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楊
摘 要:本文通過對金融衍生品進行研究分析,結合金融衍生品市場監管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優化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專業提供可以參考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金融衍生品;監管制度;改進建議
一、金融衍生品的基本研究
金融衍生品通過交易合約形式,將產品債券賦予交易另一方,從而使得交易雙方債務問題得以明確;金融衍生品產生是以一般的金融工具以及金融產品為基礎的。
(一)金融衍生品杠桿效應大于一般金融產品
金融衍生品價值是在金融產品基礎上進行呈現的,所以金融衍生品在交易過程中應用到的資產較少,只要有一部分保證金即可;在獲得收益時,能夠體現出更高的杠桿效應,較之于一般金融產品更為突出。
(二)金融衍生品具有虛擬性
金融衍生品是在金融工具以及金融產品基礎上產生的,因此具有一定虛擬性;在金融產品價值產生以及運行過程中,與現實資產運動之間存在金融工具與金融產品的隔閡,所以其價值的體現,需要通過金融產品以及金融工具來體現。
(三)金融衍生品能夠規避一定規定
金融衍生品的應用與發展是在金融市場與契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所以金融產品由于其虛擬性以及不帶有價值,具有能夠規避現有金融行業規定的特質。這種特質可以使金融產品能夠根據需求進行業務拓展,由于其虛擬性較強,所以金融衍生品不能夠代表實際資產,并會對于資產評估帶來一些問題,不利于金融監管有效進行。
(四)金融衍生品的運行規則較為復雜
金融衍生品在應用以及運行過程中,由于其中所具有的規則較為復雜,所以金融衍生品在交易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產品拆分、組合等過程,使得金融衍生品相關業務更為深奧。因此,金融衍生品一般是在金融市場內部圈層中進行交易,在外部世界中由于操作復雜,規則不完善很難能夠得到拓展,這對金融衍生品持續發展具有一定限制性,制約其擴大規模。
二、金融衍生品市場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經歷了不同階段。與發展初期比較,目前監管制度已經較為完備,然而由于金融衍生品市場在不斷發展變化,所以相關規則在應用過程中也會面對新的問題,需要及時解決。
(一)金融衍生品發展與金融衍生品監管制度之間的不適應
在目前市場狀況下,參與金融衍生相關事務的人員越來越多,所應用的形式也在不斷變化當中。因此,從20世紀80年代就形成了各種制度,金融衍生品已經不具備相應適應性;金融衍生品創新,導致金融衍生品制度與金融衍生品監督相對不協調。由于金融衍生品的運行規則較為復雜,因此在目前市場中投資容易出現不穩定現象。
例如,我國央企曾由于對于金融衍生品投資,承受了較多損失,所以在國內金融市場中,金融衍生品相關業務并不算十分熱門;相應的監管機構對于金融衍生品規則研究以及其他研究相應下降。在制度的層面上,為了使得市場的穩定性得到保持,在金融衍生品的相關法律制度制定中,多是采取較為消極的態度,甚至禁止一些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進行。這樣的狀況,使得金融衍生品的監管力度以及監管能力的上漲與市場的發展之間形成相對的不協調。
(二)多頭監管導致效率低下
在金融監管過程中,應用多頭監管方式,導致監管效率相對較為低下。在不同市場中,金融衍生品的監管單位并不一致,這種狀況有可能導致在不同單位監管下,對于金融衍生品的監管規則存在差異;同時,各方之間需要進行及時溝通與合作,這一過程也使得金融衍生品相關交易受到各種阻礙影響,作出金融衍生品交易中應用時間較多,阻礙其發展。另外,在不同單位內部,監管工作作用也難以及時得到發揮。
(三)金融衍生品行業內部的規范性有所不足
由于金融衍生品能夠產生較高的杠桿效應,所以在行業內部,雖然風險性較高,但其中所含有利潤空間較大。因此,從事相關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人群仍舊占有較大比例。
在市場內部缺乏相應監管規則,相應人員在交易過程中,缺乏制約與規范。同時,其中涉及較大利潤,在一些有明確監管意見事務中,從業者不能夠遵守相關規則、有關監管部門監管力度不足,對于這種狀況難以察覺,導致監管力度在有規則狀況或無規則狀況下,都不能發揮其應有作用,這些問題的會使行業發展受到規模性限制。
(四)法律體系的完善程度不足
