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艷
摘 要:發(fā)揚人文精神,傳承人類文明,是歷史教育教學的目的所在。尤其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歷史課堂更應該關注自身人文性的提升,以此實現(xiàn)高中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本文首先對于高中歷史課堂人文性提升的價值進行分析,結合高中歷史人文性課堂案例,對于教學技巧進行分析,希望由此進入到更加高效化的高中歷史學習環(huán)境。
關鍵詞:高中歷史;人文精神;實現(xiàn)路徑
傳統(tǒng)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習慣性的以本為本,忽視學生的主體性,教學內容選擇上也會篩選掉人文性方面的內容,由此使得高中歷史教學中人文性教育處于相對匱乏的狀態(tài)。為了改變這樣的局面,需要高中歷史教育工作者采取多方面措施,實現(xiàn)高中歷史課堂人文性的提升。
1 提升高中歷史課堂人文性的價值分析
高中歷史課堂人文性的提升,是新課標的基本訴求。新課標提出要實現(xiàn)高中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而人文素養(yǎng)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毫無疑問會成為實際教學目標重塑中的重要節(jié)點,也就是說這是達成現(xiàn)代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目標中的重要一環(huán),必須要引起高度重視;高中歷史課堂人文性的提升,可以改變以往死氣沉沉的課堂格局,學生在多次接觸人文精神的過程中,自身對于高中歷史學科的感興趣程度會慢慢提升,由此推動高中歷史課堂朝著更加高效化的方向發(fā)展。
2 提升高中歷史課堂人文性的實現(xiàn)路徑
2.1 巧用多媒體,實現(xiàn)良好人文氛圍的營造
教材無論進行過何種程度的改版,其展現(xiàn)出來的內容都是有限的,很多關于歷史知識的闡述也是比較粗線條的,此時就需要巧用多媒體資源,實現(xiàn)歷史課堂知識的細節(jié)呈現(xiàn),增強人文精神的體驗性,實現(xiàn)良好人文氛圍的營造,這對于激發(fā)高中生學習歷史知識而言,是至關重要的。比如以“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王朝”課程學習為例,文本中的確將實際大一統(tǒng)的過程進行了概述,但是很多細節(jié)性的史料并沒有滲透其中,并且實際文本闡釋的沖擊力不是很強,人文性的內容展現(xiàn)也不是很多,為了改變這樣的局面教師就將多媒體資料滲透其中。主要選取的多媒體資料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相關史料,詮釋無為而治的政治思想,在此基礎上將我國古代倡導的清靜無為和刑名之學的產(chǎn)生歷程,文化淵源,文化名人等都作為重要的閱讀材料,在接觸這些多媒體資料的過程中,學生對于漢武帝大一統(tǒng)中的文化策略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從長遠來看,可以將其歸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形成開端,當時倡導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其本質是一種融合了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家多種思想的兼容性新思想,這展現(xiàn)出其在文化政策方面的兼容性,顯然這一點是文本中沒有得到明確界定的。如果學生能夠在多媒體資料接觸的過程中,感悟到這一點,就意味著實際的人文氛圍在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發(fā)展。在接觸這些多媒體資料的時候,學生觀看后可以進行自由的探討,或者教師進行適當?shù)脑O問,由此確保實際的多媒體資料可以成為輔助課堂的重要素材。當然,給予高中生觀看這樣的視頻資料,也是一種壓力的釋放和視野的拓展,使得高中歷史教學的方式產(chǎn)生改變,學生也會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參與到高中歷史知識學習中去,由此可見,巧用多媒體資源,是提升高中歷史課堂效率的重要路徑之一。
2.2 運用合作式,強化歷史人文知識的體驗
引導高中歷史課堂朝著人文性的方向發(fā)展,強化歷史人文知識的體驗,這必然需要增強行為個體之間的交互,為此可以在特定的人文主題情境中巧妙運用小組合作的模式,這對于驅動實際高中歷史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而言,是至關重要的。比如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課程學習的時候,教師結合文本內容,設定了探究活動,活動主題為“盛唐文化的影響力以及我國民族文化復興之路”,很明顯實際主題主要在以以史為鑒,引導學生理解盛唐文化對外影響力的基礎上,思考在當前我國民族文化發(fā)展的過程中應該如何去做?要求學生以分小組的方式來進行合作,結合實際探究主題,安排對應組員去獲取相關的資料,組織組員充分了解素材之后,進行集體商討,發(fā)表各自的意見和建議,得出結論之后,選取對應的素材來驗證自己的觀點,由此制定復興民族文化的發(fā)展方案。各個小組派遣代表將實際交互合作的結果呈現(xiàn)出來,然后在課堂上對于有爭議的地方進行探討和分析,對于共識要進行深入的探討,小組合作的成果可以得到更加理想的反饋,其他小組可以對于小組得出的結論進行提問,這樣使得小組與小組,組員與組員之間的交互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發(fā)展。也就是在這樣的交互的過程中,歷史人文知識的體驗會朝著更加深刻的方向發(fā)展,這對于引導高中生歷史學科素養(yǎng)培育而言,是很有必要的。作為高中歷史教育工作者,需要懂得在實現(xiàn)人文知識體驗度提升的過程中,這種小組合作模式,是很有成效的,必須要做好精細化安排,以確保課堂的高效化發(fā)展。
3 結語
由此可見,在提升高中歷史課堂人文性的過程中,除了需要從教學內容方面入手之外,還可以嘗試從教學模式方面去進行優(yōu)化。隨著針對性多媒體資源的不斷滲透,隨著課堂教學模式的交互性提升,實際高中歷史教育教學的質量會得到不斷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馬紅燕. 高中歷史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研究[C]. 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chuàng)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19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學術論壇年會論文集.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chuàng)新研究工作委員會: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47-148.
[2] 路公.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人文精神培養(yǎng)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33):110+113.
[3] 韋恩亮.立德樹人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J].課程教育研究,2019(47):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