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目前的英語教學中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如何在日常的教學中實現教學過程交際化,并在教學交際活動中發揮教師的作用是目前我國中學英語教學改革所面臨的新課題。
關鍵詞:存在問題 教學的實質 教學過程交際化 教師的作用
一、中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
(一)應試型教學
目前測試仍為檢驗學生能力的一個重要標準,加之由于客觀上存在片面的以學生中考或高考成績的高低來衡量教師水平及學校教學質量優劣的現象,因此導致了教師在教學和學生的學習上仍然只注重猜題和筆試練習,忽視了聽說及實際能力的培養。
(二)由于教學條件所限仍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
目前由于條件所限,很多教師教學中仍采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滿堂灌”教學模式,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沒有時間對教師講解的內容及時加以消化、理解,使得課堂氣氛沉悶而沒有活力,造成了學生的疲勞感及厭學情緒。
(三)母語式一教師應加強自身素質
有些教師由于自身語音面貌不好,英語語言表達能力不強等多方面因素,往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過多地利用母語教學,因此忽視了對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見了外語便想譯為母語,結果嚴重影響了理解的速度,遏制了其英語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提高。
二、關于中學英語教學的思考
針對上述三個問題,在今后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采取“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思維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模式。為適應今后的需要,培養更多更好的外語人才,中學的外語基礎教學工作必須針對這三個方面作出相應的改革,即努力實現外語教學過程交際化這一教學改革目標。
下面,我就結合《看、聽、學》及《新概念》這兩本教材在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情況談談
對教學過程交際化這一問題的幾點體會。
(一)在交際化的過程中學習新的語言知識
交際活動是人與人之間思想、感情相互溝通交流的過程,而外語作為一門語言是實現這一活動的基本工具和手段。
在上新課的方法使用上,教師往往采取模擬交際化過程的課堂教學模式。一般情況是在交際過程中讓學生掌握新單詞,吸取并運用語言材料。
1.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并根據前后文章內容推斷生詞的意義。
對于生詞較多的文章,培養學生先結合圖片聽一遍,而后讓他們講授課文中有誰、發生了什么事,然后根據上面的方法判斷生詞的含義。對于生詞較少的文章,則要求學生在聽后盡可能地講出課文中的主要內容。采取同學之間互相復述、提問的方式,也可以讓一部分學生先聽,然后講給那些沒聽過的同學,這樣學生為了想知道故事的內容,就會認傾聽,努力思考,而聽過錄音的同學也會盡力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講解。從而實現了語言的交際目的。
2.不斷改變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中學生思想活躍。因此教學方法不能一成不變,必須根據教材和學生的情況經常變換教學方法。對于較熟悉的文章題材,可以以談話的方式開始,有時也可以借助圖片法讓學生充分發揮其想象力,由學生自己編寫故事,這樣學生急于知道自己講的是否與文章一致,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格外集中。類似的教學方法還有猜結局法,即讓學生先聽一半錄音,根據文章的內容及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充分運用想象,猜測文章的結尾。例如在《看、聽、學》第二冊的Lesson 9中,Sandy and Billy wants to play a trick on the girls.因此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What kind of tricks will they play?學生會發揮其想象回憶他們在April Fool's Day中曾用過的各種方式,使學生充分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二)用交際化的教學來使學生掌握語言知識
Dell Hymes認為交際能力不僅包括語法形式的正確,語言的接受性,還必須考慮語言是否恰當。在缺乏語言環境的情況下,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講英語的機會,以增強交際的流利程度。
在學生聽錄音的同時,提倡讓學生提出疑難,師生共同討論的教學方式。如《看、聽、學》第一冊中的Lesson 59“Good old Billy"這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Good old Billy can't touch his toes but he can play football.”學生討論后終于明白"Good old Billy"不是“好老Billy”的意思而應翻譯為"Billy真棒”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更加加深了對這一語言現象的理解和認識。
對于比較抽象的英文生詞,需要專門討論。例如,在初一教材“Monday mornings are usually terrible"這一課中出現了"terrible”這個生詞,可以在讓學生聽完了下面這句話"Father always gets up late and he is always in a hurry"之后,再讓學生回想星期一早晨來學校時的慌亂情景從而講授“terrible"這一詞的意思,加深學生的記憶。
對文章中的語法現象,不弄清楚便難以理解文章的含義,因此必須在學習新課之前先學。例如:修飾可數名詞的many ,few,和a few以及修飾不可數名詞的much ,little和a little,這些詞是學生在實際運用中常出現問題的語法知識。所以可以利用游戲的形式要學生進行比較,然后借助一些不可數名詞教授much ,little的用法。學生邊學邊用,學得快而牢固。
語音語調在交際中十分重要,必須引起學生的重視并要求他們認真模仿掌握。同時教師也必須及時糾正錯誤的認識,即:課堂利用過多時間訓練學生聽音的模仿能力是對課堂時間的浪費。初中的學生正處于打基礎的階段,不正確的語音必將嚴重影響其今后的學習。與此同時教師更應使學生認識到,不同的語調所表達的不同思想感情及含義。如“Yes?"如果讀作升調可以表示“什么事?”的意思,而讀作降調則表示肯定等語氣。讓學生在仔細聽的過程中試著比較其不同之處,以懂得語音語調的重要性。課內聽音,每一遍都有明確的目的和要求,聽完之后立即檢查,這不僅使學生的思想緊緊跟住老師的教學思路,更有利于提高他們“聽”的能力從而推動“說”的發展。
(三)語言知識的練習必須和交流思想結合起來
學習過詞匯、句型、語法知識后,要讓學生總結使用規則和方法,但應盡量把語言知識的練習和交流思想結合起來,使學生邊練邊用,例如在操練"should have done"和"needn't have done"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考試的實際情況談談各自的想法。如,有的學生會說"I should have listened to our teachers carefully, but...,"有的則說"I needn't have reviewed Lesson 1, for ..... "等等。? .
這種交際化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克服機械練習時只會模仿,而在實際交際過程中卻不會說、聽不懂的問題。
三、結語
綜上所述,交際化的教學模式不僅培養了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語言的能力,更充分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使其逐漸掌握了自學的本領,真正實現了“三主教學”模式中所提出的“訓練學生思維,以學生為教學活動主體”這一目的。
參考文獻:
[1] 蔡吉.“三主教學”模式,《中小學外語教學》,2000(4).
[2]崔紅梅. 立足課程特點, 搞好英語教學——中學英語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 教育教學論壇, 2012(11).
[3]黃惟娟.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探討[C]. 2018年“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研究”研討會.
[4]李松齡,陳瑩.“聽說交際活動是英語課堂改革的突破口”《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1990(5).
[5]黎新文. 中學英語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 師道:教研, 2010(1).
[6]劉葆宏,“教學過程交際化”《外語界》,1998(4).
[7] 彭云清. 初中英語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 新課程(中學), 2016(1).
[8] 王霜霜. 初級階段詞語教學環節交際化活動設計[D]. 中央民族大學, 2011.
作者簡介:王準寧,長春師范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