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躍姝
摘要: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國手機用戶不斷激增,覆蓋率接近于100%。移動互聯網進入我國偏遠地區,豐富了偏遠地區人民的傳播方式、生活方式,尤其對當地青年的消費習慣與社交方式等產生了重要影響。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 ? 青年生活方式
一、研究意義
移動互聯網與智能手機都已經基本普及,我們現在經常可以看到“懸崖村”的彝族青年們用抖音等視頻軟件直播和錄播自己的生活,也可以看到他們消費方式開始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網購,并且還通過直播等方式,在網絡上出售當地特產與文化產品,從而謀求生計。與此同時,他們也利用手機學習知識,試圖縮小與其他地區的差距。青年作為國家發展的生力軍,智能手機能夠打破廣大人民對于青年生活方式的刻板印象,探尋青年的社會交往新渠道,同時能夠縮小青年間的學習能力差距,改變青年的生計來源與消費方式,打破區域隔閡,利用智能手機建立起新的社會群落。因此,本選題梳理智能手機如何對青年生活方式產生的影響,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二、智能手機對我國青年生活方式的研究綜述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16-59歲的中青年人數總數占到了我國人口總數的64.3%。2018年5月2日,習總書記在考察北京大學時,向全國各族青年、向全國青年工作者致以節日的問候。習近平總書記寄語我國廣大青年:廣大青年要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年在國家的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青年生活方式與社會發展,文化建設息息相關,因此探討我國青年的生活方式至關重要,筆者查閱相關文獻后發現,對于青年生活方式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類。
1.青年生活方式與身體健康。
這一類型的文章主要是從醫學角度去探討青年亞健康狀況,當代青年大多都習慣熬夜,喜愛火鍋、燒烤、夜啤酒等飲食,養成了很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連習大大也提到了年輕人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對于青年的健康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再此基礎上也出現了很多的青年亞文化,比如“熬夜文化”“深夜食堂文化”等。
2.從文化熱點角度去透視青年生活方式
這類文章通過對于一些文化熱點現象的解析來研究青年的生活方式,比如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年輕人中間興起了很多的網絡流行語,通過這些青年間的文化熱點去分析和研究青年亞文化,研究青年的價值觀與美丑取向,從而以此來折射當代青年人的生活方式。
3.對某些特殊青年群體的生活方式的研究。
對于特殊青年群體生活方式的研究主要是按照青年的職業進行劃分的,大量的文獻探討了青年教師的生活方式、青年醫生的生活方式、青年運動員的生活方式等話題,通過探討不同青年群體的生活方式,我們也能從中找到青年的生活方式共性。當然,除了按照職業進行劃分之外,還有較多的學者關注“空巢青年”的生活現狀,對其生活方式也進行了較為深刻的研究。研究視野廣闊,具有很強的現實價值。
三、手機對于生青年活方式的影響
2018年中國互聯網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國網民規模達8.02億,普及率為57.7%。其中,手機網民規模已達7.88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3%;農村網民規模為2.11億,占整體網民的26.3%。
隨著全球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手機的普及尤其是智能手機的普及,對我國人民的生活方式影響甚大,筆者做了如下歸納與總結。
1.智能手機對于大學生生活方式的影響。
智能手機在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他們的生活帶去了很多不利影響。豐富和海量的傳媒內容一方面能夠打破空間隔閡,讓知識的獲取更加便利和快捷,讓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更加便利、協調與融洽,傳媒產品的多樣化使得學生的消費更加便利等;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差,很容易沉迷手機,因此也產生了很多的低頭族,甚至在個性化的推送面前,學生單一的興趣取向與內容單向度,使得青年學生慢慢進入“信息繭房”;除此之外,大學生群體由于自身對于信息缺乏準確的判斷力,因此很容易受互聯網內容影響,從而走上歧途或沉迷不良信息等。
2.智能手機對于青年家庭生活方式的影響。
智能手機使目前我們的家庭聯系更加緊密,尤其是對于我們擁有青年群體的家庭而言。青年群體通過將大量的移動互聯網內容與家長分享,雙方之間形成了新的交流形式與語言。同時其帶來的“微”生活方式也在我們萬千家庭中興起。父母在子女成長教育中的方式受手機影響,慢慢開始發生改變,原有傳統家庭生活方式開始被打破。甚至有的家庭中,子女還在學生階段就開始利用智能手機幫助父母一起維持家庭的生計,這在以前都是不敢想象的。
3.智能手機作為新媒體之一,與其他新媒體共同作用,對我國青年生活方式產生影響。
目前很多學者在做研究時,都是從移動互聯網的角度出發,探討新媒體對于我們廣大老百姓生活方式的影響,這一類研究比較宏觀,主要是探討移動互聯網促進了我們人民消費方式的改變,促進了消費升級;豐富了人民的日常生活;普及了很多的知識等。同時也提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使我們人們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節日生活變得更加的儀式化和程序化,我們的生活方式正在潛移默化的受到網絡新媒體的“培養。”大量的青年群體進行網購的同時也開始自己當起了“老板”,將自己的家鄉特產、家里的農副產品的甚至是自己使用過的優質產品在網絡上售賣,已獲得盈利。此外,還有大量的青年通過智能手機進行自主內容生產,樂于將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等與廣大用戶分享。
四、小結
總之,智能手機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主要產物,對我國主要的內生力軍青年的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們在社交媒體及各大短視頻網站上看到了我國青年的愛國主義情感的覺醒與強化;智能手機促進了更多的青年個體進入社會,個體社會化發展趨勢明顯;豐富的傳播內容使得我國青年有了更多的解壓選擇,也有了更多的進行自我個性展示的平臺。當然,青年在使用智能手機的時候也要注意幾個問題,比如當代青年消費方式的變化,要注意消費觀的異化;此外是要對于網絡上的傳播內容加以區別,不能夠盲目跟風和從眾;更要避免沉迷于虛擬世界,對自身認識產生偏差,從而逃避現實生活,導致精神懈怠。
參考文獻:
[1][美]歐文·戈夫曼.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M]. 馮鋼,譯.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9.
[2]鄧志強.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青年社會心態的現代性嬗變[J]. 中國青年研究,2018( 4) : 5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