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
摘要:我國正處于快速城市化發展的過程中,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交通出行越來越頻繁,交通廣場在生活中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城市交通廣場需要以生態規劃理念為導向,在此基礎上建設一個綠色、健康的環境。本文主要以大連市港灣廣場為例,總結出生態在城市交通廣場中的重要性并對其設計原則進行分析和總結,最后從生態規劃的角度,提出能夠指導交通和設計的建議。
關鍵詞:交通廣場;城市交通;生態規劃;景觀
引言
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使人們的物質財富達到了一個新的層次,人們的精神需求也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有較多的時間去享受生活,所以對城市的建設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城市交通廣場作為人們重要的休閑活動場所,也是城市文化交流的場所,更是改善城市環境,增加綠地系統,推動城市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以大連市港灣廣場為例,嘗試對其生態景觀進行研究,希望對此可以有新的認識,并且在生態規劃理論當中提出指導交通和設計的建議。
2.城市交通廣場景觀規劃的核心
2.1生態規劃的意義
美國生態學家麥克哈格在《設計結合自然》一書中提出:“生態規劃是有利于利用的全部或多數因子的集合,并在沒有任何有害的情況或多數無害的條件下,對土地的某種可能用途,確定其最適宜的地區。”【1】
共生、適應和再循環是生態系統重要的運行原則。開展城市交通廣場景觀生態規劃設計,有必要提出一個具有宏觀,全面視角,科學合理設計理念的城市交通廣場,建設適合人們生活、健康和諧舒適的環境。
2.2城市交通廣場生態規劃理念的介入
生態規劃理念的導入,為城市交通廣場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設計思路。借用生態規劃的基本原則,對城市交通廣場進行合理布局,注重各個功能空間的協調搭配,提高城市交通廣場的生態環境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
3.大連市港灣廣場景觀生態規劃
3.1規劃背景
港灣廣場位于大連市中山區人民路西端盡頭,是大連港客運碼頭的前的交通廣場,占地面積15000㎡,綠地面積5300㎡,是一個集雕塑、水體、植物景觀為一體的景觀廣場。
因港灣廣場是一個交通景觀廣場,因此廣場的景觀設計首先是組織疏導好人流與交通車輛,滿足廣場的使用功能,其次是注重廣場的景觀設計,來滿足廣場的觀賞要求。廣場的景觀設計首先要根據大連市的城市特性,廣場所處的地理環境等因素來確定廣場的景觀主題,根據廣場的主題確立廣場的主景。由于港灣廣場地處大連港這一特殊的位置,廣場的名稱又與大海和海港有關,因此廣場的景觀設計必須體現出這些環境特點。【4】
3.2港灣廣場生態規劃理念
廣場中的景觀綠地,采用了非常大的一個橢圓形,并且在橢圓形綠地的中
間建造一個大型的圓形噴水池,同時在噴水池的中間建了一尊雕塑,而這尊雕塑就是廣場的主景,雕塑的造型為古代鄭和下西洋的帆船模型,展現了中國古代的航海文明,古戰船下是采用模仿戰船在大海中行進時乘風破浪情景時的大型噴泉。
城市以環境為體,經濟為用,生態為綱,文化為常。大連港灣廣場建設生態健康、景觀適宜的空間環境需遵循一些原則。
(1)自然優先原則
在進行城市交通廣場規劃時,應該對其地域環境給予較高的重視和尊重,一個地域的自然環境是本地特色最基本的表現,設計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尊重傳統文化和本土知識,適應場所的自然過程,保留土地的原生態。
(2)適應性原則
自然景觀有其自身的穩定和諧結構,人為設計必須適應自然景觀的設計,把人為設計對自然景觀帶來的傷害降到最低,保證城市交通廣場的完整性。將廣場中的陽光、水、植物、地形等自然因素與廣場的設計相結合,實現與自然相協調的創造性設計。
(3)綜合性設計原則
景觀設計涉及科學、地理、藝術、心理、社會等方面的問題,并且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因此也決定了實現理想的景觀生態規劃設計的多學科性,只有結合各學科才能保證城市交通廣場生態景觀的和諧穩定性。設計出具有合理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城市交通景觀。
4.3港灣廣場植物配置
港灣廣場的面積不是很大,在植物材料的應用上,植物的品種要簡單不易過多,在次廣場的植物主要有:冬青衛矛、小葉黃楊、金葉女貞等。這些植物有利于人工組景以及造型修剪,通過色彩以及質感的組合,使整個植物景觀的圖案與廣場的主題相符合。這些植物的栽種主要都是從生態的角度來考慮并形成豐富的景觀效果。【5】
植物配置應該向生態化、景觀化、功能化的方向發展。城市交通廣場景觀生態設計應該以植物種類的豐富多樣為主,改變傳統的以視覺效果為主的環境裝飾和美化方法。
4.4城市交通廣場生態規劃設計的建議
城市交通廣場設計與景觀生態規劃相互協調統一并且同時進行是重要條件。所以要處理好城市交通廣場的景觀要素與空間關系,在景觀設計中最重要的就是景觀要素與空間關系;設計師在設計城市交通廣場景觀時充分考慮到人與自然的關系;結合水體對交通廣場進行設計,水產生的流動可以增加空氣濕度、調節氣溫,讓人們在心理上能夠感覺到回歸自然的喜悅感。
5.結語
城市交通廣場景觀生態設計反映了人類的一個新的夢想,一種新的美學觀和價值觀:它是自然與文化、設計的環境與生命的環境、美的形式與生態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是人與自然的真正的合作與友愛的關系;未來城市環境建設要實現幾個轉變:一是從物理空間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活質量的需求;二是從污染治理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三是從城市綠化需求到生態服務功能需求;四是從面向形象的城市美化到面向過程的城市可持續發展。【6】
本文從生態規劃理念入手,分析城市交通廣場景觀與生態化的聯系及對生態規劃概念的理解,以大連港灣廣場為例對城市交通廣場景觀進行剖析,分析總結出生態規劃在城市交通廣場景觀重要性并試圖找到指導交通和設計建議。
參考文獻:
邢忠.“邊緣效應”與城市生態規劃[J].城市規劃匯城。刊,2001,(6):44—49.
金延鑫.在現代城市景觀中探討生態設計的可持續性發展[J].科技咨詢導報,2007,7
魯忠良.住宅小區如何進行綠地和園林規劃[J].中國住宅設施,2009,4.
楊澤銀.雕塑在廣場景觀環境中的美學價值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10.
呂燚.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則與手法[J].花木盆景:花卉園藝,2008,8
劉巖.現代城市廣場的景觀設計[J].科技致富向導,2008,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