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歌
摘要:目的:觀察腦出血患者術后程序化鎮痛鎮靜護理干預效果。方法:選定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4例腦出血術后患者作為實驗對象,通過信封法,隨機劃分為Ⅰ組和Ⅱ組,各27例。Ⅰ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Ⅱ組實施程序化鎮痛鎮靜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顱內壓(ICP)水平及術后并發癥。結果:Ⅱ組患者ICP水平低于Ⅰ組;Ⅱ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Ⅰ組。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將程序化鎮痛鎮靜護理干預應用到腦出血患者術后護理工作中,臨床效果顯著,患者ICP水平明顯下降,并且很少出現并發癥。
關鍵詞:腦出血;程序化;鎮痛鎮靜
腦出血由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所致,誘因為高血壓,發病突然,病情危急,致殘率、死亡率高[1]。一些患者因出血過多、腦功能損傷嚴重等,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但常因顱內壓(ICP)增高、繼發性顱腦損傷等,出現術后躁動、胃腸道脹氣等情況,影響疾病恢復,甚至引發各類并發癥,延長住院時間[2]。在護理工作中,適當進行鎮痛鎮靜干預,可避免患者情緒波動,便于給出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案。本報告選取臨床病例分析程序化鎮痛鎮靜護理干預在腦出血患者術后應用情況。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樣本對象即2018年1月—2018年12月到本院治療的54例腦出血術后患者。采用信封法,均分為Ⅰ組和Ⅱ組。Ⅰ組男17例,女10例,年齡50-73歲,平均年齡(61.5±4.27)歲,小腦出血9例,基底節區出血11例,幕上腦葉出血7例;Ⅱ組男15例,女12例,年齡52-71歲,平均年齡(61.53±4.56)歲,小腦出血、基底節區出血、幕上腦葉出血分別為10例、8例、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
1.2方法
Ⅰ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靜脈推注舒芬太尼注射液(生產企業:IDT Biologika GmbH;注冊證號H20100124;生產日期:2018年10月01日)0.2μg·kg-1,再持續泵入0.1-0.3μg·kg-1·h-1用于鎮痛,并通過持續泵入丙泊酚注射液(生產企業:廣東嘉博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842;生產日期:2018年09月30日)0.5-3.0mg·kg-1·h-1起鎮靜作用。
Ⅱ組采用程序化鎮痛鎮靜護理干預:①成立護理小組:成立程序化鎮痛鎮靜控制小組,安排主治醫師、責任護士擔任小組成員,依據患者情況,確定鎮痛鎮靜目標,給出具體、有效的護理方案。②監測鎮痛鎮靜效果:每隔10min,用重癥監護室疼痛觀察工具(CPOT)和鎮靜程度量表(RASS)對鎮痛鎮靜效果進行評價,結合評分對用藥速率進行調整,如果CPOT評分在2分以下,RASS評分在-2—1分之間,將評估頻率控制在每2h一次。倘若評分增加,舒芬太尼、丙泊酚注射液劑量也應在Ⅰ組基礎上適當增加。反之,評分減少,則需要減少舒芬太尼、丙泊酚注射液劑量,以0.5μg·kg-1·h-1為宜,并與主治醫師溝通交流評估結果。③情緒護理:護理人員應依據評估內容、要求等,通過言語安慰、肢體撫觸等,對腦出血患者進行情緒護理,使其在術后保持較高的舒適度,有效緩解其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及術后疼痛。
1.3觀察指標
①顱內壓:10-15mmHg;②并發癥:意外脫管、繼發腦損傷、掙扎行為。
1.4統計學處理
在SPSS23.0統計學軟件中錄入實驗數據。年齡、ICP水平等作為計量資料經(`x±s)表示,通過t檢驗;并發癥發生率等作為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用X2檢驗。倘若P小于0.05,提示兩組對比差異顯著,可統計。
2結果
2.1兩組患者ICP水平比較
護理前,兩組ICP水平無明顯差異,組間對比差別不明顯(P>0.05)。護理后,Ⅱ組ICP水平比Ⅰ組低,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護理后,Ⅱ組意外脫管、繼發腦損傷等術后并發癥僅2例,發生率為7.41%,Ⅰ組術后并發癥一共6例,發生率22.22%。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價值(X2=4.103,P=0.042)。
3討論
腦出血患者手術過程復雜,術后疼痛嚴重。常規護理干預過于單一,僅為患者推注舒芬太尼、丙泊酚注射液等,以至于很難達到預期護理效果[3]。采用程序化鎮痛鎮靜護理干預,能夠使患者機體應激狀態得到緩解,提高耐受性,使腦組織始終保持低代謝狀態[4-5]。臨床上,持續微量泵入鎮痛鎮靜類藥物,很容易使藥物蓄積,增加感染發生率,延長住院時間等。近年,程序化鎮痛鎮靜護理干預逐漸推廣應用,便于主治醫師了解患者情況、神志水平,合理調整用藥,縮短術后恢復時間。結果顯示,護理后,Ⅱ組ICP水平為(14.32±0.45)mmHg,明顯高于Ⅰ組的(16.32±1.57)mmHg;Ⅱ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僅為7.41%,低于Ⅰ組的22.22%。
綜上所述,將程序化鎮痛鎮靜護理干預應用到腦出血患者術后護理工作中,臨床效果顯著,不僅能夠降低腦出血患者ICP水平,還能夠減少意外脫管、繼發腦損傷等各類術后并發癥,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劉秀麗.程序化護理干預對急性腦出血圍術期患者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6, 14(2):208-208.
[2]薛云.程序化護理干預對急性腦出血圍術期患者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9,6(3):134.
[3]李林.對急性期腦出血患者實施程序化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7,9(14):244-245.
[4]唐云紅.急性期腦出血患者應用程序化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7,36(1):37-39.
[5]肖淑敏.程序化護理干預對急性期腦出血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8, 16(7):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