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衣古麗·吾布力 熱依拉·阿不力孜
摘要:加強護理病房呼吸機在臨床急救中的使用率較高,搶救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方法為機械通氣,但卻容易引發相關并發癥,例如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通常是指機械通氣后48h到將管拔出的48h之內所出現的肺炎。相關研究顯示,近年來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病率為9%~27%,但死亡率卻高達50%以上。為了有效防止ICU相關性肺炎的發生,提高其護理效果,因此,本研究選取2011年2月~2018年8月在本院就診的100例機械通氣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將研究結果具體報告如下,希望可以為相關行業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作用。
關鍵詞: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護理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2月~2018年8月在本院就診的100例機械通氣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通過抽簽方式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的患者中,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29例;年齡45~55歲,平均年齡(48.71±2.15)歲;呼吸機治療時間1.0~4.0d,平均治療時間(2.4±1.4)d。觀察組患者中,女22例,男28例;年齡45~56歲,平均年齡(48.72±2.43)歲;呼吸機治療時間0.5~4.0d,平均治療時間(2.3±1.5)d。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呼吸機治療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的是常規護理方式。觀察組患者給予一定的護理干預,具體對策如下。
1.2.1加強ICU管理
ICU病房患者進行的侵入性治療較多,護理人員對病房內的環境一定要保持干凈,每天需進行空氣流通,定時給予紫外線循環風空氣消毒,同時進行細菌學定期檢測,隔離帶有銅綠假單胞菌或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患者。實施無陪護方案,限制ICU病房的人員流動。嚴格按照規定戴口罩,勤洗手,進行無菌操作,避免細菌感染率和交叉感染。
1.2.2呼吸道管理
為了防止消化道和呼吸道內容物反流,要確保導管氣囊是否緊密關閉。每隔48h需進行呼吸機管道的更換,幫助患者進行有效吸痰,以便呼吸道順暢。為防止肺部感染,要確保呼吸道持續濕化,便于對支氣管上皮細胞生理功能進行維持,保證纖毛的正常運動,使帶菌痰液容易咳出。
1.2.3口腔護理
因口腔內細菌繁殖較為迅速,為減少細菌數量,應注意保持口腔的清潔度,護理人員每天對患者進行2-3次口腔方面的護理,以此達到防止細菌下移誘發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目的,另外須注意要定期幫助患者更換氣管插管固定帶和牙墊。
1.2.4用藥干預
按照規定, 護理人員嚴格把控抗生素種類和使用量 , 避免耐藥菌株出現。
1.2.5體位干預
床頭抬高 30~40°,患者保持半臥位,對胃內食物的消化有積極作用,同時也能避免出現食物的反流而引起呼吸道出現感染。正確飲食確保飲食中含有患者需要的熱量及其營養,且達到飲食平衡,有利于增加患者抵抗力和身體的恢復。危重的患者則給予鼻飼,胃管選擇時,需應用腔小且不易堵塞的。
1.2.6正確飲食
確保飲食中,具有有患者所需要的營養,且滿足飲食平衡,有利于促進患者抵抗力的增強和身體恢復。危重患者則給予鼻飼,胃管要選擇不易堵塞且腔小的。
1.2.7心理干預
ICU患者病情較為嚴重,針對此類情況,護理人員要主動和患者進行溝通與交流,傾聽患者的心聲,盡量幫助患者緩解不良情緒。同時也要充分給予患者鼓勵和支持,幫助其樹立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
1.3統計學方法
通過應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的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是以均數±標準差(x-±s)進行表示,采取t進行檢驗。P<0.05表示其差異具備統計學的意義分析。
2結果
2.1兩組患者pH值、血氣各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pH值、PaO2及SaO2都明顯比對照組高,PaCO2低于對照組,差異都具備統計學分析(P<0.05)。
2.2兩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情況及死亡情況患者的對比
對照組患者發生率22.0%(11/50),死亡率為14.0%(7/50);觀察組患者發生率為8.0%(4/50),死亡率為2.0%(1/50)。觀察組患者發生率及其死亡率都要明顯比對照組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3.8431、4.8913,P=0.0499、0.0270<0.05)。
3討論
呼吸機性肺炎通常采取的是以預防為主,其主要的護理措施包括按照規定勤洗手和嚴格進行無菌操作,降低交叉感染,限制病房人員流動,盡量控制和盡量減少應用呼吸機的幾率,合理把控抗生素的使用量;及時幫助患者進行定時排痰工作,盡量避免出現失誤反流或誤食的情況出現等。本次根據其結果可以知道,觀察組的pH值、PaO2及SaO2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差異具備統計學分析(P<0.05)。觀察組患者的呼吸機性肺炎發生率及死亡率都比對照組低,差異具備統計學分析(P<0.05)。上述結果說明通過加強對ICU管理、呼吸道管理、口腔護理、用藥干預、體位干預、正確飲食、心理干預等能夠有效降低呼吸機性肺炎的發生率,對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日后康復均具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對于預防ICU呼吸機性肺炎的應用效果較為理想,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pH值及血氣分析各指標,能夠有效減少呼吸機性肺炎發生率及死亡率,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趙紅霞,軒凱,周文靜,等.綜合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的護理干預研究.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8):1775-1777.
[2]朱立紅,管艷,周煒.預防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實施集束化綜合護理的價值觀察.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6,19(4):616-618.
[3]黃利華,蔡益民.ICU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原因分析與護理干預.醫學臨床研究, 2015,32(6):1235-1236.
[4]蘇文文.ICU 內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護理研究進展.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 32(23):1837-1840.
[5]周曉靜, 夏繁.綜合性護理干預對內科 ICU 機械通氣患者 VAP及治療效果的影響.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6, ?20( 14):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