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惠 張玉 丁新怡 馬佳超 馬佳越
【摘 要】目的:觀察循證護理在心肌梗死并發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護理效果。方法:選取本院所收治的70例心肌梗死并發心力衰竭患者;將采用循證護理干預前的35例患者作為對照組;采用循證護理干預后的35例患者作為研究組;對比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住院時間與患者滿意度評分。結果:護理后,研究組患者搶救成功率、住院時間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中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循證護理在心肌梗死并發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值得推廣。
【關鍵詞】循證護理;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2-0158-01
心肌梗死是患者的冠狀動脈突發阻塞導致心肌供血突然中斷,局部心肌出現缺血性壞死與損傷。心力衰竭作為心肌梗死患者最為嚴重的一種并發癥;在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需要輔以良好的護理干預,以此來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率,促進患者的康復效果[1]。本次研究了70例心肌梗死并發心力衰竭患者,分析了循證護理在心肌梗死并發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7年04月至2018年06月收治的70例心肌梗死并發心力衰竭患者。其中,對照組35例患者中,男患者21例,女患者14例,患者的年齡在62~84歲;平均年齡(71.18±3.62)歲;研究組35例患者中,男患者22例,女患者13例,患者的年齡在63~84歲;平均年齡(73.72±4.45)歲;所有患者在各項一般資料中均無差異,可以進行對比(P>0.05)。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干預。研究組采用循證護理干預:(1)建立循證小組:根據患者的病情,成立循證護理小組。根據循證護理原則,針對患者的病情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結合自身的護理經驗,明確各種循證問題。率先對生命威脅較大的患者進行處理。在資料庫中搜尋與患者病情相關的問題,并與小組成員共同討論解決方法;(2)循證護理內容:對患者的各項生命指標進行嚴密監測,一旦出現異常情況需要立刻告知相關醫師,并配合醫師進行對癥處理;由于大部分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往往會存在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因此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況對其進行個體化的心理疏導,了解患者遇到的問題,并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幫助患者解決相關問題。此外,需要對患者日常意識進行合理的控制,讓患者多食低熱量、清淡的食物,并主要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
1.3 評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搶救成功率與住院時間;同時采用自擬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比兩組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滿意度評分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則表明患者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包,對患者的各項癥狀評分進行統計;計量資料均采用 標識;計數與等級資料則使用頻數標識;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兩組之間對比以X2進行檢驗。
2 結果
護理后,研究組患者在搶救成功率、住院時間以及對護理滿意度的評分中均優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3 討論
心肌梗死是臨床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心內科疾病,該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與致死率;當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會出現心力衰竭與心律失常等并發癥,嚴重威脅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2]。對于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的來說,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還需要輔以良好的護理干預。現階段,循證護理被廣泛的應用在臨床護理中;與傳統的護理方式不同,循證護理更加符合現代護理理念中以人為本的思想;其主要通過成立循證護理小組,以小組的形式針對患者的病情,通過查找文獻資料與以往治療案例等方式,為患者制定有效的護理計劃;通過,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等方式,提高臨床護理的質量與有效性,進而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的康復[3]。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采用循證護理進行護理干預后,患者在搶救成功率、住院時間以及護理滿意度中均顯著優于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的對照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相比于傳統護理干預,循證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搶救效果,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在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曾柏華. 循證護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發心力衰竭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醫藥導刊, 2017,18(2):74-75.
[2]柏麗萍. 心肌梗死并發心力衰竭患者應用循證護理的臨床分析[J]. 中國醫療設備, 2017,7(31):57-58.
[3]余珊, 張麗敏, 張藝. 心肌梗死并發心力衰竭患者循證護理的Meta分析[J]. 西部醫學, 2018,27(14):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