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夏玙
摘要:綠色發展是中國重要的發展理念之一,我們要通過國際合作新平臺把“一帶一路”建設成綠色之路。而綠色會計為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構建綠色“一帶一路”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一帶一路”;綠色會計;現狀;措施
引言
“一帶一路”集中投資于資源密集型行業,其對相關國家的生態環境有較大影響。綠色會計核算體系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對提高資源利用率與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以下是我對“一帶一路”倡議下綠色會計發展的重要性及其現狀提出的見解,同時也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的發展措施,望其能有所幫助。
一、綠色會計的內涵
綠色會計將會計學和環境經濟學有機結合,運用會計來計量、反映和控制社會資源環境。在傳統會計的基礎上,通過考慮相關的環境因素,對環境的污染等所產生的成本費用以及對環境的維護和開發所帶來的效益加以核算,反映環境活動對企業整體財務狀況的影響,促進經濟效益與社會生態效益的最大化,實現經濟與生態文明的協同發展。
二、“一帶一路”倡議下綠色會計發展的重要性
(一)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需要
“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數國家仍處于工業化的發展進程,對能源的需求量較大。作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倡議方,引導“一帶一路”投資綠色化,對自然資源的節約和環境的保護刻不容緩。為順應綠色發展要求,綠色會計模式的引入不僅將規范對資源的確認與計量,更會提高資源使用效率,促進環保會計信息的透明化,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調統一。
(二)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帶一路”戰略主張發展綠色經濟,不僅要結合沿線國家發展實際,推動“雙聚戰略”,與當地市場有機融合,更要為綠色會計提供發展與推廣的機會,從綠色會計的角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最大程度地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保護環境不受到破壞,實現人與自然地和諧共生,從而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綠色會計發展現狀
(一)體系不夠完善,缺乏制度支撐
由于綠色會計發展歷史較短且在我國的應用研究較晚,故其相對于傳統會計而言發展不夠成熟,缺乏完整的理論核算體系與制度指導。從而導致綠色會計的核算缺乏統一的標準,核算對象不盡相同,報表的形式和內容也比較多樣,存在較大的隨意性。
(二)財務人員綜合能力有待提高
綠色會計充分結合了會計學、環境學等多個學科知識,具有較強綜合性。但我國大多數企業疏于對多元化復合型會計人才的培養與引進,財務人員的知識結構相對狹窄。再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財政稅收等方面大多與我國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存在明顯的差異,國際化、綜合化會計人才的稀缺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會計核算與會計決策產生影響。
(三)沿線發展中國家落實情況不大樂觀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仍不乏有經濟發展水平有限、經濟基礎較薄弱的區域。這些國家很可能因重視經濟的發展而忽略了對自然資源環境的保護,在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同時未能有效地平衡發展與社會效益之間的關系。
四、綠色會計發展措施
(一)構建綠色會計體系,完善相關制度及法律法規
綠色會計核算體系的完善是發展的根本。立足于我國基本國情,借鑒國外先進的綠色會計理念與經驗,建立健全規范的會計核算方法,明確會計核算對象,如核算造紙的污水處理率、廢水回收利用率等,將環境成本消耗及環境污染、環境防治、環境開發的成本費用直觀地反映出來。
(二)重視人才培養
會計從業者在參加會計繼續教育的同時,需要加強環保意識,正確認識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之間的關系。對于“走出去”企業中的涉外會計人員,還需充分了解當地的國情、文化、法律法規及相應的財政稅收政策,有助于核算工作的順利開展。此外,企業不僅要重視在職會計人員專業能力與人文素質的培養,也應加強與高校的交流合作,開設相應專業課程,儲備優秀的綠色會計人才,貫徹構建綠色“一帶一路”的環保理念。
(三)加強綠色會計宣傳,為“走出去”的企業提供指導
沿線國家應加大對“一帶一路”綠色會計理念的宣傳力度,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加大社會監督強度,讓經濟與社會效益齊頭并進的理念代替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與此同時,為“走出去”的企業因地制宜地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有效地提高“一帶一路”戰略的綠色水平,助力綠色會計的貫徹落實。
參考文獻:
[1]李鵬飛.低碳背景下的綠色會計問題研究
[2]毛莉.引導“一帶一路”投資綠色化
[3]馬航航.論我國發展綠色會計的必要性
[4]朱維.“一帶一路”戰略與綠色會計
[5]黃啟新.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綠色會計系統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