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涵悅
音樂創作、表演和欣賞是音樂實踐中的三大重要環節,然而音樂創作是音樂實踐的基礎,創作的背景與社會和時代的息息相關,表演是創作和欣賞的中介環節,欣賞則是音樂審美實踐活動最基本的形式。
音樂創作的靈感與其時代經濟政治和文化背景息息相關,如歌劇《白毛女》它是由魯迅藝術學院老師與學生集體創作的大型民族歌劇,這部中國的新歌劇已經成為了紅色經典。在政治上,1942年5月2日,在陜西延安毛澤東曾發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了文藝并不是超階級的,文藝是要和工農兵群眾結合在一起的。此音樂創作的時間是在1945年左右,那時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將召開,蘇聯紅軍已經從歐洲返兵打日本,日本敗退,很明顯我們的抗戰就要勝利了,勝利曙光已經慢慢來臨。祖國是哺育我們的母親,是我們生命的搖籃,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自豪。我們的祖國有5000年悠久的歷史,在歷史長河中涌現出了大批的英雄豪杰,前人為了祖國的每一寸土地而和敵人做殊死的斗爭,因為他們的付出和犧牲,我們的祖國才得以富強。因此,我們要時常對自己說:“我是中國人,我為此而感到驕傲!我熱愛我的祖國,熱愛這片養育我的土地!《白毛女》的創作是將中國共產黨的階級斗爭和人們對新生活新面貌的感情相結合在一起,反映新的局面來臨,迎接戰爭勝利,體現出人民群眾對新生活的向往與憧憬。在經濟上,當時處于抗戰時期,經濟面臨封閉和軍事也被包圍,革命根據地面臨著嚴峻的經濟困難情況,中共中央領導為了克服經濟困難,開展了大規模生產運動,也就是大生產運動。這次運動幫助人民群眾走出困境,為抗戰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歌劇《白毛女》創作體現了群眾百姓渴望翻身,渴望解放和新社會,側面襯托出地主階級的殘忍,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對新社會走向繁榮富強的熱切期望。在文化上,那時提出了"民眾娛樂改進"的觀念,除春節鬧秧歌之外的活動,群眾還有些日常的娛樂活動,如舊戲班、吹手班、皮影子戲、瞎子說書、自樂班、剪紙、猜字謎識字等等,大力開展文化娛樂活動讓民眾的情緒向健康愉悅的方向發展。以其選曲《北風吹》為例,是根據河北民歌《小白菜》和《青羊傳》改編而成,可以分為兩段:第一段描寫了當時的場景,北風吹、雪花飄,除夕的夜晚,爹爹出門躲債去了,除夕晚上還沒有回來是這樣的一副場景。這一段旋律優美景色和情況的描寫和敘述,刻畫出喜兒的天真、開朗、純樸,以及對爹爹強烈的思念之情,音樂演唱者在演唱時要把自己想象成“喜兒”,把自己對爹爹的思念和盼望的心情表達出來。第二遍“還沒回還”時速度放慢,略帶一絲擔憂和迫切的心情。第二段,“賣豆腐賺下了幾個錢,爹爹稱回來二斤面,帶回家來包餃子,歡歡喜喜過個年,人家的閨女有花戴,爹爹錢少不能買,扯上了二尺紅頭繩,給我扎起來”轉成了四拍子,抒情性增強。由前八后十六的節奏開始并多次使用平八和前十六后八的節奏型,通過旋律和節奏上的變化,反映了喜兒盼望爹爹回家過年的急切心情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具有敘事性。因此,演唱者在演唱時要把第二段的著急的情感表達出來,與第一段形成對比,演唱者要帶著迫切急切的心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去演唱,體現出地主階級的殘忍以及人們渴望翻身渴望和平。這部歌劇給我的感觸很大,讓我明白了我們當代青年要好好珍惜我們的生活,我們現在的生活是用前人的鮮血和斗爭換來的,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從小時候就要樹立起愛國精神。熱愛祖國是我們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的美德,我為自己生活在這個國家而自豪,生活在這個民族而自豪,我熱愛我的祖國,熱愛這片土地。我們國家是一個歷經苦難的國家,但我們不怕苦難,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為創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