法律體系在應用中的完善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目前工作中由于重視、了解不足,導致法律體系完善存在一定問題,造成法律體系不完備,直接導致監管部門監管工作缺乏法律依據,較為難以進行。
三、金融衍生品市場監管優化
(一)重視監管制度與監管市場之間的協調性
監管市場發展需要受相關監管制度限制;同時在市場發展中,監管制度也需要進行不斷完善,根據創新金融衍生品相關事實,完善相關制度。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軌、金融改革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一個健康有序的衍生品市場,是健全我國金融市場體系、維護金融穩定、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和宏觀金融體系的重要條件。
經濟國際化迅速發展,使得我們必須不斷發展金融衍生產品市場,從而吸引國際資本以及提高國際競爭力。我國金融衍生市場由于其暴露的嚴重監管問題,造成了整個市場對政府監管依賴性太強,遏制了進入衍生品市場的活力。要避免金融衍生品市場這些問題,需要在構建金融衍生品市場時,積極思考相應長期有效指導性原則,以避免重復建設,并為長期、高效的市場監管指明發展方向。另外,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場監管制度,是目前衍生品市場發展首要任務。
(二)設立專門的監管機構、協同監管
專門監管機構設置具有一定難度,在金融衍生品相關事務中,需要監管內容較為分散,因此應用專門機構人員需要進行一定時期的機構構建以及機構磨合。在這個過程中,要提升監管工作效率,需要重視不同單位對于監管工作的重視程度,以及監管過程中不同單位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強化溝通與交流工作,能夠使得監管工作不同職能部門之間意見傳達更為暢通;相應組織機構構建,需要在這一基礎上進行。由于組織構建以及磨合需要一定工作實踐,因此相關監管機構仍舊需要進行協同合作,隨監管機構成熟,抽離相應監管權力。
(三)強化金融衍生品行業內部的規范化建設
行業素質提升需要一個長期階段,內部規則提升主要從從業人員素質以及相關機構素質提升入手,需要提高人員的素質,應用教育與管理綜合性手段,關注人員多數畢業相關的金融專業。因此,在教育期間需要幫助其樹立正確觀念,使得在工作中人員能夠遵守相關規范。另外,行業中機構的素質、人員管理以及上級部門監管力度之間具有重要聯系。因此,需要保證上級部門對于行業內部監管力度,使得行業機構能夠得到規范性保證,在此基礎上,對內部人員進行規范化管理。
(四)完善相關的金融衍生品法律制度
法律制度的應用與完善是金融衍生品市場規范化的基礎,相關人員需要參考美國、日本以及英國等金融行業法律,結合我國現實狀況,完善法律,這樣過程能夠使得金融衍生品相關監管工作能夠得到具體法律支持,在應用中形成體系性依據。需要關注的是,由于在現實狀況中,金融衍生品相關業務仍舊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因此對于法律制度關注也需要在現實應用需要基礎上進行,滿足現實需求,并對法律制度進行完善,使得法律能夠在不同狀況變化中發揮適當作用。
四、結語
金融衍生品監管制度完善,對于行業規范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需要給予重視與研究。
參考文獻
[1]傅德偉,陳煒,楊夢.全球衍生品監管實踐、制度變遷與啟示[J].證券市場導報,2016(6).
[2]趙天祎.關于我國金融衍生品監管制度的改進建議[J].遼寧經濟,2016(9).
[3]葛敏,鄭人瑋.金融衍生品市場統一監管法律制度的構建[J].環球法律評論,2005(6).
[4]陳怡.淺談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及監管問題[J].經濟師,2017(10).
[5]熊玉蓮.我國場外金融衍生品交易商監管:路徑選擇與制度完善[J].上海經濟研究,2012(12).
[6]謝海垚.我國商業銀行應用金融衍生品借鑒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14.
[7]劉亭.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監管法律問題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14.
[8]劉吉堂.金融衍生品法律監管問題研究[D].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