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瑋
摘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出現引起了整個教育界的重視并得以推廣。本文分析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合同法》課程中的應用優勢,并對其進行課程設計。在此基礎上,筆者從教師和學生兩個層面分析翻轉課堂實施的難點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合同法》課程;應用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也可譯為“顛倒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的一種教學模式。該模式起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兩位化學老師 Jonathan Bergmann 和 Aaron Sams在教學上的改革與創新。一開始,他們錄制視頻的目的僅僅是為給缺席的學生補課。不久他們進行了更具開創性的嘗試——教師提供課程預習資料,讓學生在家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課堂時間主要用來答疑解惑以及部分實驗輔導,將傳統的課堂變成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之后,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翻轉課堂逐漸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視并得以推廣。
一、翻轉課堂在《合同法》課程中的應用優勢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在《合同法》課程中采用翻轉課堂具有以下幾方面優勢:
(一)學生可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及地點,學習過程更具靈活性
合同法教程一般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合同法總則,是適用于全體合同的一般性規則;下編為分則,對十五類有名合同進行了詳細規定。課程體系復雜,內容繁多,授課教師在有限的課時內很難做到面面俱到。授課內容往往以講解合同的基本理論和法律規定為主,輔以個別案例,無法展開深入的課堂討論,教學的個性化需求更是無從談起。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下,授課教師會將事先錄制的視頻或者其他資料上傳至網絡平臺。學生可以自主決定學習時間和地點。對于簡單的內容,可以選擇快速瀏覽,對于理解比較困難的內容,可以反復聽反復看,確有疑惑的,可以將問題帶至課堂,由教師進行面授。課前的自學,大大解放了課堂時間,老師可以將其用在解答學生疑問以及深層次問題的探討上,優化了教學效果。
(二)可以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參與性與互動性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授課是一種單向的知識傳遞。學生缺乏對課堂的參與性以及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在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已經完成了基礎內容的自學,教師在課堂主要針對學生自學過程中的疑惑進行解答,師生之間的互動大大加強。同時,組織學生進行成果展示及分組討論提升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對于知識內化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三)提升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合同法》課程實踐性強,不但要求學生掌握合同相關理論知識及法律規定,同時要求學以致用,能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將幾乎所有的課堂時間用來教授基本的理論知識,再輔以1-2個案例進行講解。由于沒有足夠的課堂時間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探討,學生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培養。翻轉課堂釋放了大量的課堂時間,教師可安排模擬法庭演練、全案例分析、社會熱點法律問題探討等課程內容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及實踐能力。
二、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合同法》課程設計
(一)課前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根據授課內容設計主題,在上課之前將錄制好的《合同法》授課視頻及其他教學材料上傳網絡平臺,由學生進行自學并完成預習階段布置的相應任務。教師根據學生作業完成情況,了解其自學過程中的知識漏洞,在課堂上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詳細講解。我們可以把這個階段稱之為教師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號脈。該階段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合理安排學習任務。課程預習階段,教師要注意學習任務安排的合理性,不宜過輕也不宜過重。任務過輕不利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但忽視學生實際能力,安排過重的預習任務也會導致學生失去耐心和信心,同樣達不到學習效果。(2)合理控制視頻時間。教學視頻的錄制不宜過長,以不超過10分鐘為宜。過長的視頻不利于精神的集中,會讓學生產生疲憊感,興趣自然也會減退。因此,微視頻必須做到內容精煉,既能對重難點講得明白透徹,又不能占用太長時間。(3)精挑細選案例材料。《合同法》的學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對案例的學習。案例選取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堂教學是否成功。
(二)課中
學生為課堂主體,教師為課堂的組織和引導者,指引著學生對課前預習階段遇到的問題進行思考和探討。由于大量知識已在課前預期完成,課堂中多出來的時間可以安排更為深入應用性更強的內容。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內化知識、拓展能力。在翻轉課堂模式下,一堂簡單的《合同法》課程可以進行如下安排:檢測知識掌握程度——教師布置課堂任務——學生完成任務——成果展示——教師進行課堂評價。以房屋租賃合同為例,教師可以在學生自學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給予基本材料,要求學生當堂擬定一份房屋租賃合同,并要求學生說明在合同擬定過程中承租方和出租方的權利義務及雙方需要注意的問題。
(三)課后
課后為反思與總結階段。教師對本次課程內容安排及效果進行反復思考,如何揚長避短,改進課堂教學質量,根據學生對本次任務的完成情況及知識掌握程度,調整課程難度。教師還需將本次課程總結及大量課程拓展資料上傳網絡,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拓展思路。
