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韻
尊敬的叔叔阿姨:
您們好!我是小樂。
我聽聞在專業選擇的問題上,叔叔阿姨跟李明存在一些分歧,看到我最好的朋友郁郁多日卻始終不敢跟父母吐露真情,我實在于心不忍。所以,我鼓起勇氣,冒昧的給你們寫信,還望叔叔阿姨原諒我的魯莽,同時,也想借此機會,說一說我們的想法。
首先,我十分理解你們對李明的期盼,希望他能走一條衣食不愁的“財富之路”。但是,在我這個好朋友看來,相比于學金融,學醫才是李明真正的志向,我希望你們能考慮李明的意愿,尊重他的追求。
李明立志從醫并非一時沖動,而是源于深愛。相識多年,我們總聽到他對學醫的向往,他也常跟我們分享新學到的醫學知識,或利用課余時間去醫院當志愿者,可見其志向堅定且持之以恒,這是多么美好又幸運的事情呀!雖然金融是當下的大熱行業,但是,學金融一定就有最好的出路嗎?不見得吧。“收入高,待遇好”的金融行業競爭異常激烈,哪怕只想在濟濟人才中占據一隅之地,也要奮力“廝殺”。你們是想讓李明擁有優渥的物質生活,不過,相信你們也清楚,物質財富不是李明的心之所向。
再者,“救死扶傷”的醫生是十分崇高的職業。醫務工作者們是牢記 “希格拉底誓言”的白衣天使,在“生”與“死”之間奔波,完成一次次生命的接力。“醫者仁心”是醫師們矢志不渝的信仰,引領著他們毅然前行。在最近很火的醫療紀錄片《人間世》中,有位醫生說到:“我們每天都是在沖刺,與死神賽跑,把病人從死神手中‘搶回來。”叔叔阿姨肯定能想象出一位醫生在“打敗死神”后欣慰的笑容。雖然,從醫可能會錯失享受“金融新貴”的富足生活,可是,如果李明棄醫從“金”,那他將永遠無法體會到夢寐以求的精神滿足感。他深知僅有物質富裕是單薄而蒼白的,但相反,精神滿足和對志向、對信仰的堅持足以填補物質的缺口。讓李明追求自己志向,堅持自己的信仰,成為偉大的醫者,豈非“人生樂事”?
最后,李明選擇從醫,不僅是為了滿足心愿,也是想為社會出力,成為棟梁之才。作為同輩、摯友的我非常欽佩他淡泊物質不隨波逐流的可貴品質。假使人們都一味利己,無人奉獻,這是何其悲哀。李明想當一名醫生實是“志存高遠”,懇請叔叔阿姨再三考慮。
其實,我們深知父母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好。不過,即將成年的我們也與每個成人一樣,有自己的需求和思想,是獨立的個體。李明喜歡的作家龍應臺也說過“有時讓孩子擁有獨立思考和自由表達的權利,平等地和孩子進行探討,尊重孩子合理的選擇,走他應當走的路,承擔他應當承擔的責任,相信孩子會成為更好的那一個!”我也贊成心理學家羅杰斯“人是天生具有自我實現的潛能”的觀點。所以,請您們試著傾聽李明的內心,并尊重、支持他。作為李明最好的朋友,我相信他會為夢想充分挖掘潛能,最大程度實現自我價值,得到比“富裕”更寶貴的人生財富,成為父母真正的驕傲!
再次對我冒昧的打擾向叔叔阿姨致歉!
敬祝
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晚輩小樂謹上
X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