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祎 余朝文 陳世遠 朱穎慧 張志祥 高涌
【摘 ?要】目的:研究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DVT)形成置管溶栓治療(CDT)與血栓形成后綜合征(PTS)的相關性分析。方法:對2015年2月-2018年7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100例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置管溶栓治療的相關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應用靜脈彩超和造影術對血栓的溶解率進行計算,并對手術早期的療效進行評價。通過對患者進行靜脈彩超和造影術的0.5-2年的隨訪,對患者深靜脈通暢率進行評價。結果:100例患者的溶栓溶解率為88%;通過對患者術后3、6、12和24個月的隨訪,其DVT的通暢率分別為94%、91%、85%和83%,12個月PTS的發生率為14%,24個月后發生率為17%。結論:CDT是一種有效的治療DVT的手段,安全性較高,使用該種方式患者PTS的發生率較低,因而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DVT);置管溶栓治療(CDT);血栓綜合征(PTS);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R1 654.4 ? ? ?【文獻標識碼】B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3-0145-02
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是一種極其嚴重的疾病,危害性較大,治療不當容易引起急性肺栓塞的發生,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嚴重的危害。而在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治療中,如處理不當則會引起后期的深靜脈血栓形成后綜合征,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1]。導管接觸性溶栓是一種治療DVT的有效手段,優點是創傷小、安全性高、效果理想。對發病14天以內的DVT,CDT均具有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但是CDT能否有效降低PTS的發生率臨床尚有爭論。本文通過對100例患者的數據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CDT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療效以及對于PTS發生率的影響,具體研究內容見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將2015年2月-2018年7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100例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納入研究,對患者置管溶栓治療的相關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47例;年齡區間23-70歲,中位數年齡(47.5±10.6)歲;患病類型:中央型28例、混合型72例;患病時間2-13d,平均時間(5.6±1.2)d。所有患者經過DVT彩超以及造影檢查均得到確診,并且接受CDT治療。所有患者的DVT自身血液高凝狀態對研究影響不大。
1.2 方法
1.2.1 植入可回收下腔靜脈濾器
在進行CDT之前對所有患者植入下腔靜脈濾器,通過健側股靜脈進行置管穿刺,然后進行下腔靜脈造影,確定患者下腔靜脈是否存在狹窄病變或血栓的情況;對下腔靜脈管徑進行測量;對深靜脈開口位置進行確定[2]。放置完畢后確定其位置、形態以及是否通暢,完成相關操作后對穿刺部位進行包扎。
1.2.2 置入溶栓導管
完成下腔靜脈濾器植入的工作后,按照患者DVT靜脈造影的指引,確定植入導管的部位,保證溶栓端在血栓之中。
1.2.3 溶栓方式
將50萬IU尿激素和50ml的生理鹽水按照40ml/h的速度持續性注入,根據患者的體重決定使用量,每日用量不得超過120萬IU。在進行溶栓期間對導管的情況進行持續性關注,如造影顯示DVT通暢,則可停止進行溶栓。
1.2.4 術后抗凝治療
給予患者抗凝和穿彈力襪治療,術后對患者持續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進行抗凝治療,治療3d。患者出院后給予患者利伐沙班進行治療,口服服用,每日2次,每次15mg,進行為期3周的抗凝治療;之后每日服用20g,進行2個月的治療;2個月后加用華法林進行治療,每次3mg。當患者凝血酶原時間調整至超過1.5倍后則可停止使用利伐沙班,繼續穿彈力襪,服用華法林進行治療,時間為0.5-2年[3]。
1.3 隨訪
觀察患者隨訪期間DVT的通常情況;分析與PTS的相關性,術后記錄患者的Villalta評分,評估患者患側PTS發生率和嚴重程度,Villalta評分包括皮膚感覺異常、肌肉痙攣、疼痛、沉重感以及皮膚發紅、色素沉著、脛前水腫、淺靜脈擴張和腓腸肌壓痛。
1.4 統計學處理
通過表格的方式對臨床相關數據進行表示。
2 結果
2.1 血栓溶解率
在治療期間患者病情較為平穩,并未出現嚴重的并發癥,98例患者術后4周內順利將濾器取出,2例患者因為易栓體質故永久放置濾器。100例患者的溶栓溶解率為88%,數據較為顯著。
2.2 PTS的發生
通過對患者術后3、6、12和24個月的隨訪,其術后的深靜脈通暢率分別為94%、91%、85%和83%,12個月PTS的發生率為14%,24個月后發生率為17%。
3 討論
DVT的治療方式不同其遠期效果也不同,CDT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通過開通管腔后能夠起到保護深靜脈瓣膜以及避免或降低PTS發生率的作用。研究顯示將CDT與抗凝治療聯合使用對急性DVT進行早期治療,能夠有效提高血栓的溶解率同時還能夠降低PTS的發生率,其效果優于單獨應用抗凝法進行治療的效果。
CDT能夠明顯提高血栓的溶解率,聯合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術其有效率能達到81%,并且并發癥較少甚至無并發癥,同時還具有穿刺點出血少,患者很少會出現消化道出血、顱內出血等癥狀較為嚴重的并發癥[4]。本文研究結果與以上觀點吻合,在本次研究組患者血栓的溶解率為88%,在整個治療的過程中并未出現嚴重的出血情況以及并發癥,術后1年PTS的發生率已經基本穩定。鑒于以上多種優勢,CDT近年來已經成為治療急性下肢DVT的首先方案。
綜上所述,應用置管溶栓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其療效較為理想,并且還有利于預防血栓綜合征。
參考文獻
[1]陳虎,高涌,劉鵬,et al.不同路徑置管溶栓聯合介入手術治療髂靜脈壓迫綜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比較[J].中華解剖與臨床雜志,2018, 23(5):442-445.
[2]曾存良,張鑫鵬,劉勇.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的介入置管溶栓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8(45):31-32.
[3]郭偉昌,黃智勇,李昭輝,et al.置管溶栓治療惡性腫瘤患者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療效分析[J].現代腫瘤醫學,2018,26(1).
[4]吳強,覃海航.不同途徑置管溶栓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臨床對照研究[J]. 海南醫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