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廣君
摘 要:高速發展的經濟,在帶動社會發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損害。環保理念的不斷深入,對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每一個企業都應遵循的原則。環境會計核算體系的構建為企業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提供了良好的指導,合理的環境會計核算體系使得企業的資源利用效率更高。企業構建環境會計可以對外提供準確的環境信息,可以進一步推進企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本文在闡述環境會計有關概念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企業環境會計核算的內容和方法,并提出了對環境會計核算實施的幾點優化建議。
關鍵詞:企業環境會計;會計核算;體系構建;實施應用
近年來,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其中,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的就是企業的生產和經營,協調和控制企業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是解決企業環境污染問題的關鍵?;谶@一現狀,國家要求企業必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協調好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在生產經營中把環境作為一個重要因素融入整體發展規劃中。而針對企業面臨的環境風險,有效的防范措施就是建立環境會計。
一、環境會計概述
(一)環境會計的概念
環境會計是會計的進一步拓展,以會計概念為基礎,利用多重的計量模式,核算和監督企業在人造與自然資本上的浮動,目的是使企業履行社會環境責任,確保環境保護,并提升社會效益。環境會計的特點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計量模式多樣化,不局限于使用貨幣進行衡量和計算;二是環境會計以外部成本內部化為核心思想,企業在生產和運營中所形成的外部環境成本由企業自身承擔;三是環境會計的對象范圍更加廣泛,包括人造和自然資本兩類。
(二)環境會計的目標
環境會計的目標分為兩個層面:微觀層面和宏觀層面。微觀層面的目標分為兩點:一是以環境會計為企業的利益相關者提供相關的數據資料,如企業的財務情況、經營現狀、現金流量、環保情況等,幫助其作出正確、合理的決策;二是利用環境會計體現出企業管理者受托經濟、環境以及社會責任的具體情況。宏觀層面的目標為使企業在生產和經營過程中,以遵循自然規律為原則,落實自身環境責任,走綠色可持續道路,改善社會資源環境,提升社會
效益。
(三)環境會計的原則
環境會計需要遵循的原則有以下幾點:一是社會性,根據當前我國的經濟環境發展情況和有關政策,企業走綠色可持續發展路線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企業在發展中需要遵循社會發展的趨勢,積極推行綠色、環保生產;二是政策性,企業進行任何活動都要遵循我國有關的法律法規;三是誤差降至最低,在環境會計的計量上,由于計量對象存在屬性、邊界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所以在會計的確定、計量以及最后的報告中不是一定準確的,只能將誤差降至最低值;四是環境會計信息充分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需要充分且全面,其信息涉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以及社會效益,可以反映出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的現狀。
二、環境會計核算的內容和方法
(一)環境會計核算的內容
隨著環保意識不斷增強,企業在生產運營中對可持續發展給予了一定的重視,同時國家也在政策方面制定了相應的規定,督促企業進行可持續性發展。企業在實施可持續發展上,需要充分利用會計信息,拓展企業環境會計的范圍,同時在實踐中獲得良好的成效。實施良好的環境會計核算,不僅可以提高環境會計信息的利用效率,還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經營成本。企業環境會計核算的內容包括以下幾點:一是環境信息是具有一定價值的,環境信息在實際情況下,企業對于環境負擔沒有進行考慮,重點放在了企業環境會計的成本、收益上;二是合理編制物質流平衡表,有助于達到實物型環境信息使用的良好成效;三是合理設定生態效率指標,基于網絡和信息環境,對影響生態環境效率的指標進行合理設定。
(二)環境會計核算的方法
