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就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時明確指出,“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并強調,這是對我國教育事業規律性認識的深化,來之不易,要始終堅持并不斷豐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新時代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繪就了宏偉藍圖,為公安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公安院校教師既是人民教師又是人民警察,要全面貫徹公安隊伍建設最新要求和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最新部署,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學院的基礎工作,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嚴格加強教育管理,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引導干部教師有政治定力、有職業堅守,執著教書育人,切實擔負起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
一、立德樹人鑄師魂:幸福本源——科研對職業道德的提升
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與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與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教師職業道德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教師是學生的表率,其言行舉止,甚至興趣愛好等,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教師只有具備了高尚的師德,才能為人師表,才能更好地教育與影響學生。以前認為“教人一杯水,自己有一桶水”即可,對教育科研認識不到位,加上不懂也不會搞教育科研,認為科研對師德方面作用不大,但實際上研究應從自己教學實際問題出發,從紛繁復雜的教育教學中發現問題,然后圍繞問題去學習理論,再進行篩選,建立起有價值的研究課題展開研究,積累資料與體會,并進行反思總結與形成規律,最終力求上升到理論,這樣才能真正成為快樂型教師,這樣的科研過程不僅能提升教師自身能力,而且對教師的職業道德培養也頗有益處,比如可以幫助教師從日常繁雜的教學工作中脫身出來,提升境界與能力,增強職業幸福感,不斷增強教師的自尊、自信與自立的能力,而教師對自己工作有了自信與成就感自然職業道德感就加強了。
二、不忘初心正師風:師道尊嚴——教學中構建的師生關系
教師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其本質是一種教師本質的公正觀。樹立正確的公正觀,是遵守師德公正原則的重要前提。遵守教育公正的原則,要求教師樹立現代教育思想,體現教育民主的觀念,破除傳統的“師尊生卑”的思想,建立公正、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師的教育公正是現代民主政治對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學校組織核心價值觀對教師職業勞動的客觀要求、是教師威信確立的重要資源、是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重要教育力量。“師道尊嚴”思想是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與我國的傳統文化與社會結構有著密切聯系。“師道尊嚴”本指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而現在多指為師之道尊貴、莊嚴。出自 《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在教育活動中,敬畏感對于學生內心價值秩序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可以合理借鑒西方“平等中的首席”思想,倡導與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關系。但這種平等主要應當是人格的平等、權利的平等,而不是指師生之間的完全對等。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生活、成長的領路人和輔導者,必然要保持一定的權威性。基于這種權威性而產生的敬畏感甚至崇拜感,往往能夠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強大動力。當然,傳統的“師道尊嚴”思想也存在一些不足與問題。比如,過于強調教師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忽視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過于強調教師的權威形象,忽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師道尊嚴”的含義雖在長時期的發展過程中不斷變化,但是其初衷卻提醒我們要尊道,尊有道之師。教育提倡尊師重道乃是教師職業使然,“道尊然后民知敬學”。教師先善其德,能夠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做到為人師表、關愛學生、誨人不倦、公平、公正,才能獲得師尊。
三、牢記使命思本我:返璞歸真——在學習與思考中前進
到教學與科研是一種思辨性活動,對問題與現象進行思考是很重要的。反思包括對教育教學中的現象進行分析,透過現象挖掘出其中的本質,從而形成獨到的見解,包括對自己教育教學改革中的做法進行歸納與提煉,形成規律,及時糾正偏差,使科研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運作。在反思中最能提升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培訓只是學習的一種形式。我們學習的形式很多,如老師講授、互聯網學習、讀專著文獻、向同伴學習等。但無論哪種形式的學習,都要應用到我們的實際工作中,也就是古人所說的“學以致用”,這才是學習的終極奧義。在以后的工作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基礎上,著眼于對現實問題的理論思考,不斷地探索、研究、總結、完善工作的新方法、新經驗,提升自己的教學與科研能力。
參考文獻
[1]黃珺,趙小倩.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提升措施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29):73-74.
[2]錢曉芳,周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邏輯起點與路徑選擇[J].中國高等教育,2016(21):28-31.
[3]趙駿.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4(22):128-131.
[4]王瑜,陳靜.新時期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5):34-36.
[5]李文君.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解讀[J].教育與職業,2012(07):42-43.
(作者單位:江西警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