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榮
摘要:從陜西省西安市閻良區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工作實際出發,總結性的闡述了創建工作模式“五個”到位的具體做法,指出了在創建工作中存在的三個方面的不足,并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探討性的工作措施。
關鍵詞:閻良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閻良是西安市的一個遠郊區,距西安50公里,總面積244.4平方公里,轄2鎮5街辦,80個行政村,總人口28.2萬,其中農業人口16萬,耕地24.1萬畝。2015年全區農業總產值達36.88億元,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8850元,位居全省前列。素有“中國最早的法制之鄉”、“中國航空城”、“中國甜瓜之鄉”、“中國綠色生態甜瓜十強區”的美譽。 2010 年閻良區被陜西省認定為省級監管示范縣。2015 年被省級確定為首批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2016 年通過了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的創建,成為首批創建成功的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在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過程中,從強責任、抓投入、建制度、重監管、優服務入手,大力推進創建工作,進一步提升了閻良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一、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模式
在創建過程中嚴格按照五個到位抓落實:
(一)責任到位。按照政府負總責、部門負職責、鎮村管轄區、企業嚴自律的責任體系,成立了以區長為組長,分管副區長為副組長,區政府辦、考評辦、發改委、農林局、財政局、水務局、糧食局供銷社、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質監閻良分局、公安閻良分局、工商閻良分局和各鎮街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完善區、部門、鎮街、村、合作社(企業)五級農產品監管網絡,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做到一級抓一級,形成層層有監管,處處有人管的監管體系。
(二)投入到位。做到財力、人力、設備投入到位。一是財政投入,每年為區農林系統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工作列支經費118萬元以上,同時為了做好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工作,政府會議明確提出將創建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保證創建工作順利開展。二是人員投入,在區農林局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配備5名監管人員,負責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在全區7個鎮街設立鎮街監管站,配備專職工作人員3名以上,負責本轄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在全區農村聘請75名監管員負責本村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積極構建“區農檢中心+鎮街監管站+基層檢測點+村級監管員”的三級四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在確立機構人員的同時,全面明晰崗位職責、監管制度、培訓制度、考核制度、獎懲制度等制度措施;三是設備投入,在區農檢中心配備氣象色譜儀、原子熒光分光光度計、農藥殘留速測儀等檢測儀器設備177臺(套),流動檢測車2輛,7個鎮街成立了監管機構,擁有專用辦公室及實驗室各1間,配備農殘速測儀、卡式農殘速測儀、天平、熒光檢測儀、離心機、電腦等檢測及辦公設備各1套,全面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工作。
(三)制度到位。完善制度,區政府相繼出臺了《西安市閻良區農產品產地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西安市閻良區農業投入品日常監督管理辦法》等,涵蓋產地環境管理、農業投入品監管、生產過程監管、產地準出監管、收儲過程監管、市場準入監管、三品一標標示監管等7個方面的20余項制度;建立監管名錄和“黑、紅”名單制度,及時公開曝光違法經營信息,提高誠信建設。
(四)監管到位。做到產前、產中、產后全程監管。一是農資監管,開展農資整治行動,重點對農業投入品市場進行檢查管理,通過聯合工商、質監、公安等部門,對轄區內的農資經營店進行地毯式檢查,對群眾反映較多,問題突出的區域重點檢查,嚴厲查處非法經營戶、制假售假和銷售禁用農獸藥等違法行為;二是生產監管,對農產品生產基地、養殖場等生產場所開展監督檢查工作;三是市場監管,對全區各大超市、農貿批發市場進行集中拉網式檢查,對違法違規生產、加工、銷售者進行曝光和嚴懲,嚴格市場準入制度,區農檢中心通過了“雙認證”,年開展定性檢測100個樣品,快速農殘檢測15000個樣品,進一步確保了市場農產品質量安全。
(五)服務到位。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試驗站和當地土專家,對生產者開展形式多樣的技術培訓,通過集中學習、田間指導、遠程教育網、電視臺等,全面提升農業人員科技水平;同時注重品牌服務,建立健全認證監管和補貼獎勵機制,制定出臺精品名牌獎勵辦法,鼓勵企業和合作社開展名牌創建工作,提升全區品牌聲譽。
二、存在問題
1、農產品專業檢測方面。鎮街監管站檢測人員不穩定,流動性強,缺乏專業技術人員,近幾年隨著現代農業園區和生產基地的不斷發展,基層檢測點不斷的增加,以至于專業檢測人員相對缺乏,為建設強有力的檢測人員隊伍帶來一定的困難。
2、農業投入品監管方面。一是宣傳不夠深入廣泛。由于面對的是千家萬戶,《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尚未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程度,關心、重視和維護農產品質量安全還未形成全社會的共識,造成社會監督力度不足。二是農業投入品監管較難。主要表現是農業執法人員缺乏,監管手段單一,監管難度較大。
三、對策建議
1、健全隊伍,提升檢測人員的素質。自上而下進一步出臺政策,確保建立有機構、有編制、有人員的監測隊伍;強化“區農檢中心+鎮街監管站+基層檢測點+村級監管員”的三級四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通過組織基層檢測人員參加各種專業技術培訓學習活動,每年開展走出去學和請進來講培訓活動,做到每人一訓,提升我區檢測人員的檢測能力;
2加強農業投入品的監管。由創建領導小組牽頭,各成員部門、各鎮街配合工作,通過LED、橫幅、宣傳單、培訓、媒體等多種宣傳方式,提高群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的了解。同時加大對農資門店和生產基地禁限用農藥的培訓,正確引導生產者合理用藥,在轄區內的園區和標準化生產基地設置農業投入品廢棄包裝物垃圾回收箱,由區級相關部門進行統一回收,進一步確保農業投入品源頭質量安全。
3、組建強有力的執法隊伍。加強農業執法能力建設,整合農業執法力量,負責全區農業領域的相關執法工作,并建立完善的執法程序和制度,做到嚴格執法、規范執法、文明執法。
參考文獻:
[1]程曉東,樊虎玲.陜西省農產品質量安群追溯體系建設現狀與思考[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7(2):88-91.
[2]陳曉華.2014年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成效及2015年重點任務[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5(1):3-8.
[3]李圣軍.農產品追溯的科學定位及運行模式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7(1):27-32.
[4]劉秀萍、趙明.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的理論研究與實踐[J].中國蔬菜,2010(7):1-3.
[5]馮杰,張全生,魯興容,等.淺談國內外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現狀[J].農產品加工,2014(9):64-65.
[6]高光,樊恒明.關于加強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思考[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6(6):3-7.
[7]唐奕祥,吳利交.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實踐及發展對策討論[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6(3):72-75.
[8]鄭新立,陳浩,崔新明.市縣級農產品智慧監管體系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5(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