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冰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進入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區域經濟發展的形勢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一方面,國家不斷加大對區域經濟發展方面政策、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的投入,為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另一方面,區域經濟發展資源分布不均衡和產業布局不合理等問題較大程度上限制了區域經濟發展質量的提升。在這樣的情況下,區域經濟發展要立足本區域經濟發展實際,以產業為導向不斷凝聚發展實力,探索更加科學、合理的發展路徑。本文在分析經濟轉型期區域經濟發展面臨新形勢的基礎上,就制約當前區域經濟發展的問題及相應的解決策略進行深入的理論與實踐探索,以尋求更好地釋放區域經濟發展活力的新思路、新方法。
關鍵詞:經濟轉型期;區域經濟;實體經濟;產業鏈
作為一種系統性的經濟發展方式,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在組團聯動、發展資源整合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包括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未統計港澳)、成渝、長江中游、中原、關中平原等在內的七大城市群以14.4%的國土面積集聚了53.8%的人口,創造了超過60%的國內生產總值,這充分說明區域經濟發展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當然,在看到區域經濟發展顯著成果的同時,我們也要對經濟轉型期區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不穩定性因素增多、新舊動能轉換乏力等問題保持客觀、清醒的認識,并通過區域經濟發展資源整合和路徑創新尋求新的發力點,以更好地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一、經濟轉型期區域經濟發展面臨的新形勢
當前的區域經濟發展是在國際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和國內經濟轉型發展的雙重背景下開展的,這種特殊情況決定了區域經濟發展會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此,在探索釋放區域經濟發展活力的過程中,要先對發展形勢進行準確把握。
(一)區域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
第一,區域經濟發展條件不斷優化。從區域經濟發展力量來看,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地區認識到區域組團式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通過本地區經濟發展資源的整合利用,實現了區域經濟的規模化發展,進而證明了區域經濟發展的有效性,使區域經濟發展的凝聚力不斷提升;從區域經濟發展環境來看,近年來,各地區開展的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活動弱化了區域經濟發展的阻力,使區域經濟發展的大門越開越大,為更多優質資源融入到區域經濟發展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第二,區域經濟發展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大。從國內市場來看,人們持續增加的經濟收入和美好生活需求為區域經濟發展創造了龐大的市場需求空間,各地區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開展相關的經濟發展活動,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實現經濟效益的持續增長;從國外市場來看,以“一帶一路”倡議為紐帶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策略為國內區域經濟發展創造了新的契機,各地區可以將生產的產品或服務輸出至沿線國家和地區,也可以將沿線優質的經濟發展資源引進來,壯大區域經濟發展實力。
(二)區域經濟發展遭遇的挑戰
第一,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環境持續惡化。近年來,以美國為代表的少數國家奉行貿易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通過加征關稅、高筑貿易壁壘等手段擾亂經濟全球化發展秩序,造成國際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增強,較大程度上破壞了區域經濟發展的國際環境。在復雜國際環境的影響下,區域經濟發展所遭遇的風險和挑戰是巨大的:依賴進口原材料的企業的生產活動遭受重大威脅,生產活動難以穩定、持續開展;依賴產品出口的企業因成本急劇增加而受到打壓。
第二,區域經濟轉型發展壓力持續增加。經濟轉型期的區域經濟發展面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優化和經濟增長動力轉換三重任務,而經濟發展經驗的缺乏和經濟發展創新力的不足使得區域經濟發展過多地依賴于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很難在短時間內適應經濟轉型發展的要求。同時,當前的區域經濟發展尚處于探索階段,各地區在區域經濟發展目標確定、區域經濟發展資源整合與利用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協同聯動,導致區域經濟發展動力難以快速轉換。
二、制約經濟轉型期區域經濟發展的瓶頸
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現實背景下,區域經濟的發展要保持清醒的認識,準確把握發展形勢,確保經濟發展持續穩定。當然,僅僅把握區域經濟發展形勢是不夠的,還需要立足區域經濟發展的現實情況,對制約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問題進行認真的梳理和解決。綜合來看,經濟轉型期區域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集中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經濟發展目標不明確
為更好地指導區域經濟的發展,近年來,黨和國家相繼出臺了包括《關于貫徹落實區域發展戰略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在內的一系列以指導區域經濟發展為主題的政策文件。雖然這些指導意見中明確了區域經濟發展的目標和要求,但往往是基于國家或地區宏觀層面所進行的目標設定,缺乏具體性和針對性,使得區域經濟發展的目標不夠明確、精準。同時,各地區在經濟發展目標的確定方面過多地依賴政策驅動和慣性思維,忽視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導致發展目標出現“水土不服”,缺乏真正落地實施的基礎。
