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思 張科青
摘要:近年來,從在讀大學生中征集新兵是新形勢下建設現代化、信息化軍隊的重大戰略決策。隨著近年來一系列相關優惠政策出臺,應征入伍和退役復學大學生人數逐年上升,大學校園誕生了退役復學大學生的特殊群體。高校加強退役復學大學生教育管理,一方面能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成才,另一方面能激勵更多優秀學子為實現“強軍夢”做出貢獻。因此,加強退役復學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當前亟需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退役復學 ?大學生 ?適應性
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正式頒布實施。高校開展國防教育是國家法律賦予的神圣職責,對建設我國現代化國防,在學生中樹立國防意識具有重要意義,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充分發揮他們的優良作風,在高校開展國防教育,如何幫助他們順利融入班級,適應學校的生活逐漸成為一項新的課題。
一、退役復學大學生的現狀
調研發現,當前退役復學大學生總體狀況良好,絕大多數退役復學大學生政治思想素質高,生活習慣好,學習認真,意志堅定,能嚴格要求自己。但由于種種原因,他們在學習、生活、升學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困境。
學習與生活方面
從軍營回到校園后,許多退役復學大學生對大學課程感到生疏,在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等方面與其他同學存在一定的差距,學習跟不上老師的教學步伐和班級的整體進度。在部隊中,士兵講究以服從為天職,一舉一動都要請示、匯報,他們被培養成為堅定的命令執行者,基本上沒有個人發揮的余地。在高校,大學生擁有較多的自由,對自己的方方面面有著更多的自主支配權。退役復學大學生離開部隊返校后,反而失去了自我,感覺不適宜,不知所措。
升學與就業方面
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退役復學大學生在升學、就業等方面所享受的優惠政策沒有得到完全落實。在升學和就業中,退役復學大學生并沒有感覺到自己的優勢,反而有年齡較大的壓力。同時,因為兩年時間的學業中斷,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習的連續性,導致他們的專業知識相對薄弱,在升學和就業中處于劣勢。
心理方面
退役大學生從軍人向學生角色轉變時表現被動
雖然國家大力提倡學生入伍,但是退役復學的學生人數畢竟在少數,因此高校對此投入的精力也有限。盡管退役復學大學生人數逐年上升,但在全國2625萬在校生的范圍看則人數較少,比例較低,對于高校則更是少數派。加上高校任課老師對退伍復學大學生了解過少,造成了高校學生工作的“盲區”。
2、退役大學生在校園人際交往情況不大樂觀
同軍隊環境不同,大學環境有很大的差異,有不少的退役復學大學生會不自覺的排斥大學生活。雖然明確軍隊和高校的環境、文化氛圍的差異,但是退役大學生的內心卻無法認清軍人和大學生角色定位的不同,對于“軍轉地”的新環境表現出難的發展。
二、退役復學大學生困境的主要原因
政府:退役安置政策執行力不夠為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軍入伍,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包括退役復學大學生在升學、就業等方面的相關照顧。但是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各級政府對退役安置政策往往是打折執行、替代式執行,加上當前對退役安置的監督體系不健全,導致很多優惠政策沒有能夠真正落實到位。
高校:重視程度不夠由于明確的考核要求,高校武裝部會將征兵列為重點工作。但對于退役復學大學生回校的安置工作,由于缺乏相應的考核和激勵措施,再加上退役復學大學生人數很少,高校對的重視程度不夠,經常處于聽之任之的狀態,沒有對他們做出專門有針對性的對待和積極教育引導,對于他們的融入性問題也常忽視。
(三)部隊:缺少退役前的教育引導,部隊經常會搞各種儀式來歡送退役復學大學生,但對他們退役后如何融入到新環境、新集體的有針對性的教育引導工作很少。其結果是退役復學大學生只是簡單地更換了學習、生活地點,中間沒有任何過渡環節,極容易產生融入性問題。
(四)個人:自我調節不夠,在經歷了兩年的部隊生活,很多退役復學大學生返校后,在自我身份和角色轉變中不積極,總喜歡用“退役復學大學生”的身份將自己標簽化,不愿意和新環境、新集體中的人溝通交流,這也是造成融入性問題的原因之一。
三、高校加強退役復學大學生教育管理的途徑與方法
造成退役復學大學生困境有很多方面,高校作為其中最關鍵的一環更需要加強退役復學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在“強軍夢”視域下創新教育管理的途徑與方法,具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一) 完善教育管理機制
高校要高度重視退役復學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成立以分管學生工作的校級領導為組長、相關職能部門和二級學院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退役復學大學生教育管理機構,由學校武裝部為主要執行部門。
( 二) 針對性地解決退役復學大學生各方面存在的問題
1.加強角色轉型教育引導為了幫助退役復學大學生能夠順利轉型,提供相關的思想教育引導和心理疏導。如召開座談會,邀請專家來做專題講座,傳授轉型方法途徑;安排心理老師進行一對一心理交流,幫助他們卸掉心理障礙等。通過上述途徑,幫助退役復學大學生融入到新環境、新集體中。
2.加強學習方面指導
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克服各種困難,與周圍學習環境保持和諧一致,最終取得良好學習效能的心理傾向。為幫助退役復學大學生能夠在學業上盡快融入到新班級、新環境中,高校要加強對他們學習方面的指導,組織專門老師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組織黨員、學生干部和成績好的學生對他們進行一對一的學習幫扶。幫助他們在最短時間內在學業上趕上同屆在校生,融入新的班集體。
3.加強升學就業指導
為解決退役復學大學生升學和就業問題,高校要對退役復學大學生做專門的升學就業指導,提高他們知識水平和就業能力。如可以定期舉辦針對退役復學大學生的專場招聘會,為他們提供合適的就業崗位,給他們創造就業機會;舉辦針對退役復學大學生的專門升學考試,為他們單獨設立升學名額等,為解決他們在升學就業方面的融入性問題提供幫助。
總之,做好高等院校退役復學學生的適應性工作,不僅能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創新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還能發揮退役復學學生特長,為高校、為社會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