三、翻轉課堂推行的難點
(一)教師層面
1.教學理念更新滯后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一直將自己定位為課堂的主導者與控制者。教師是知識的主動給予者而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的觀念忽視了科技發展對教育方式的影響,也忽視了學生個體基礎、能力與需求的不同。某些老師不愿接受新的教育研究成果,不愿接受新的教學研究方式,只愿相信自己認定的標準和常年累積的經驗。
2.知能結構跟不上時代的發展
翻轉課堂將傳統的“先教后學”演變為“先學后教”。這種逆向操作,看似減輕了教師課堂教學的壓力,實則對教師的知能結構提出了重大挑戰。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的普及,整個社會進入了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不再局限于課堂和書本,教師在知識傳授上的唯一性和權威性也在不斷削弱。隨著學生主體意識的覺醒以及翻轉課堂的實現,對教師的知識和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二)學生層面
1.學習動力與毅力不足
學習動力包括內在動力與外在動力兩個方面。內在動力可以簡單表述為“我要學”而外在動力可表述為“要我學”。這兩種驅動力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學習的毅力是主體學習的持久力,依靠學生的自覺控制來實現。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學習動力和毅力,自覺完成課前預習,積極參與課堂討論,主動進行課后復習及內容深化。這種模式不在于一朝一夕而在于長期堅持。
2.學習能力與學習轉化力欠缺
學習轉化力是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解決的是學以致用的問題。翻轉課堂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與學習轉化力。但是長期以來,學生已經習慣于坐在課堂上被動接受教師傳輸的知識,缺乏對課堂的參與及對知識的主動思考,甚至個別學生出工不出力,嚴重影響了翻轉課堂的推行。
四、在《合同法》課程中如何更好地推行翻轉課堂
(一)教師層面
1.教師要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
如前所述,翻轉課堂的開設對教師能力具有非常高的要求。以《合同法》課程為例,學習主題的設計既要圍繞和授課內容,又要具有一定的外延性;既要要貼近生活,又要與時俱進,能夠反映當前合同法律的熱點問題。而在課堂上,教師又要隨時應對學生提出的各類問題,這就要求教師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教師只有及時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拓展知識面,對于合同及相關法律的修改及完善,司法解釋的出臺等給予關注,才能有足夠的能力組織開展翻轉課堂。
2.教師要提升處理法律實務的能力
從高校到高校的教師往往理論知識豐富而實踐能力缺乏。合同法的研究要以實際案例作為藍本,因此,一個合格的翻轉課堂組織者需要具有較強的實務能力。為此,學校應該積極鼓勵具有資格證書的教師參與實際案件的代理工作,從實戰中積累素材,加以提煉和改編,使其更適合于課堂討論和應用,將其整合后作為學生學習和研究的實例。
3.教師要具有較強的課堂掌控能力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主要在課堂上起引導和組織作用。課堂時間的分配與掌控,學生的分組,人員的安排,各步驟的實施節奏都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課堂掌控能力。任何一個環節的漏洞都會導致課堂的失敗。因此教師要多次反復思考課堂的組織和安排,有序推進各項目的開展。教師要多鍛煉自己的組織能力,了解學生的心里活動,設計符合學生需求的課題,保證翻轉課堂的順利進行。
(二)學生層面
1.轉變學習理念,端正學習態度
作為學生,首先要轉變學習理念,端正學習態度。將自己定位為知識的主動索取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出工不出力或者在課堂上處于神游狀態的學生在翻轉課堂下將無所遁形。成績的組成更加量化也更加科學公平。課前的預習,課堂的表現以及課后的作業都將成為最終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
2.改變學習方式,提升學習能力
翻轉課堂要求學生具有主動學習的精神和能力。教師不會像傳統教學那樣對知識點事無巨細進行講解,基礎的知識點都將成為學生自學的一部分。而且翻轉課堂的預習必須要具有可視化的成果,如課件與視頻學習的時長,作業及任務的完成情況都將成為評價的一部分。翻轉課堂改變了傳統單向輸出,機械接受的教學模式。學生必須要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改變學習方式,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3.豐富課外活動,提升學習轉化力
學習轉化力需要在實踐中得以提升,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多參加課外活動,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在實踐中尋求實例。以格式合同為例,筆者要求學生去尋找生活中遇到的格式合同或格式條款,并要求分析這些格式合同是否存在霸王條款現象。有些學生對保險合同中保險公司享有的部分免責條款提出了質疑。有些學生對于過期提貨券不予使用的現象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三)技術層面
翻轉課堂的順利開展必須借助于技術層面的支持。如依托網絡學習平臺及其手機終端APP進行混合式教學改革。由學堂在線和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共同研發的“雨課堂”就是一款可供選擇的教學工具。教師可以借助雨課堂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進行針對性輔導,也可在PPT中添加題目進行課堂實時檢測。學生可以通過雨課堂進行相互討論,也可對未掌握或有疑問的知識點通過發送彈幕向老師提問。“雨課堂”既能了解學生課下的學習情況,也能量化評價學生課堂的學習效果。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要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新為核心。 翻轉課堂作為信息化時代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目前還處于探討和試運行階段。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通過各方努力,這種教育模式一定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陽,劉建陽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的幾點思考[J].現代教育技術,2014(12):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