目前,在企業環境會計核算上使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物質流平衡表法。在具體的環境會計核算中,首先,要收集和整理實物型的環境信息,提高該表的使用率;其次,基于物質流平衡表,整理并記錄企業一年內所有的流出和流入的物質總數量,流入的物質包括能源資源、原材料等,流出的物質包括生產的產品、廢料、廢水、廢氣等。在物質流平衡表中可以清晰地體現出企業在生產和經營過程中資源的投入與產出的各類物質的詳情,并且可以進行深入的分析。在實踐中,每一個物質的測量模式具有差異性,所以每一個物質在計量單位的選擇上差異性也較大,在測量上會存在一定程度的誤差,不能實現真正的平衡。利用物質流平衡表的主要目的是明確體現出在企業運行和生產中所流入與流出的物質資源,幫助企業減少投入的費用,從而提高企業資源的高效利用率,使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均得到增長。
二是設定合理的生態效率指標,結合科學的計算,利用該模式在具體的實施中完成環境會計和傳統會計的相互配合應用。在具體的應用中,生態效率指標的確定標準需要依據企業所屬的不同階段,按照實際現狀來確定。實際上,此指標屬于逆向指標,因此,在分析時需要將其保持在精確的狀態下,將數據控制在最小值。
三是核算價值型環境信息。企業的管理者在實物型的環境信息和價值型的環境信息兩類中,比較偏向于后者。價值型環境信息存在于企業的生產活動中,包括管理和生產兩個方面。在具體的應用中,企業對環境成本的控制要更加突出,為企業進行各種經營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環境成本核算在環境會計中是十分重要的環節,需要全面提升環境會計核算的水平。
三、環境會計核算體系構建和實施的建議
我國很多企業成立之初的目標都是快速發展經濟,獲得效益,從而忽視了對環境的影響,不少企業在發展中都是以破壞環境來獲得經濟效益。在具體實施中,環境會計核算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并且受到了很多限制,只有企業面對重污染時,才會選擇進行治理,基于這種情況,技術上存在的困難需要盡快解決。對此,企業應構建完善的環境會計核算體系。
(一)健全與環境會計有關的制度以及法律法規
環境會計的順利實施需要以完善的會計準則為基礎,需要構建出良好的會計核算體系。在環境會計有關制度的制定上可以吸收和借鑒西方國家的成熟理論和實踐經驗,根據企業自身狀況,以會計準則為出發點,制定出合理的、科學的制度,為我國企業實施環境會計奠定法律基礎。確定環境會計核算中的要素和具體內容,可以保障環境保護政策順利實施。
(二)建立高效的環保監督機制
在環保監督方面,主體是環保部門,需要對企業進行有效的環保監督。而環境會計核算則是由企業主導的,參與者還包括政府和有關的環保組織。我國的環保組織是環境專業會計委員會,可以直接參與環境會計的研究和實踐,同時可以聯系環保部門。企業則需要根據環境污染程度進行不同等級的界定,并提出相同等級的要求。這種要求是強制性的。在審計上,國家也建立了專門的環境審計機構,加大了對企業監督的執行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進環境會計核算的應用。
(三)提高環境會計核算人員的能力
當前,我國很多企業負責環境會計的人員在專業水平和個人素質方面均存在不足,為提高環境會計核算的水平,需要對從業人員進行針對性的培訓,豐富他們的理論知識,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同時,還需要增強從業人員的環保意識,使他們認識到環境會計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
四、結語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國家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重視環保的建設,這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企業走可持續發展路線。而環境會計核算體系的構建可以幫助企業快速收集和整理環境信息,進而更好地協調環境和企業發展之間的關系,這對推進企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楊杰.對構建環境會計核算體系的幾點思考[J].納稅,2019(23).
[2]王貴.基于物質流成本會計的企業環境成本核算體系應用:以太白酒業為例[J].財會通訊,2019(16).
[3]魏遠妹.污水處理企業環境會計核算體系構建的幾點思考[J].時代經貿,2018(36).
[4]王家璇.企業環境會計核算的實務分析[J].低碳世界,2018(11).
[5]黃水英.宏觀環境會計核算體系框架構想[J].財會學習,2018(26).
[6]由曉琴.生態文明視域下煤炭企業環境會計核算體系的構建路徑[J].商業會計,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