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娜
摘要:用戶信息的保護依據現行法律作為隱私權進行私法領域的保護具有局限性,數據產品的開發者依據物權法定原則,無法享有數據產品的所有權,用戶信息的開發程度是用戶與數據開發者的權利邊界。用戶信息具有競爭法屬性,數據開發者、使用者對用戶信息權益產生影響,將用戶信息權益保護納入競爭法的調整范疇,建立用戶信息可攜權制度,借鑒經濟學產權制度,協調用戶與經營者之間的利益平衡,從而適應大數據時代的產業發展。
關鍵詞:數據;競爭;SCP;可攜權
一、大數據時代用戶信息權益保護的研究演變
針對大數據時代用戶信息權益保護的研究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狀況的變化,經歷了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用戶信息的隱私權保護。當網絡社交成為公眾社交的重要手段后,用戶信息隱私保護成為當時的主要研究內容。這個階段的研究主要側重用戶信息使用者對用戶信息的防泄漏保護,而對于基于用戶信息形成的數據產品以及基于數據產品展開的不正當競爭等并沒有引起關注。我國《網絡安全法》《民法總則》對隱私權范圍的擴大性相關規定體現了該階段的研究成果。
第二階段:尋求大數據平臺的權益 (數據產品)與用戶信息利益的私權平衡機制。以“阿里巴巴訴美景公司案” “Facebook
案”等近幾年發生的典型案例為代表,網絡運營商對數據產品的法律權益、企業對個人信息使用的豁免等問題納入學者視野。對于數據產品的權利性質,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是“依照物權法定原則,不宜確認網絡運營商享有數據產品財產的所有權”(1)。基于數據產品產生的法律權益及市場利益的保護與用戶信息權益的法律屬性和權利邊界,是國內外學者和司法機關關注的新焦點。例如有的學者提出在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立法中可引入合法利益豁免機制(2)從而確定兩者的權利邊界。
第三階段:構建用戶信息權益保護的市場競爭政策調整機制。盡管第二階段的相關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但是數據產品作為互聯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大數據時代,依據數據優勢實施的行為給市場帶來的危害性呈現出新的特征,因此,對用戶信息權益保護的研究也從傳統的私法領域逐漸向競爭法領域轉移。但在諸多研究中,缺少大數據對市場競爭和消費者福利的影響、大數據對促進競爭法革新意義的評價等方面的研究。
二、大數據用戶權益的競爭法保護理論
(一)用戶信息權益法定權利的屬性分析
《民法總則》《網絡安全法》等法律并沒有規定用戶信息權,而用戶信息構成了數據產品的原始數據,這就涉及到互聯網企業針對那些原始數據可以開發利用,用戶以提供信息為代價,獲得免費服務產品的邊界是什么。當數據產品成為企業競爭的核心競爭力后,并沒有相關的產權制度對其市場利益加以保護,而知識產權制度調整又有自身的局限性。因此,如何界定用戶信息的法律屬性及數據產品的法律屬性確定其保護路徑的基礎。
(二)用戶信息權益的競爭法屬性
傳統研究方法是將用戶信息權益作為私權研究范疇,競爭法實施對用戶利益能否構成直接保護,消費者利益是競爭法實施的反射式間接利益還是直接利益,用戶信息產生的權益是否是競爭法范疇,決定了其是否可以成為競爭法的調整范圍。用戶支付信息與數據產品的適度免費服務形成對價,用戶與數據經營者之間的互動對產品的改善發揮直接作用,競爭產生數據溢出效應。
(三)競爭行為對用戶信息權益的影響
不適格的競爭行為包括不正當競爭行為和壟斷行為。利用數據優勢實施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對用戶權益帶來的損害是長遠、深入的,競爭關系是競爭法調整的前提條件,而競爭關系的認定在大數據時代存在新的困難。從“百度訴360插標案”“HIQ訴LinkedIn案”等案件中可以看出,大數據環境下的競爭關系已經突破以往遵循的橫線或縱向相關領域認定,逐漸呈現擴大趨勢。
以往反壟斷法的分析架構是“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市場績效”(SCP邏輯),市場占有率是考慮是否具有壟斷地位的重要決定因素。大數據環境下,不滿足壟斷占有率的企業憑借數據競爭力實施的壟斷行為及產生的損害后果已經凸顯,市場結構在測度市場力量上的作用降低,數據壟斷的合理性與現有法律制度存在矛盾,數據壟斷企業對用戶信息的過度開發利用、泄露以及依據數據優勢進行的價格歧視等種種問題,在現行反壟斷法下都無法得到解決。
三、用戶權益競爭法保護的路徑
首先,需要明確數據提供者、開發者、使用者的產權權限。從而對用戶信息的開發使用程度做出明確的規定。如前所述,用戶信息和數據產品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權利客體,用戶信息是數據產品基礎數據的提供者,但不是數據產品的開發者和所有者。因此,數據提供者和開發者的產權界限是厘清法律關系的前提。基于物權法定原則,在建立數據產品所有權前提法律闕如的情況下,明確數據開發者的市場利益,從而確立其合法權益的前提條件。針對用戶信息的開發程度,應該以民法總則的隱私權等相關規定為界限。
其次,確定用戶信息權的權利內容,特別是用戶數據可攜權制度的建立。用戶數據可攜權制度源于歐盟的The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包括可攜數據范圍和限制。我國已經建立了可攜權的雛形(3),應以此為基礎,完善其制度。
最后,合理界定不正當競爭行為和壟斷行為,從而建立健康的大數據市場秩序,實現消費者福祉。傳統的SCP邏輯在數據環境下已經顯露其局限性,對相關市場的重新界定,如何利用新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網絡專條,是數據保護面臨的新問題。
注釋:
朱靜潔.我國首例大數據產品不正當競爭糾紛案的法律啟示[N].人民法院報,2018-09-26(007).
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使用的合法利益豁免[J],謝琳,政法論壇,2019-01-11
《個人信息安全規范》第7.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