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竹欣
摘 要: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創新已經成為經濟發展新的驅動力。近年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激勵創業創新的稅收政策,通過稅收政策來支持企業創新,雖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是與經濟新常態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要求相比,我國創新激勵導向的稅收政策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如:稅率高、稅負重、區域稅收優惠力度不一、中小企業優惠力度不足。本文基于創新驅動戰略的意義,指出我國創新稅收政策存在的問題,并對如何改善現有的企業所得稅以激勵企業創新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企業創新;稅收優惠;企業所得稅
一、企業創新驅動戰略對企業經濟發展的意義
2018年4月16日中興通訊遭遇美國制裁,美國商務部發出公告,7年內禁止美國企業和中興通訊公司開展業務。長期以來,我國通訊行業依靠美國芯片技術,此次中興事件引發人們的思考,推進自主創新是我國應對全球化和信息化挑戰的關鍵一步。企業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改革創新體制,激發企業的創新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一般來說,企業實施創新驅動有兩種途徑,一種是企業自身通過改革技術而進行,還有一種是依靠政府實施某種政策而進行企業創新。比如,通過實施稅收優惠政策,刺激企業增加企業的資金量和人才需要,從而進行創新。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我國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現實意義。科技創新,不僅可以直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而且可以通過科技的滲透作用放大各生產要素的生產力,提高社會整體生產力水平。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可以全面提升我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有力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降低資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長遠意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產業技術創新,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改變過度消耗資源、污染環境的發展模式,既可以降低消耗、減少污染,又可以提升產業競爭力。
二、我國現行企業所得稅在推動企業創新戰略中的存在問題
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以降低稅率、減免稅額、稅前加計扣除、減免企業所得稅為主要手段,激勵企業創新。不過,與經濟新常態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要求相比,我國創新激勵導向的企業所得稅改革仍然存在問題。
(一)企業所得稅稅率、稅負
1.稅率偏高
2007年企業所得稅改革之后,企業所得稅的稅率雖然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參照全國的平均水平來看,稅率還是偏高,我國接近世界平均稅負率的水平看似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然而與周邊各國稅率情況相比,我國國際稅收競爭壓力仍然很大,企業負擔很重。對企業而言,稅率的降低有助于刺激投資、擴大再生產,有利于企業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2.稅負重
我國的企業所得稅稅收負擔率偏高,企業負擔重。有關數據顯示,在全球52個國家和地區中,我國的稅負位居第二。例如金額巨大的資產重組事項導致企業的所得稅上繳金額很大,使得企業的稅收負擔較重。
(二)稅收優惠
1.稅收優惠措施受益面有限
首先,我國稅收優惠的范圍有限,一般局限于特殊群體和特定類別企業。而且限制條件多,普惠程度不高。這與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目標不相協調。大眾創業,是一種社會行為。因此要求政府在制定稅收優惠政策時,要考慮更多的企業,而不是局限于某些特定的企業和群體。
其次,我國雖然有關于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政策,但是在認定高新技術企業時,所要求的條件過于高,很多有一定創新支出的企業都無法達到要求,導致不能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最終會使企業發展緩慢,甚至因為超負荷的創新支出負擔帶來經營困難的局面,得不到稅收優惠政策的企業進行融資發展也會更加困難。
2.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投入不足
我國目前稅收優惠政策偏向于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大型企業,而對中小型私有企業的稅收優惠相對較小,稅收不公加劇了不公平競爭和稅收政策效率低下。我國中小企業自身經營規模較小,所聘請的財稅人員專業能力偏低,在實際工作中,并未經過專業培訓就上崗,對國家最新出臺的稅收政策知之甚少,未能結合國家政策來開展工作。同時,我國中小企業由于人才、資金、技術方面的缺乏,導致中小企業發展緩慢。
