理論課一般為36學時,包含中國國防、軍事思想、國際戰略環境、軍事高技術和信息化戰爭五大板塊。其中,愛國主義教育幾與課程設置無關,且軍事課與政治課混淆。實際上,36學時也未必完全落實;時間段安排也基本邊緣化。除此,國防教育課只限大一,二年級及之后全無。
表現二,高校機構改革使國防教學部門弱化
普通高校國防教學部門獨特而尷尬。沒有戰爭,沒有顯績,評估很難,所以近些年,每一次高校機構改革,國防教學部門基本是整編一次弱化一次。從過去的獨立部門到現在的被合編收編,幾近名存實亡。
表現三,國防教學師資力量急劇變弱
在高校,國防教學兼職教師多、專職教師少,學歷層次和職稱結構失衡,沒有形成完善的評聘制度。專職教師隊伍沒有相對應的評估體系,自身教學素質也難提升。經費保障更是難比其它基礎課、專業課。這些問題嚴重制約高校國防教育功能發揮,潛在危害巨大。同時,教學設備落后,觀念滯后。如,最先進的武器研制出來以后最先列裝到部隊,而不是院校,包括軍事院校。二十年前是這樣,現在仍是這樣。學生們在校技能操作使用的是落后的、被淘汰下來的武器裝備,等到部隊或實際應用又得重新學。與此相反,國外是先保障教學,再列裝到部隊。
表現四,國富偏安
古人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現在是國富偏安。比如,院校決策層重視程度與未來國防需要相去甚遠。還有出國熱、留學熱,官員、商賈把子女、家資轉到國外等,國防教育保障面臨諸多新課題!況且,中國幾十年沒有實戰,缺乏厲兵秣馬。國防需要強大,需要儲備!不能等到戰爭來臨,才想起軍人。不能等到戰斗打響,才想起院校培養!
表現五,長使英雄淚滿襟
幾年前,戰斗英雄墓碑前鮮有花圈,英雄的棲息地荒草叢生,為民族、國家犧牲的英雄們不斷被抹黑與侮辱,還有的因傷病而末路坎坷,流落街頭。科學家屠呦呦在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之前,不知道為啥評不上院士?!或許我們在爭論老人倒在馬路上扶不扶!或許我們在看段子手在網絡上熱炒戲子的新聞!
表現六,自古英雄難出少年
當前,我國青少年不知道國防教育是什么,也鮮有國防意識。有的是斬不斷、理還亂的各種課外班。同時,他們極其缺乏軍事國防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而俄羅斯的中小學生很早就能接觸和學習AK-47的拆解。我們的大學生也難說能實操56式步槍。各級有著強烈的“安全觀”,國防教育保障機制確實難以培養狼性戰斗力!
三、幾點啟示
比對美、俄、德等國防教育保障機制,吸收有益經驗,我們應從如下方面努力:
1.完善國防教育保障立法
加強高校國防教育保障,應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保障體系。除《國防法》、《國防教育法》外,還應有更多的“法”助力。如俄羅斯頒布《俄聯邦兵役義務與服役法》、《俄聯邦預備役軍事集訓條例》等法規,確定了包括大學生軍訓在內的預備役軍事訓練等一整套制度。此外,美、俄、英等國大學生軍訓完全納入國家動員體制,正式作為軍隊訓練現役和后備力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國防教育保障,不僅高校,全社會都是“法力”不足,甚或游離法外,難以適應未來快反戰爭、全面信息戰爭之需。
2.完善國防教育教學單元機制
一是健全教學機構。特別是在政府部門、軍事部門和參訓學校應設有國防教育教學職能的相對獨立的組織單元。二是健全師資隊伍。院校專職教員不足時,由軍地雙方院校協商增派,現役、預備役軍官,有履歷且受過高等教育的優先選擇。同時,高校應引入國防教育的教學評估體系,把成績作為基礎課配套列單。三是要保障經費。建議列國防部專項,按需直接劃撥院校。如美國后備軍官訓練團經費,全部由國防部專項承擔,列預算由國會單獨審核批準,專款專用。四是科學合理安排課時、課程。無論國防生還是非國防生,整個就學期間設有國防教育課,與其他課同步要求。除此外,國防教育協會或其它單元,要利用重大節日、紀念日等進行國防教育,舉辦各種軍體活動,利用媒體等進行宣傳。五是正規國防生入出審批,擇優錄取并簽訂三方合同。在日常教管訓學中,被編入國防生的,參照軍事院校的培育方式方法靈活組合,建立教學計劃、學籍管理、訓練管理、教學保障、考核、獎勵與淘汰等系列制度。
3.建立青少年國防教育保障基本體系,做好與高校的對接
支持國家主導、融合社會力量創設青少年國防教育訓練基地,將小學至大學院校國防教育教學資源整合、理順并常態化、規范化。
4.社會輔助唱好英雄贊歌
作為高校國防教育保障機制的有益補充,全社會應重點樹立英雄、著名科學家等事跡雕塑,酌情命名街道。清明節組織社會各屆對英雄紀念。對為國爭光、為國家帶來巨大榮譽的各類傷病殘人士應保障好其日常生活,落實好優惠政策,并照顧其子女的成長等。
參考文獻:
[1]吳開軍.總體力量政策下的美國高校國防教育及其對國的啟示[J].教育探索,2013 (11): 151-152.
[2] https://studbooks.net/1784178/pedagogika/zarubezhnyy_opyt_privitiya_patrioticheskih_chuvstv_podrastayuschim_pokoleniy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