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孟凡
摘要:目的:探討神經內科護理中腦卒患者康復護理的臨床研究。方法:研究自2017-9至2019-1期間來我科室診治的腦卒患者156人,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進行實驗研究。在這之中,觀察組的實驗者接受系統的神經內科康復護理干預,而對照組的實驗者則是接受常規的護理干預工作。根據臨床治療總體有效率和臨床不良反應發生率,分析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的應用效果。結果:與觀察組相比,對照組的改善程度明顯低于觀察組。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4%,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結論:康復護理干預治療腦卒療效顯著,降低了臨床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適合臨床應用。
關鍵詞:神經內科護理;腦卒患者康復護理;臨床效果
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發生了很大變化,使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而這些疾病又是腦卒中發病的危險因素。中風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具有高發病率和致殘率。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在該研究中,將106名腦卒患者納入神經內科,分為對照組(神經常規護理模型)和觀察組(神經內科康復護理模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自2017-9至2019-0期間來我科室診治的腦卒患者156人,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進行實驗研究。其中對照組女性54例,男性24例,年齡49-80歲,平均年齡(60.9±3.1)歲;觀察組實驗者中共有48名女性,男性30名,年齡52-79歲,平均年齡(62.1±3.2)歲;檢查結果排除了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兩組的年齡,性別,身高,疾病類型的一般數據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神經內科常規護理,按照神經內科腦卒中患者的護理規范為實驗者實施基礎護理,指導患者正確、按時用藥,叮囑患者注意飲食,告知患者輸液等預防措施,監測心率和血壓等生命體征,并對患者進行常規康復訓練。觀察組:神經內科康復護理,具體為:(1)心理康復護理:腦卒患者常有神經功能缺陷,如失語癥和偏癱,這對患者的心理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讓患者感到孤獨,焦慮,煩躁,甚至沮喪,護理人員應該認真地與患者溝通。提供心理咨詢,幫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減輕患者壓力,減少負面情緒。(2)飲食康復護理:一些腦卒患者會出現吞咽困難,醫務人員應實施針對性的飲食護理。對患者的咽后壁,舌根,軟腭等進行輕微刺激,并且可以每天進行三次以引導患者吞咽。增加吞咽力量,還可指導患者進行甲狀軟骨上端練習,恢復吞咽能力。(3)體位康復護理:引導并幫助患者采取側臥位,使腳踝的四肢和關節處于足夠的壓力下,以增加四肢感,刺激四肢,并抑制或緩解癱瘓。(4)功能訓練:協助患者在床上活動,站立,坐下,走路等運動,鼓勵患者盡可能多地進食,梳理,洗臉,上廁所等,從而促進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復。幫助患者進行語言功能練習,如閱讀報紙,播放視頻等,從單個單詞發音到短語發音,最后到短句練習[1]。
1.3觀察指標
兩組均記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0-24分,較低分數反映更好的神經康復)和肢體功能評分(FMA,得分為0-100分)[2]。
2、結果
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治療后,發現對照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上肢活動能力的提高明顯低于觀察組。對照組護理后護理工作總有效率為87.2%,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4%。兩組的數據差異很大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3、討論
腦卒中的致死率和致殘率相對其他疾病來說很高,患者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和康復護理,會給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不良的影響。
腦卒病人在生病后的生活能力下降,在家庭,社會和工作中經歷了許多挫折和困難。護士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注意聽取患者的傾訴,讓他們發泄內心積壓,護士應對患者所經歷的創傷和挫折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為了擺脫抑郁情緒,可以讓他們轉移注意力,鼓勵患者與外部環境保持聯系,例如與其他患者溝通并參與小組活動。臨床護理工作并不僅僅只需要醫護人員自身進行努力,患者的配合也十分重要[3]。但是通過研究發現,腦卒患者往往會因疾病因素而存在焦躁、抑郁等負面心理,從而導致患者出現依從性差的問題。這種現象嚴重影響了臨床護理工作的有序進展。并且,部分患者還會因自身的心理問題而導致敵視醫護人員、不配合治療、甚至是損害醫療設備等現象的出現,上述現象不僅嚴重阻礙護理與治療工作的進行,還造成了治療的延誤,從而影響患者身體的康復速度。因此,護理人員應做好與患者的溝通,并在日常護理期間繼續履行健康知識的使命,以提高患者對疾病和治療過程的認識。它還可以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從而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并降低安全問題的可能性【4】。
康復護理是一種常見的臨床護理方法,可以改善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由于其專業性能更好地適應新時期護理要求。該護理模式以患者為中心,結合患者病情實際和恢復情況適時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幫助康復,顯著加快了恢復速度,減少了并發癥的產生,和常規護理相比康復護理的人文關懷顯現的更多,能有效緩解緊張的醫患關系。各個步驟的護理方法也都能發揮各自的作用,基礎護理可以改善患者機體功能,尤其是吞咽和肢體的運動,可減少相關部位誘發病的出現;心理護理通過及時引導患者的不良情緒,大大緩解了緊張的精神狀態,提高了治療依從性和自信心;并發癥預防護理對壓瘡和感染病的出現做到了很好的控制,也很大程度改善了預后;中醫護理則是從患者實際病情入手,采用針灸、按摩和主被動運動相結合的手段實施康復訓練。
上述實驗表明,康復護理干預在腦卒的神經內科治療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可以促進患者病情的早期恢復,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適合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陳錦瑤. 神經內科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效果[J]. 醫療裝備, 2018, v.31;No.358(9):208-209.
[2]李素芳 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合并肩關節脫位患者生活質量改善的研究[J]. 當代護士:上旬刊, 2019, 26(02):92-94.
[3]王夢妮. 神經內科護理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分析[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9, 5(61):152+155.
[4]李玉輝,林芳珠,張淑清. 優質護理對于改善老年中風患者的精神狀態及其自理能力效果分析[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11):1481-1483.