3.小微企業自主創新的稅收優惠難以保障
首先,激勵企業創新優惠的稅收政策宣傳力度不夠,小微企業由于不了解扶持政策,而導致無法享受稅收優惠。比如研發費加計扣除是一項備案管理的優惠政策,如果在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期沒有備案,其研發經費加計扣除就不可實現。由于小微企業對政策了解不夠,很容易錯過備案期而無法享受這項優惠。
其次,稅收優惠政策缺少特殊細則,可操作性不強。這從某種意義上說,可能會影響小微企業享受稅收優惠。
4.企稅法中存在零星創新激勵稅收優惠條款,缺乏系統性
首先,我國目前支持企業創新的優惠政策系統性不夠,法律層級和效力較低,沒有統一的稅收法律法規或文件對鼓勵創新的稅收政策進行明確說明,難以體現稅收法定原則,同時,缺少規范性和穩定性。
其次,目前我國企業創新優惠政策主要是稅率的優惠、研發成本的加計扣除以及固定資產的加速折舊等,但對于風險更大、所需資本投入更多的企業研發和成果轉化過程的稅收優惠政策缺失,這種政策的缺失導致各個企業更加傾向于引進高新技術,而不是研發技術,這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我國創新稅收政策的制定初衷。
5.區域稅收優惠力度差異
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東部的稅負比中西部高,中西部享受更多的稅收優惠。中西部地區技術創新水平較低,主要靠政府財稅政策支持技術創新,西部地區由于地域條件的限制,部分高科技類型企業支持不夠,稅收競爭和經濟集聚效應的交互影響,會使地區間的稅率差別變得更加多樣化。
三、企業創新戰略視角下企業所得稅的改革建議
(一)降低稅率、減輕稅負
創新型企業的稅負太重,國家也可以通過減免所得稅方式降低企業稅收負擔,盡可能降低企業應繳納稅款,為企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和保障。通過減免稅政策,為企業減負,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同時,雖然在企稅改革中,對稅率進行了一定的調節,但是力度不夠。為激勵企業創新,應該降低稅率,減輕稅負。
(二)稅收優惠政策要系統性、體系化
結合當前的國情,將我國企稅中創新的稅收政策進行梳理。對稅收優惠政策進行完善,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我國關于企業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既涉及到折舊費、研發費的扣除,同時也有關于特定企業和行業的稅收優惠,內容比較瑣碎而且分散,這就需要加快稅收創新立法的步伐,實現創新稅收優惠政策的體系。同時,完善企業創新項目的稅收優惠鏈條,增加對于企業研發階段和成果轉化階段的稅收優惠,減少企業在創新階段承擔的成本。對于企業失敗的創新項目,也要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減少企業因創新而需要承擔的風險。
(三)加強對中小企業的創新政策支持
創新稅收優惠政策要充分考慮中小企業,促進和調動它們的創新積極性;實行有針對性的稅收激勵政策,減少中小企業的稅收負擔,盡可能降低中小企業創新的風險,為中小企業實現創新掃清障礙;對于中小企業來講,激勵創新的稅收政策供給不足,所以,只有在政府政策支持下,才能為中小企業注入新的活力,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謀求發展。政府應該切實了解中小企業所面臨的環境及條件,應該實施一些真正對中小企業創新有幫助的稅收政策,可以設立專項用途資金,專門用于支持中小企業創新,同時配合以各種稅收激勵方式。中小企業有了資金,人才技術方面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企業也就可以大膽的邁開創新的步子。
(四)稅收優惠范圍放寬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是在制定企業稅收政策時,要考慮到大多數企業的情況,從企業的實際出發,減少對特定行業和特定企業的稅收優惠激勵,避免企業為了享受創新優惠,弄虛作假地向稅收優惠的規定靠攏,盡量減少優惠行業設置,避免更多企業因為行業身份而受到優惠歧視。降低對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標準,使更多的企業享受到稅收優惠,這將會進一步促進企業的創新支出,進而提高的我國的創新水平。
(五)區別地區實施差異性所得稅優惠政策
我國經濟發展中,地區經濟發展區域差異明顯,東部中部地區企業的創新潛力更大,應該實施更多所得稅優惠政策吸引企業的創新投入,而中央應該把稅收補貼政策傾向于西部地區,引導更多創新型企業在西部投資,避免西部地區陷入經濟及創新發展的惡性循環。因此,政府針對不同地區實行不同稅收政策,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研發水平,鼓勵企業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培璐:企業所得稅改革問題研究[J].低碳世界,2016,(9):246.
[2]劉成龍:發達國家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及啟示[J].經濟縱橫,2015,(9):116-118.
[3]丁瑞芳:基于新經濟環境下中小企業財政稅收政策創新的思考[J].經濟師,2018,(4):46.
[4]劉萱、黃濤:基于企業所得稅對創新驅動戰略稅收政策的分析[J].經濟研究,2017,(9):71.
[5]劉群:國外運用財稅政策促進中小企業融資的做法及其借鑒[J].南方經濟,2016,(3):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