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予薇
本文概括的講述從商代青銅器出現到秦漢時期的青銅器工藝。青銅器是誕生于人類文明的一種器物,最早出現在六千年前的蘇美爾文明的古巴比倫兩河流域,其中最早期的青銅器代表是雕著獅子形象的大型銅質刀。青銅器是由紅銅與錫的合金制作的青銅合金制成的一種器具,在兩千多年前逐漸被鐵器所取代。青銅器早期在世界各地都有出現,是一種世界文明的象征。四千多年前的中國青銅器開始發展,并且制作精美,器型眾多,在世界青銅其中享有很高的榮譽和藝術價值,不僅代表著中國手工藝技術的進步還反映了不同時期的文化特征。
這篇論文將從中國工藝美術史期間的青銅器的造型分類角度詳細研究。
青銅和紅銅相比較而言,青銅是由紅銅加錫制作而來的,紅銅發紅,制作成青銅合金之后發青故名青銅,在青銅發明之前是人們大多數使用紅銅和石器并用的的時代,故名紅銅時代或者銅石并用時代。
一、商代
商代早期的青銅器大致都是仿照陶器的器型制造,包括炊器或者酒器或其他器皿,器型比較單一簡單,花紋也比較簡單,線條粗拙。到了商代中后期的青銅器胎體變厚,花紋逐漸復雜,出現了多層花紋和底層花紋,使得主花紋和底層花紋形成對比,形態更加大氣優美。這個時期的造型有烹飪器、食器、酒器、水器、雜器、兵器、工具等,根據不同的用途被分為不同的分類。
(一)烹飪器
在烹飪器的種類中,鼎是這個時期的大型青銅器皿,他的主要作用是煮肉,銅鼎一開始的造型起源于陶鼎,有一個大肚子的鼎主體和足組成,有三足鼎也有四足鼎,同時有雙耳,可以用木棍或鏈條穿過方便提取。鼎的變化代表著不同的時代特征,鼎在古代不僅僅是烹飪器,也是權力的象征,“問鼎”也代表著圖謀篡位。不同的等級對鼎的使用有著嚴格的規定,普通人不能使用,而天子使用的是九鼎,如果超越規定也是一種犯罪。甗是一種烹飪器物,類似于現在的蒸鍋,下面的水蒸氣可以透過銅片上的孔蒸熟上面的食物。這些器物的發明都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雖然青銅器的制造消耗很大的人力物力,當代帝王對百姓的壓榨也很殘酷,但人民的智慧也流傳至今,為后世對古代文明的研究留下了重要的線索。
(二)食器
食器方面簋的種類比較多,類似于現代的碗,但是有圈足,他在商代后期出現,后期還出現了有耳有蓋的簋。
(三)酒器
青銅酒器可以說是這個時期最昌盛的一種器型,商代是奴隸制社會,帝王沉迷酒肉美人,并且有著很復雜的祭祀儀式或隆重的慶祝儀式,所以商代后期就幾乎出現了所有的酒器器型,可以說是完善了酒器的所有種類,其中還包括爵、斝、角、觚、觶,并稱“五爵”。酒器中不僅有喝酒的器物,盛酒的器物,釀酒的器物,還有祭祀的器物,慶典的器物。有的人認為商代的滅亡跟酒有關,認為酒使人失去自我,所以后世在沒有像商代這樣多的酒器出現,可以說商代是青銅酒器的鼎盛時期。爵是最常見的一種酒器,我們在電視劇中經常能看到,他是由一個圓形杯為主體,前有流后有尾,酒杯上還有兩根柱子。另外還有釀制酒的容器比如卣,還有專門的調酒和溫酒的容器罍,專門在祭祀時用的容器彝,在祭祀的時候盛酒不飲,而是澆在地上。
(四)水器
水器種類較少,鑒是商代常用的一種青銅器,類似于現代的盆。鑒不僅可以盛水,還可以盛冰,在沐浴時可以用來澆水,在沒有銅鏡的時期裝滿水就可以當作鏡子鑒照容貌,可以說是一盆多用。盤也是一種盛水用的容器,但他的用途就比較單一了,盤的造型口大腹淺,是一種用來洗手的容器。二、西周時期
西周時期的食器變化比較多,周人大多認為酒能滅國,所以酒器的開始沒落,酒器種類變少的同時人們更加注重飲食,食器開始種類繁多起來。簋的變化很大,之前的簋是沒有耳的,西周早期簋增加了雙耳,有的雙耳上增加了裝飾和耳垂,造型變得多種多樣,人們在使用起來也有更多的選擇,也是人們審美提高的一種表現。人們不僅局限于器皿的實用性,不再全部照搬陶器的造型,人們更加注重器皿的造型美觀和青銅器的特點。再到后期簋除了雙耳,還增加了蓋,使用起來更加方便,
豆是早期的陶制豆演變而來,陶豆的歷史非常悠久,從很早開始就有,但青銅豆是從西周開始出現。青銅豆是一個淺盤,底下連柄,大多數是用來盛調味品的器皿。
(一)酒器
周人大多開始禁酒,認為商朝的滅亡是因為沉溺酒肉美人,商朝有完整發達的釀酒技術和酒器的制造技術,所以導致人們沉迷,所以周人開始禁酒,甚至頒布禁酒令:“群飲汝勿鐵,盡執拘以歸于周,予其殺。”所以商代發達的釀酒工藝和酒器制造工藝到了周就開始逐漸沒落,有的青銅酒器甚至在后世消失并且沒有再出現。
(二)水器
壺的應用在西周開始變多,而且壺的形體造型和工藝的變化也很豐富。西周早期的壺造型修長有耳,西周晚期則加了蓋,蓋不僅可以保溫防塵需要的時候可以拿下來當作水杯。更符合實用的規律,并且雙耳上加了耳環,也是為美觀考慮。水器樂器兵器的使用依舊延續了前朝的造型。
三、春秋時期
春秋時期的青銅器變化多樣,但依舊延續了前朝的基礎造型。鼎的樣式在春秋時期是變化很大的,新樣式是鼎的上面添加了蓋,蓋上通常還有一些環紐。這個時期的鼎的地方特色比較濃厚,曲中有直。而且鼎的各種用途不同被賦予了不同的名字。這個時期的各種青銅器都照著使用更加方便轉變,體現了該時期人們對器物的要求也發生了改變。前朝的青銅器相比于用途,更多的是對于權力的象征和剝削奴隸的行為。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更加注重造型的美觀和器物的實用性,為了美觀出現的是環和紐、花紋等裝飾,為了實用則對青銅器造型進行了改進。
四、秦漢時期
到了工藝美術空前發展的秦漢時期,青銅器不再局限于實用器物,開始向工藝品方向發展。由于秦皇暴政民不聊生,雖然統一了六國,統一了漢字貨幣等一系列措施,修建長城,精修建筑宮殿陵墓,但秦始皇政府對于人民的壓榨也使得人民合理推翻親皇朝,開始了我國輝煌的漢朝。漢朝的工藝美術十分精美,技藝高超,西漢時期甚至還設立了非常完整的手工業管理機構。我的家鄉是山東淄博,淄博當時是非常著名的紡織品的產地,種類繁多制作精美,且手工技藝非常復雜。秦漢時期的青銅器也非常精美,不僅精美,還出現了很多曠世神作,如震驚天下的長信宮燈、馬踏飛燕等著名的青銅工藝品。馬踏飛燕現在作為旅游局的標志,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參考文獻:
[1]《美的歷程》李澤厚
[2]《中國工藝美術史修訂本》田自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