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惠敏
摘 要: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及文化底蘊的多民族國家,我國歷史底蘊傳承多年而從未衰竭,主要原因是我國有著獨特的傳統文化特色及精神內涵。該種文化特色與精神內涵衍變至今已經成為一種理論——國學文化。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作為學生教育道路上的啟蒙教育,對于學生日后的語文素養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且新課程標準之中也明確提出了要在教育過程之中融入國學文化,進而幫助學生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所帶來的魅力。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教師對于國學文化的重視程度不足,且在教學過程之中的問題較多。本文通過對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之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國學教育的問題進行分析,探究具體的教育取向及路徑,僅供參考。
關鍵詞:新時代國學;語文教育;取向與路徑
小學教育過程之中的語文課程與國學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且新課程標準之中明確提出了要重視對學生的國學教育,并將新時代的國學理念融會貫通到整個語文課程教育體系之中。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狀態逐步發育的初始階段,在該階段教學過程之中融入國學教育能夠使得學生加深對我國國學文化概念的理解,在語文學習過程之中豐富自身情感,陶冶自身情操,使得小學生更好的接受到系統性的國學教育。新時代教育背景下的國學教育對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及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也有著關鍵的作用。
1 新時代國學元素融入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的現狀分析
1.1 缺乏明確的國學教學概念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之中融入國學教學就必然要對國學概念及內涵有著一定的了解或者研究,但是什么才是國學概念?教育工作者至今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概念,這就使得不同的語文教育學者對國學概念有著不同程度的理解。而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之中由于概念的模糊使得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之中融入國學理念的教學過程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教師無法以具體的國學概念為依據進行相應的教學,沒有入手的教育角度。即使教師根據自己的理解對國學概念加以融入,學生也會因為自身認知程度不夠而無法理解其中的內涵,使得整個國學教育融入沒有發揮出其應用的價值和作用。
1.2 教師忽視了國學融入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自身生活閱歷較淺,且正處于教育的初級階段,他們對諸多新鮮的知識內容固然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但是缺乏自身的主觀意識,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加以引導。教師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引導者,能夠對國學融入發揮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在現階段的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受到了傳統的單一應試型教學理念的影響,使得其知識針對語文學習過程之中字、詞、句等內容進行講解,其教學的目的也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以更好的應對考試,取得優異的成績。而最為基礎的國學教育則被教師忽視,他們認為小學課堂上的融入國學教育根本無法促進學生成績提升,反而會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除此之外,如果對小學教材進行分析,我們也不難發現教材之中的國學文化較少,根本不利于教師借助教材內容開展國學教育。最終使得國學融入只是一句空話,沒有進行實際的教學活動加以開展。
2 新時代國學融入小學語文教學體系的方式
2.1 提高對國學融入的重視
新時代國學概念的融入需要以教師為主導,以教材及國學概念為依據,教師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之中融入國學教育理念,就必然要加大對國學的重視程度。首先,教育工作者與相關的教育部門要明確好國學融入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及價值,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明確好自己的引導者身份,注重對學生國學知識的培養,幫助學生了解到更多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并讓學生貫徹落實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之中。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也要加大與學生的溝通,了解到學生的實際想法,通過對教學方案的完善和改進開展教學工作。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的制定者也應當尋找使得小學生學習的國學文化素材,合理的融入其中,或是在一些細節方面融入國學文化知識,在潛移默化之中培養學生的國學理念。
2.2 在語文教學環節注重國學經典故事的導入
語文學習屬于一門理論知識及概念的學習,且幾乎伴隨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但是語文學習也是一個較為枯燥漫長的學習歷程,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自身年齡的特點,使得其很難長時間對語文知識保持濃厚的興趣。這就使得傳統教學過程之中的國學教學只會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反感,甚至厭倦心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之中一定要充分考慮好學生現階段的年齡的特點,通過對國學文化之中的一些經典內容的選取來導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之中,幫助學生緩解國學學習所帶來的的壓力,還能夠幫助學生集中自身注意力,以經典故事的形式實現國學文化的融入。例如:教師在講解關于刻苦學習的內容時可以向學生講述國學文化之中“聞雞起舞”的故事情節;在講解古人在艱苦的環境下仍然奮斗學習的內容時可以導入“頭懸梁錐刺股”、“閉門苦學”等一系列的內容。學生在聽取教師故事內容的講解之后,對國學文化有一個新的理解,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再通過引導讓學生自主搜集相應的知識內容,以幫助學生拓寬視野,豐富自身的國學知識儲備量。
2.3 拓展延伸、開拓視野
語文內容的學習是一個不斷持續積累的過程,教師單純的依靠教材之中的閱讀內容是很難滿足國學融入的需求。固然小學語文教材之中的內容適合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但是其中也有許多局限性,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內容學生都有著一定程度的了解或是早已掌握的非常熟練,且對于教材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也非常透徹。教師如果單獨依靠教材內容去進行學習,只會使得學生的閱讀范圍及閱讀面變得更窄,無法幫助學生提高語文閱讀素養。所以,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積極地開展課外閱讀,引導學生去閱讀一些國內的優秀文化作品。通過一些讀物的大量閱讀來增加學生視野,幫助學生豐富自身的想象力。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年齡階段特點進行推薦,并讓他們在閱讀完成之后進行溝通交流,抒發自身的情感。
3 結語
國學文化是我中華民族的靈魂所在,更是我國傳承多年而久經不衰的關鍵。在小學教學過程之中滲透國學文化已經成為現代時代發展的必然需求,也是素質教學理念推行的必要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一定要結合實際的教材內容及學生特點,借助多樣化教學方式進行融合。
參考文獻:
[1] 謝紹賢.新時代國學融入小學語文教育的取向與路徑[J].新教師,2019(07):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