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木江·阿布都力米提
摘 要:新中國創立前后,黨中央和毛主席通過建立經濟工作的領導機構,布置統一全國的財經工作,加大力度抑制持續多年的惡性通貨膨脹,實現了經濟的穩定。這其中,黨中央抓準時機決策開展的一系列金融物價斗爭堪稱穩準狠。而隨后著手組織的統一全國財經工作的初戰告捷,使得國內外對中國共產黨治國能力持懷疑態度的人們在事實面前無不為之嘆服。建國初期平抑物價、統一財經的成功開展,對剛剛誕生的新中國可謂是一劑穩定劑,當時黨中央和毛主席對國內經濟發展走向的敏銳判斷和果斷決策對現在我國市場經濟改革和完善仍有可取之處。
關鍵詞:建國前后;平抑物價;統一財經;探析
一、平抑物價、統一財經政策產生的決策背景
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國民黨退敗后留下的巨大的經濟災難,黨中央和毛主席面臨的經濟恢復的壓力巨大。其實在新中國成立以前,黨中央和毛主席實際上就已經開始籌劃組建一個統一的負責全國經濟穩定工作的領導機構。在1949年元旦的中央財經座談會上,與會的各大區負責人均表示現階段的全國財經統一工作難無從下手,進展遲緩,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穩定和其他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希望盡快建立一個全國統一的財經領導機構來統領全局。[1]這一狀況促使隨后召開的七屆三中全會做出了建立中央財經委員會負責統一全國財經工作的決定。而在這個最初成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的總負責人,即中財委主任的人選上,黨中央和毛主席獨具慧眼的從東北調回了當時正在沈陽負責城市接受工作的陳云同志來擔任。陳云同志作為新中國財經工作的卓越領導人,在中國共產黨干部隊伍中是極富財經頭腦的一員干將。在擔任中財委主任前,他正在主持沈陽的接受和管理及東北財經委員會的相關工作,也正是在他的領導下,我國最早在東北實現了全區財經工作的統一。作為全國經濟工作的橋頭堡,中財委最首要的任務就是整治金融秩序,盡快穩定社會物價水平,從穩定著手恢復經濟水平。
二、從上海會議開始的金融物價斗爭
上海作為當時全國最大的城市,全國的經濟中心,黨中央和毛主席將這場物價穩定戰的戰斗中心不出意外的定在了這里。陳云同志親自到上海實地調查后發現,在解放后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受國民黨多方面封鎖,轟炸等原因的影響,全市內連續的大范圍物價波動就經歷了至少兩次。而在8月初召開的上海經濟工作會議上,陳云同志就對癥下藥的提出了治理經濟問題要有政治觀點的指導思想。要求我們著眼大局從全國范圍看問題,立足于革命戰爭的全局看問題,抓住問題的實質,力爭找到最有效的解決方法,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自信。要想到解放戰爭的勝利已經近在眼前,偉大的新中國即將誕生,眼前的這些困難是奪取勝利過程中必須經歷的困難,我們一定要有戰勝它的勇氣和決心。會議還提出了重點依靠恢復和發展生產的指導思想。[2]
建國伊始,穩定金融物價的斗爭,主要是和當時的民族資產階級中的投機資本家的較量。上海解放的第一周,充當本位幣的仍然還是銀元,當時的人民幣還買不到成批的東西。從而滋生了瘋狂的銀元投機。當時的銀元投機風暴猛烈地沖擊著上海的金融市場,嚴重危害了傷害市民們的正常生活,這就說明了如果不禁止銀元流通,有效治理銀元投機,人民幣的信用就樹立不起來。上海市在金融治理工作前期采用的經濟方法,就是在發現大量拋售銀元的措施失靈后,果斷采取了強力的政治干預方法,首先發動和組織以工人為骨干的各階層人民發動輿論力量,同時一舉關閉了上海的銀元投機中心,即上海證券交易所。拘捕了所有的非法投機者。通過政治打擊和強力管理行動的雙管齊下,人民幣終于占領了上海市場。從這次物價斗爭采取措施的決策中,可以看到在經濟斗爭中,不光需要經濟手段,必要時還需要果斷采取合適的政治和法律手段。[3]這次行動也是響應了上海財經工作會議的指導思想,即首先學會從政治上看問題,而經濟問題由于有自身發展的規律,其問題的最終解決也終歸要回歸適當的經濟手段和經濟方法,這是需要注意和借鑒的方面。
三、統一財政經濟的內容
金融物價斗爭勝利后,上海市場物價雖仍有起伏,但沒有大的波動,說明市場已經初步實現了穩定。但這穩定還只是暫時的,此時全國的財政經濟還沒有統一起來,全國財政收支嚴重脫節的情況仍然存在,中央財政基礎仍不牢靠,仍然缺乏強硬的腰板。首先是全國軍政人員1950年已超900萬,在當時是很大的負擔。其次,收入計劃沒有按計劃完成。1950年2月的稅收只完成了60%。[4]最后也是最困難的是,全國的收支脫節狀況非常嚴重。當時收入的大頭是公糧,而收到的公糧都在地方手上,地方自己可以“先到先得”,而中央卻拿不到,而這900萬軍政人員則受中央調配工資,中央的工作就做不下去了。可見當時形勢的嚴峻,急需統一財政經濟的管理工作。1950年3月,以政務院名義發布的關于統一國家財政經濟工作的十條決定,奠定了統一全國財經工作的管理體制的雛形。而之后中央發布的關于全黨保證實現《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關于統一國家財政經濟工作的決定》的通知,加上黨和國家嚴格執行保證了全國范圍內順利實現了全國財政經濟工作的統一。
四、總結
平抑物價、統一財經措施的成功嘗試,使飽受經濟問題影響,深陷經濟困境的中國人民得以解放。而脆弱的中國經濟能夠穩定下來,新中國以后的各項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和開展,又不得不說是依靠黨中央和毛主席的領導和決策。在這兩場重要經濟”會戰”的過程中,全黨認識和步調高度一致,而后來財政經濟工作的統一,也使得社會主義經濟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平抑物價、統一財經的工作也總結出了一個道理,就是恢復和發展經濟,不能放任通貨膨脹發酵,對少數投機者的投機行為要嚴厲管理,堅決制止。要知道解決財經問題的最終方法還是要靠發展生產,在發展生產中摸索經濟發展的規律,在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去搜尋和積累工作經驗。而陳云同志作為在全國經濟衰敗頹廢階段被委以重任的一員大將,也用自己智慧又不失穩重的頭腦冷靜分析,果斷決策拿下了這場對黨對新中國都至關重要的金融戰斗的全面勝利!
參考文獻:
[1]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上卷)[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8.
[2]戴坤.陳云指導上海經濟恢復的思想與實踐研究(1949-1952)[D].華東師范大學,2014.
[3]劉豫.毛澤東與新中國成立初期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J].傳承,2009
[4]韓廣富.陳云與建國初期的中央財經委員會[J].理論學刊,2009
[5]劉曉剛.論1949-1956年陳云的財政思想[D].河南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