(二)經濟發展優質資源缺乏
資源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要素,也是影響經濟發展能力和質量的關鍵所在。雖然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資源投入,優化解決了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土地、資金、配套基礎設施等資源稀缺問題,同時也為經濟發展資源的市場化流通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區域經濟發展中仍然存在人才、技術等核心要素缺乏的問題,直接限制了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程。同時,區域經濟發展主體在資源整合和使用方面存在過度的路徑依賴,對本地區分散的優質資源的重視度不夠,導致經濟發展資源的獲取渠道過于單一,一旦資源路徑受阻,勢必會造成經濟發展的明顯波動。
(三)產業結構不合理
產業結構不合理是目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一些地區在選擇經濟發展產業時,過多地考慮國家或地區政策的支持力度,認為政策明確支持的產業就一定能夠實現良好的發展,從而盲目地將大量的經濟發展資源投入到該類產業中,最終導致產業發展偏離地區實際,產生諸如產業同質化、低端化,背離了產業發展的初衷。同時,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由于缺乏統一性的規劃指導,產業發展項目扎堆現象嚴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區域經濟發展潛力的釋放。
三、優化區域經濟發展的策略
區域經濟發展是一項長期性、持續性的活動,需要根據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進行及時的發展思路、方式調整,以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針對經濟轉型期區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諸多阻力,需要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的原因分析和有效的策略構建,以提升發展的綜合實力和效果。
(一)立足實際,確定精準化經濟發展目標
明確的發展目標是實現區域經濟發展中精準發力的關鍵性要素。鑒于當前區域經濟發展目標不明確的現實情況,各地區要在相關政策指導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確定科學、合理、明確的經濟發展目標,為經濟發展凝神聚氣。
首先,科學研判經濟發展形勢,夯實區域經濟發展基礎。區域經濟發展是立足于特定區域進行的規模化經濟發展,其受外部市場環境和內部發展能力的影響比較大。在當前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錯綜復雜的情況下,需要先對當前區域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優勢和劣勢進行系統性、客觀性的分析,以確保經濟發展目標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其次,認真總結經濟發展經驗,穩定區域經濟發展步伐。不穩定性因素的增加使得區域經濟發展目標的設置和調整更加頻繁。為保證發展目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在目標確定過程中,要盡可能多地參考以往的經濟發展經驗或數據,避免最終制定的目標脫離實際。
(二)整合區域經濟發展資源
隨著區域經濟發展對資源的依賴度不斷提高,獲取優質經濟發展資源已然成為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任務。在當前區域經濟發展中優質資源稀缺的情況下,要從開源節流方面入手破解資源難題。
首先,拓寬資源獲取路徑。在資源獲取方面,區域經濟發展主體要根據現階段發展的實際需要,確立區域內外部相結合的資源獲取方案,在通過市場引進區域外優質經濟發展資源的同時,加大對本地區分散的優質資源的挖掘和整合力度,切實鞏固區域經濟發展的資源獲取基礎。
其次,努力提升資源利用效率。為改善對優質資源過于依賴的實際情況,區域經濟發展主體要從管理、技術等方面入手探尋高效的資源利用方法,在減少資源投入的同時增加實際的產出效益。同時,要下大功夫推進區域分工協調體系建設,借助精細化分工弱化經濟發展對優質資源的依賴度,使經濟發展更平穩。
(三)優化區域產業發展布局
對區域經濟發展來說,產業結構的合理性直接影響到區域經濟發展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在當前經濟發展結構不斷優化的宏觀環境下,區域經濟發展既要有選對產業發展方向的能力,也要有發展好優質產業的定力。
首先,確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產業發展策略。是否適應市場發展要求是衡量區域經濟發展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在布局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產業時,要通過對市場需求的深入調研和準確把握來進行科學的分析,確保最終的產業布局以滿足當前的市場需求為主線,防止產業布局出現失誤。
其次,增強區域產業發展的協同性。系統論認為系統是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各個要素組合而成的有機整體,系統的整體功能不是各要素功能的簡單相加,而是在各要素功能組合的基礎上形成的新功能。針對當前區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同質化、低端化問題,要通過區域產業發展的統一規劃來增強區域產業發展的協同性,將分散的產業優勢整合為強大的產業發展力。
四、結語
在當前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日益復雜的情況下,區域經濟以其總體平穩、差異發展的態勢展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優勢。而在經濟轉型發展的特殊時期,區域經濟發展也遭遇了經濟發展目標不明確、經濟發展優質資源缺乏和產業結構不合理的難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從確定精準化經濟發展目標、整合區域經濟發展資源、優化區域產業發展布局三方面同時發力,以更好地釋放區域經濟發展的潛力。
參考文獻
[1]史丹丹,王景妍.以中心城市建設帶動區域經濟發展[J].人民論壇,2018(13).
[2]劉國斌,宋瑾澤.中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J].區域經濟評論,2019(2).
[3]王亭亭.產業集群、城市群及其互動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J].合肥:安徽大學,2019
[4]崔忠平.區域經濟發展的創新驅動作用實證研究[J].沈陽:遼寧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